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也曾爬出命运的深渊

2021-09-10李波

南风窗 2021年13期
关键词:米克伯格

李波

[美]迈克尔·乔莱特 著

苏伊瑶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5月

《宇宙的孩子》是2020年美国黑马作家迈克尔·乔莱特的成长故事。虽然只是个人对往昔成长的回忆,但由旁人读来却是一部澎湃有力的生命史诗。

故事先由米克充满稚气的儿童口吻叙述。托尼和米克兄弟出生在一个叫锡南浓的地方,那里是一个邪教组织。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直到那个叫“妈妈”的女人来接他们。

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他们回归到正常社会。但日子并没有变得好过:母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父亲是个前科犯,他们都喜欢的继父却是一个酒鬼,有一天也突然消失、不知死活。

在如此恶劣的成长环境中,两个孩子都觉得孤独,感受不到世界对他们的爱。米克一直深陷于对家庭疾病的恐慌—所有人都似乎无法逃脱—叔叔们和爸爸都曾是瘾君子、进过监狱,继父酗酒度日,姥姥离不开荷兰茶……

充满愤怒的托尼走上了家族堕落的老路,先是沉迷啤酒,再是大麻,再变成可卡因和迷幻药,最后因为毒瘾而被送到戒毒所。米克也曾迷茫过,尝试过问题少年所热衷的事。他还在一次“飞叶子”后驾车,九死一生。

当他在病床上看到亲人无比担心的样子,内心有了新的目标:“我想拥有好成绩,想拥有一个未来,不想像哥哥一样悲哀。”他意识到,这个家族里的人们从未真正做过选择,仅仅都是外界让他们成为的样子。

米克想爬上能改变命运的梯子,甩掉虚无感,到达一个温暖的地方。

终于,他找到了。他爱上了学习,成为了一个实力强劲的田径运动员,然后考上了斯坦福大学,成长为一个音乐记者和成功的摇滚音乐家。这个来自奇怪地方的奇怪小孩克服了旁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在艰难的童年和复杂的亲情中,一次次地超越自我、理解他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过去和解,成为一个更好的儿子、兄弟和父亲。

从深陷泥沼到见证光明的过程里,米克与哥哥、父亲之间的亲情描绘格外动人。托尼开始摆脱毒瘾,有了自己的家庭。米克听着哥哥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充满骄傲:“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糟糕的事情没有击垮我们。我们还在这里:我们舞蹈、跺脚、跳跃、摇摆,崭新的事情、美好的事情依旧有机会发生。”米克与父亲也实现了理解,米克明白父亲一直想要保护自己,而父亲也开始将米克当成一个男人看待。

如果说那不勒斯四部曲中莱娜将自己走出贫民区的人生概括为那句震撼人心的“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那么《宇宙的孩子》里一步步走出低谷、摆脱原生家庭的过程则堪称震撼人心的伟大救赎。

“宇宙的孩子”,成功地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而“为未来奋斗”,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英] 亚历克斯·S. 维塔莱 著

王飞 / 张鹏瀚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年10月

46岁的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之死的悲剧触发了美国和全球对种族话题的探讨,不仅掀起BLM运动(黑人的命也是命),同时还有口号为“废除警队(Abolish the police)”和“削减警费(Defund the police)”的废警运动,引发了公众对美国警察和警治的反思。

“警察不是来保护你的。”作者认为,主流媒体夸大了大多数警察工作的实际性质,因为管控犯罪,只是美国警治活动中的一小部分。他援引政治经济学批判教授马克·尼奥克里尔斯的话,“警察的存在是为了营造社会秩序,但这秩序却建立在剥削体系之上。”或者说,美国警治的“根”就是歪斜的。

美国警治的诞生并不光彩。在成为“警察”前,他们被叫作“守夜人”,源自英国伦敦,曾主管爱尔兰的殖民占领,随后也被英国人带去了美洲大陆。在1802年到1828年间,美国罢工狂潮不断,工会开始建立,政治性暴动几乎每月都在发生。“守夜人”就充当了管制“暴行”和镇压民众的角色。但管理层的精英对此依旧不安,便开始呼吁对“守夜人”队伍实施关键性的扩充和专业化,最终促成“警察”。

在現代美国社会,警察已经无处不在。为了减少青少年犯罪,美国司法部推行“驻校警察计划”。但爆炸式新增警员取得的效果却适得其反。同样的“果”也结在了警察管理精神疾病患者的枝干上。如今美国三大城市(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的看守所已经成为了全美最大的精神病院,但无论是从管理的成本,还是解决精神病人犯罪问题的成效上来说,加大警力的干预往往无济于事。

此外,作者还指出了美国警察在边境、性工作、无家可归、毒品等问题上治理的问题。警治或许并不会真正走向终结,但它亟待一场彻底的变革。

[英] 约翰·伯格 著

祝羽捷 译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照片、一幅画,都是静态的,它不发一语,传递出对不同人各自不同的故事。它们必然留存了某一个具体的时刻,但却没办法将那一瞬间与前后的时空都衔接起来,那么,“经年累月重复看一幅画”的行为,是否只有极度无聊、沉闷与愚蠢之人才会做呢?

20世纪前半期被誉为“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的英国艺术评论家、小说家、画家和诗人约翰·伯格在新作中给出了他的思考。《简洁如照片》是一本不足200页厚的小册子,封面与内页都如其名,呈现出一股干净纯白的简洁感,但这本书其实试图“包罗万象”—关于爱与生命,时代的分离与社会运动,游离在城市边缘的移民……

娓娓叙述从一幅画开始,伯格在伦勃朗的画中重新发现了某种神秘的力量,藉此,他又重新审视了卡拉瓦乔的经典画作,探索了“家”这一概念对于早期人类,及今天城市中成千上万移民的意义。

对于“观看”作出的反思和新解,是伯格对于整个文学艺术史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在其之前更广为人知的著作及同名电视节目《观看的艺术》里,他这么描述观察与事物本真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与视角,体现在了摄影作品上即—一个事件是有多元视角的,不该恪遵某个标准。

不过,伯格式的浪漫绝又绝不是曲高和寡、风花雪月的,而是在贴紧现实的基础上,生出的尖锐犀利的社会洞见,如揭露艺术背后的西方意识形态问题,如分析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症结等等。

猜你喜欢

米克伯格
我的爸爸叫焦尼
星 空
凯瑟琳·兰克对奥伯格费尔诉霍奇斯案的意见
No.5扎克伯格又抛股票
“我”来了
回归理性上汽斯柯达 柯米克综合油耗测试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扎克伯格写给初生女儿的信
另一只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