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植得泡桐旺 明日招来金凤缘
2021-09-10訾威
訾威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6日上午,以“泡桐花开·千顷澄碧”为主题的兰考首届桐花节在人民广场盛大开幕。此次活动由兰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兰考县兰仪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兰考民族乐器协会联合主办,兰考籍在外政商界成功人士、兰考在外商会、省内外知名企业代表,省内外部分高校,全县科级干部,民族乐器、木制品协会,群众和志愿者代表逾两千余人参加了此次开幕式。作为全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国家级园林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全国普惠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文明城市、河南省改革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县,今日的兰考焕发新春,致力于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依托焦裕禄精神和泡桐木制品产业,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黄河生态资源及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稳步推进文化旅游强县建设。兰考县委书记李明俊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以本次桐花节为契机,将传统民族乐器、木制品加工等产业推向全国、走出国门,拉动兰考文旅产业融合,推动兰考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高兰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兰考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动力。”
近年来兰考围绕泡桐树做文章,逐步培育壮大形成了年产值20亿元的特色民族乐器产业,成为兰考一张靓丽的名片。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这次为期三天的活动,深入到民族乐器产业的基层,考察相关制造产销的实际情况,收获颇多。本文试从笔者参观兰考堌阳镇民族乐器产业的微观视角,分析其现状和发展,以探索未来兰考民族乐器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堌阳镇民族乐器产业现状
兰考的乐器厂家大部分开设在堌阳镇,堌阳镇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乐器镇”,是兰考的民族乐器生产加工中心。一进入堌阳镇,映入眼帘的就是堌阳镇民族乐器产业地标——一个巨大的异形琵琶设计。目前在堌阳镇下辖的48个行政村中,就有10个村进行民族乐器加工产业,古筝、古琴和琵琶是其主要产品,其中又以古筝为主,占到了生产份额80%以上。
在堌阳镇,京广线国道和日兰高速贯穿而过,为民族乐器的运输销售和原料进口提供了交通便利。堌阳镇最为代表的两个民族乐器生产基地就坐落在日兰高速两侧(见图2)。路南侧是徐场民族乐器村。徐场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生产古筝、古琴、琵琶等民族乐器,现有82个家庭式作坊,从业人员达900余人,年生产民族乐器可达7万台,村内建设有乐器展厅、民乐广场、休闲体验等配套设施,是一个集加工、体验、参观、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旅产业特色村,2019年被河南省文旅厅评定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日兰高速的路北侧,则是以工厂形式为主的民族乐器工业园,气派的中国民族乐器博览中心矗立其中,其建筑风格极其富有民族乐器特色(见图3、图4)。目前产业园内有数十家民族乐器生产制造公司。这些公司也以生产古筝、古琴、琵琶为主,生产古筝的公司雇员能有几十人,而生产古琴的公司雇员略少一些。在这里工作的大都是附近村民,与外出打工相比,在这里工作离家更近,收入也颇为可观。在笔者调研的君谊民族乐器有限公司里,很多工人的月收入可达上万元。工人实行计件制工作,一对夫妻合作配合,既保障了工作的稳定进行,又能照顾到家庭生活,是附近村民颇为理想的工作。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市场对民族乐器需求也越来越大,堌阳镇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成为兰考民族乐器的名片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产品。如今兰考的桐木音板占到了全国市场的90%,可谓名副其实的“民族乐器之乡”。
二、堌阳镇民族乐器的产销模式
堌阳镇民族乐器工业园和民族乐器村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产销模式。工业园有较为规范的生产流程,形成了从原材料种植到采购、加工、零件配套、销售、服务的“一条龙”产业链[1]。以君谊民族乐器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生产“君谊”牌古筝,同时,也为其他知名古筝品牌代工。在生产制造古筝时,每个工人都只负责自己工位上的作业,打磨的只管打磨,上弦的只管上弦。这种工作模式使每道工序有规可依,即使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个别问题,也能够及时发现和整改,有效地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如图5)。同时,大批量的生产必须借助高产能的工业设备,工业园的高速运转,依赖于这些设备的稳定运行。作為君谊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的厂长,靳建勋每天都要仔细检查一遍厂里设备的运转情况,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如图6)。目前,工业园生产的民族乐器产销海内外,有稳定的大客户源。即使2020年疫情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整个园区上下齐心,与国内其他厂家协作,也克服了种种困难;2021年以来,园区内的订单量很快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生产情况迅速改善,整个园区欣欣向荣,充满朝气。园区内有的公司也有自己的网店,借助网上商城的东风,其网络销售额也在逐年增高。
