新媒体时代对编辑记者素质要求的思考
2021-09-10王芳
摘要:媒体的迭代发展,对编辑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编辑记者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才能为公众提供更多真实、丰富、生动的报道,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本文立足于当前报刊媒体的发展状况,围绕编辑记者的素质要求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编辑;记者;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164-02
一、引言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受到冲击,要进一步提升报道的价值和优势,需要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编辑记者提供优质的报道内容。编辑记者必须重新审视个人素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学习,成为优质复合型人才,在行业中获得主动权。
二、编辑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极强的政治敏锐性及政治责任感
报刊作为主流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发表社会意见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任何与政治原则相悖的敏感话题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作为编辑记者,首先要具备极强的政治敏锐性及政治责任感,对每一篇报道都要切实负起责任,能够明辨是非,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发表意见,正确引导舆论。
报道中,应该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每一篇报道都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积极的思想内涵[1]。随着方针政策调整,编辑记者需要随时对调整的内容进行学习,不断补充自己对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认识,认真领会党的要求和中心思想,真正做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二)较强的业务能力
信息的采集、整理、编辑、校对等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编辑记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深入剖析人物、事件,并表达独特的个人观点。如今,媒体竞争异常激烈,同一信息被多次重复报道,公众的接受度随时可能下降,唯有更具深度和更独特的内容才能彰显出优势,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因此,编辑记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文字编辑能力,确保语言通顺、语法准确、修辞丰富、逻辑规范,还要具备深入剖析社会事件、有独到见解的能力。新闻语言、内容能够反映出编辑记者的个人功底。学识渊博的编辑记者往往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字字珠玑,文采飞扬。而有的报道总是重复一些干巴巴的词汇,视野狭窄,思路不畅,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反映了编辑记者知识浅陋,语言基础不扎实,这样的报道缺少感染力和说服力[2]。
编辑记者还需具备的业务素质,就是超强的洞察力和超高的新闻敏感性,善于深入挖掘新闻信息,获取一手资料。随着新媒体时代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效率越来越高,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纸媒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为了巩固现有用户,增强自身影响力,必须推出独家报道。这要求编辑记者时刻有敏锐的洞察力,手脚勤快,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成为一手信息的获取者和报道者。生活中,也要随时准备记录新闻线索,这是编辑记者应有的职业素养。
(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是编辑记者最基本的职业素质。报纸作为主流媒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如果存在不实内容,将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会损害报社的社会形象。而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编辑记者的个人道德素质有直接关系,一个不懂得实事求是的人是没有资格当记者的。
如今,由于一些节目因恶意剪辑内容错乱,造成当事人误解,很多人选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与娱乐报道不同的是,报纸本身并不具有娱乐性,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大众获得真实的信息,如果信息失真,报纸就会失去权威地位,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但是在利益诱惑充斥的环境下,编辑记者也面临许多考验,一些意志不坚定、品德素质低下者,往往会忘记初衷,违背职业道德,发表虚假报道,亵渎这一神圣职业。我们看到的报道,很多都是记者深入调查,充当“卧底”后获取的一手信息,也有许多记者因为揭露社会丑恶,与恶势力作斗争而惨遭陷害[3],更有甚者,前往危险的现场采集信息,出现意外。他们都有坚定的决心、较好的个人品质和对工作的饱满热情,是广大编辑记者学习的楷模。
(四)较高的新闻敏感度
编辑记者应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度,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地点记录身边发生的事件,并从中寻找到新闻写作的价值和入口,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当今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信息表现形式由传统的文字、图片变为了影音材料,编辑记者需要拓宽信息搜集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工具、视频拍摄设备等,获取最新信息,通过报道一手新闻来提升媒体的竞争力。当然,获取的信息也要进行真实性的验证,以免误导大众。
(五)合理选题的能力
编辑记者的选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体的传播度及阅读量。由于新闻信息的多样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如果将采集到的信息直接转化为文字报道出來,不足以吸引读者,也不足以区别于其他类似的报道内容,只有巧妙选题,找到独特的切入点,才能使报道具有更强烈的风格。
(六)较强的心理素质
记者的工作压力较大,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如遭受他人威胁、恐吓,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遇到危险;而编辑的成果可能时常被否定,要想坚守岗位,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编辑记者必须排解工作上的压力,不畏强权,灵活应对工作中遇到的突发情况,保持冷静。采访中如果心理素质不佳,过于急躁和情绪化,就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七)吃苦耐劳的精神
编辑记者的工作十分枯燥,并且时常需要深入一线,奔走于各地区采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十分辛苦,而这份工作能够得到的物质回报并不丰厚。因此,编辑记者必须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随时迎接工作中的挑战,守住底线,甘愿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好每一件事[4]。
(八)创新能力
创新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动力,在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的推动下,纸媒开始转型发展,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今,许多纸媒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门户,转战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而不同平台发布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色。编辑记者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应新时期的新闻工作。
三、编辑记者素质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组织学习
媒体时代的发展对编辑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提升各方面素质,才能满足岗位需求,否则必定与时代脱节,被淘汰出局。首先,编辑记者要主动进行文化知识的补充,提高语言组织水平;多阅读有代表性的新闻评论和报道,学习优秀前辈编辑新闻的技巧和独特视角,拓展自己编辑新闻的视域。其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报社也要定期组织统一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等,为部分编辑记者提供进修机会;还可以邀请一些业界专家学者到报社进行工作指导,举办讲座[5]。如此,使学习和自我提高成为一种常态,编辑记者能在积极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氛围下不断提升素质。
(二)主动深入社会
新闻编辑是一项实践性的工作,并非整日伏案编写就能完成。阅读不同报社发布的同样题材的新闻信息能够发现,有的新闻生动、真实,富有代入感和吸引力,而有的新闻却十分枯燥和苍白。原因在于,有的编辑记者深入社会基层,贴近群众,拥有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而经验越丰富,新闻编辑水平就越高。这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但必须坚持不懈,只有接受长期的历练,才能看到最终的效果。
(三)建立竞争机制
如今,媒体竞争十分激烈,而纸媒需要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相互竞争,拥有的优势更少,唯有组建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报社要建立内部的岗位竞争机制,针对新闻编辑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考核机制及奖惩机制,使编辑记者能够在浮躁的环境静下心来提升自己。对于缺少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可以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一帮一”,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四、结语
媒体的迭代发展,对于新闻编辑记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当下,编辑记者必须明确了解自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适应工作需求,努力未来的工作中为新闻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晓风.关于对编辑记者素质要求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3(05):107.
[2] 陈婕.关于对编辑记者的素质要求的思考[J].电视指南,2017(17):28.
[3] 孫靖雅.关于对编辑记者的素质要求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5(2):57.
[4] 黄映妮.关于编辑记者素质要求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15):142.
[5] 李伟新.对编辑记者技术要求的若干思考见解[J].记者观察,2020(11):66.
作者简介:王芳(1975—),女,山西大同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