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者荣耀,不仅是游戏的荣耀 更有一种中国古乐器的荣耀(下)

2021-09-10王雅迪

乐器 2021年5期
关键词:芦笙胡琴乐器

王雅迪

(接上期)

赵云·奚琴神

奚琴——沧桑之音,深情表达赵云的气魄与仁善,英雄内在气质,仁义与慈悲,深邃沧桑,深情流露。谭盾亲自试奏的那把奚琴,外形灵感源于敦煌壁画飞天奚琴图。

奚琴作为一件便于携带,酷似人声的乐器,大约于隋唐时期传入中原。据考证,其发源地为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奚族。奚琴,故名思意即为奚部族最早使用的琴。

奚琴在宋代宫廷乐队与民间市井文化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在宫廷,奚琴被编入宴会助兴歌舞乐队。因禁忌胡名,改名为稽琴,或嵇琴。不仅用于合奏,在独奏中也有使用。能够进行独奏表演,说明这件乐器在宋代,已经发展出相当复杂的演奏技巧。

奚琴发音经历弹—擦—拉等三种进化方式。在历代文献中可作证实。北宋欧阳修,在《试院闻奚琴作》诗中写:“奚琴本出胡人乐,奚奴弹之双泪落”。道明其演奏方法为弹拨,双手拨奏发音。而南宋末年陈元靓《事林广记》(卷八)中,则明确记载稽琴是擦弦乐器。文中说:“稽琴……二弦,以竹片轧之,其声清亮。”

同是宋人,又同是记述稽琴,却记载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演奏方法。这充分说明,宋代稽琴正处于由弹弦乐器向拉弦乐器的过渡阶段。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出现马尾弓的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拉弦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说明胡琴形制类似火不思,演奏方式已经定型为用马尾拉奏。

以上史料可以推测:宋代,奚琴由弹弦转向竹片弓擦弦;宋末,从竹片弓过渡到马尾弓;元朝之后,最终确定其拉弦演奏的方式。

唐宋时期,中原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并积极向外输出。这种文化传播方式,使得在朝代更迭中销声匿迹,或者流传过程中变化较大的乐器,得以在周边民族和地区保存并发展。而奚琴,除了在中原大地演变为庞大的胡琴类乐器家族,也成为朝鲜半岛的传统乐器。

明清时期,胡琴涵盖了所有奚琴类拉弦乐器及火不思类拉弦乐器。此时期,戏曲、说唱、歌舞、各种器乐组合蓬勃发展,到处可见胡琴类乐器的身影,传遍大江南北。奚琴这个名称则被胡琴取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奚琴在中国,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流变,至今已扩充为庞杂的胡琴大家族。二胡作为其中最耀眼的明星成员,延续与承接着奚琴的古老传统。在朝鲜与韩国,则基本保留了当年从中国传入时的传统形制与演奏方式。

张飞·筚篥神

中国古乐器,除锣鼓等打击乐器外,嗓门最大的要数筚篥。筚篥音色高亢嘹亮,声如雷、势如马,在北方管乐中处于领奏地位,古时在军中常用。张飞的嗓门,跟筚篥旗鼓相当。筚篥音虽清脆响亮,亦会低沉悲咽,恰如历史上的猛张飞也有温情的真实。谭盾敏锐的抓住筚篥的音质特点,用筚篥神作为张飞的音乐代言,再贴切不过。

筚篥,又称悲篥、笳管等。属双簧竖吹气鸣乐器, 是我国古代“八音”中的“竹”类。据考,筚篥最早流行于西域龟兹,位置为今新疆库车县。筚篥一词同样源于古龟兹语的译音。

琵琶、五弦、筚篥等源自西域的龟兹乐器和音乐,自西汉始,通过丝绸之路进中原,与中原之音不断融合,渐成为大唐音乐的中流砥柱。隋唐宫廷娱乐的十部乐,以龟兹乐为主,在天竺乐、疏勒乐、安国乐、高昌乐等都会用到筚篥。这在新疆的克孜尔石窟与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图案中,均可互相印证。

筚篥分有大筚篥、小筚篥等种类,大管比小管低四度。还有双管和加键管等不同种类。所谓双管,就是两支管并排扎结在一起,口含两个簧哨,双手同时按两管的音孔,双音演奏,可用于民族乐队合奏与独奏。

筚篥音色或高亢清脆,或哀婉悲凉,对比鲜明,魅力独特,千余年在民间传承有序。自唐至清,一直是宫廷燕乐中的重要乐器。明清以来,由于地方戏曲蓬勃发展,筚篥也从宫廷走向民间,在地方戏曲、民间管乐合奏、寺院音乐等都能见到其身影。

如今只能在诗作中遥想筚篥之独特音色。唐著名诗人李颀在除夕夜邀三五好友围聚饮酒,乐师安万善在席间为其吹筚篥助兴。龟兹古乐乐声婉转悠扬,众人为之迷醉。李颀诗兴大发,当场挥毫写下《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为筚篥谱写的著名古曲当属《雨霖铃》,试问哪个文青没诵过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安史之乱,唐玄宗逃蜀地,路闻雨声与马铃声,遂做此曲,并交由当时筚篥名家张野狐演奏。后传北宋,柳永填词,传唱至今。