以徐场村为代表的堌阳民间作坊,则是以家庭为单位完成整个乐器的制作工艺流程。如果一个家庭劳动人口多些,尚能有部分的分工,如力气大的男主人负责车削木板,女主人负责上漆、上弦;倘若家庭中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很多作坊即是男主人包办了所有工作。过去堌阳镇的家庭作坊销售渠道有限,缺乏自有品牌和影响力,为了争夺市场而不惜大打价格战,造成了市场的无序竞争[2]。近年来,在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借助网络市场的东风,堌阳镇家庭作坊已经走出了之前的困境,这些工艺精良的作坊也逐渐得到了市场地认可,慕名前来购买民族乐器的游客络绎不绝。以民族乐器为媒,有的作坊家庭甚至成就了美满姻缘[3],成为当地的佳话。
三、对兰考民族乐器产业的思考
50多年前为治理“三害”,焦裕禄同志带领河南兰考人种下了泡桐树;今天,作为“泡桐之乡”的兰考,依托泡桐成就民族乐器产业,引领兰考人从贫困走向富足。毫无疑问,兰考人摸索出来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将民族乐器产业打造成了城市名片。从长远来看,兰考的民族乐器产业仍需不断进取,笔者根据自己走访的见闻,提出三点不成熟的思考,也为兰考民族乐器产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其一,提高民族乐器制造从业者的器乐知识素养。在堌阳特色文化产业乡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农户的自发性参与是根本力量。历史上的堌阳并无制作民族乐器的传统,当地农民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既不懂乐理又不识乐器。时至今日,堌阳镇的一些民族乐器企业从业者(包括管理者和工人)仍是不懂音乐,很多人都是见到这个商机转行而来[4]。在民族乐器市场竞争激烈之时,优良的产品质量无疑是市场的一种保障。提高从业者的器乐知识素养,有助于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产品。不论古筝、古琴或是琵琶,需要企业里有管理者能从音乐的角度来提高这些乐器的质量,与客户的需求建立起共鸣。当前火爆的民族乐器市场掩盖了这一问题,但市场是残酷的,各民族乐器企业有合作也有竞争,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想要提升乐器质量、声学品质,让乐器产品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使之拥有更多的受众和更广阔的市场,必须要求乐器生产从业者提高自身的器乐知识素养,这样才能够不断改善乐器的产品质量,满足市场日益苛刻的需求。
其二,建立起民族乐器生产制作工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目前笔者所见堌阳镇的民族乐器生产尤其是企业单位,尚未与这些乐器的最终使用者有紧密联系,他们之间被经销商隔开,被网络商城隔开。这种间隔,使乐器的前端与后端(指生产和使用)失去了直接联系,乐器的使用者无法向生产者直接表达诉求,遇到问题也无法直接反馈到生产者,沟通多有不便。因此,民族乐器产品的质量提高必须要得到客户的体验。当前民族乐器的使用者,除了器乐表演团体和音乐家,以中小学和高校机构的学生占据多数。河南又为教育大省,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有着庞大的体量,有着天时(国家政策支持)、地利(交通便利)、人和(学艺者多)的因素,加强兰考民族乐器生产与学生团体的交流,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生产工艺,也能帮助生产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实乃双赢之举。
其三,扩大生产民族乐器的产品种类。兰考生产的成品乐器以古筝为主,另有少量古琴和琵琶,罕见其他民族乐器。作为中国著名的民族乐器之乡,可再丰富其产品种类。例如近年来在河南多地引入箜篌音乐文化,新乡市要创建“箜篌之都”,中牟县则有历史上“箜篌城”遗址,两地都在积极促进箜篌这种失传民族乐器的研制。又如考古发现的失传乐器瑟,其形制与筝极其相似,能否在兰考落地开花,重新让世人认识这种失传乐器,也可作为兰考扩大其产品种类的参考,是兰考民族乐器创新发展可以尝试的项目。在扩大产品种类方面,也可借助河南的高等教育资源,与高校建立起科研合作关系,为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昔日焦裕禄同志为兰考种下一棵泡桐树,兰考人民在焦裕禄精神指引下艰苦创业,创造出一个民族乐器产业;今日兰考乡贤以桐花为媒,共谋发展壮大民族乐器产业之路,展现了一个“拼搏、开放、生态、幸福”的新兰考。
古诗有云:“今朝植得泡桐旺,明日招来金凤缘。”现在的兰考泡桐千顷,民族乐器产业就如金凤一般给兰考带来了富足。衷心祝福兰考,愿兰考的民族乐器产业续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李学鑫,李俊民,苗长虹等.中国农区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形成机制研究——以民族乐器之乡堌阳镇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44(03): 305-311.
[2]杨阳.兰考民族乐器市场的自我拯救[J].记者观察(上半月),2007(12):30-32.
[3]正裕.“90后”制琴师带出一个乐器村[J].现代妇女,2021(03):54-55.
[4]孟建軍.兰考堌阳镇乐器村掠影[J].乐器,2020(11): 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