黄忠·芦笙神

芦笙本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乐器,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区别于旋律乐器的概念,和声乐器是指能够同时发出两个及以上乐音的乐器。发乎和声,寓意黄忠人物性格的团队合作精神。出于整体音域、演奏技法、与乐队音色融合等考量,最终演奏录音版本,选择了芦笙的同族乐器——传统改良笙。

笙作为整个系列压轴乐器,首先源于历史悠远。笙的发声原理靠簧、管配合振动,其关键零部件簧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神话。

笙的外形与声音,众多史料描述与古代神鸟凤相近,显示其众乐之首的正统地位。笙的雏形,至少在殷商时期,就已发展成数根竹簧之管参差不齐的插入葫芦之干壳内。成熟笙的造型,遵循上下前后内外均对称的竹管编排原则,蕴藏中国先人的古朴智慧:以形补形,形声相近,认为凤翼之形可展凤鸣之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小雅·鹿鸣》

周王朝注重礼仪尊序,不过,周王在大宴宾客群臣时,也会“鼓瑟吹笙”来调和会场气氛。琴瑟合鸣、笙歌鼎沸的欢乐融容之象被认为是表现和乐盛况的上承之作。

笙可作为声乐伴奏,也可用于合奏或独奏,音域宽广,音色在不同音区各具特色,高音清脆,中音柔和,低音浑厚,彼时已廣泛流传于宫廷与民间。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殷商时期(公元前1401~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出现“和”字。春秋战国时期,个头大些的笙叫做巢,个头小些的叫做“和”。

笙在八音(注:八音是周代依据乐器制作材料分类的统称。周代见于记载的乐器约有近70种,按照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材料分列其中。)中属于匏类乐器。

春秋战国至汉代,与笙同族的乐器“竽”亦十分流行,多用于宫廷雅乐祭祀活动。二者形制十分类似,竽略大于笙。故一些文献也把竽当作大小不同的笙来记录。众所周知的成语滥竽充数,说的就是竽这件乐器。竽与五弦琵琶同样命运多舛,辉煌过后走向落寞。隋唐时期虽尚存,但在宫廷十部乐中已被笙取代。伴随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竽只剩一个字掩隐于故纸堆中。

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稀世珍宝曾侯乙墓编钟,震惊甚至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与其同时出土的,还有6支古匏笙。尽管出土时器型已残,仍以距今2400多年的高龄,位列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匏制笙之首。

该笙斗用葫芦制作,表面涂黑漆,上施朱黄色的彩绘花纹,十分精美。簧片虽为竹制,但其形制、调音等与现代铜簧片笙完全一样。

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终日不倦。

——明·倪辂《南诏野史》

芦笙乐舞历史悠久。从C位出道的古滇国西汉铜芦笙乐舞俑推断,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就盛行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西南苗、瑶、侗、彝等少数民族,无论男女,人人能歌,个个善舞。芦笙吹奏往往配合舞蹈,甚至高難度杂技动作,如倒立、爬竿、叠罗汉等,对吹奏者要求非常高。

芦笙舞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独舞,双人舞,甚至是大型的集体舞。每逢重大节日,村寨里都会变成芦笙歌舞的海洋。芦笙在少数民族人民心目中,早已超越单纯的乐器。作为媒介,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今,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壮观盛大的凯里市舟溪镇芦笙节,数千只芦笙在几十个圆圈中共鸣,声势浩大,振撼山越。

隋唐前后,北方地区笙的制作材料全面更新换代,笙斗先是以木代匏,明清时期则以铜代木。簧片也由竹制改为铜制。新中国成立后,为符合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需要,在传统笙的基础上,先后研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笙家族新成员。

除前文提到的尺八、五弦、筚篥等,在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里现存我国唐制吴竹笙、竽各两支,假斑竹笙、竽各一支,皆为17管。笙管均呈马蹄形排列,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吹嘴弯曲弧度大且长。斗以黑漆为底,上彩绘人物或风景画。细心的朋友可能心存疑议,前文提到古籍中说竽为大笙,即管数比笙多,而正仓院所存唐俗乐使用的竽,却与笙同为17管。实物与文献不对证,尚待学者专家进一步考证。

一条自由贸易通路,交换的不仅是商品与货物,传播的也绝不仅是单方向的文化与风俗。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文明的开放包容、繁荣似锦。各国肤色、各色人等聚集彼时的长安城,恰似古代联合国。与此同时,古老的东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向西输出,构成西方世界对其最初轮廓的勾勒。

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簧片在簧框内可自由振动)的乐器,笙对于许多西洋乐器制造工艺的推动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1780年,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在旅居俄国期间,受到笙的启发而仿照其簧片原理,首次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从此,管风琴的音色由于自由簧的使用而变得柔和悦耳。

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大大拓展笙的知名度,从而促进了其他自由簧乐器的产生。例如,1810年法国乐器制造家格列尼叶成功研制出风琴;11年后,德国音乐家布什曼发明口琴,次年再发明手风琴。

笙以区区一己之力,撑起华夏文明传播的大旗。富于民族特色,并不断适应发展,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笙的诞生与发展轨迹,具有典型民族文化之根的特征。如今,这些扎根原生态的少数民族芦笙歌舞,为越来越多的当代作曲家、演奏家带来灵感与养料。

结 语

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同时,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反哺于民族自信的提升和发展。现在流行的国风音乐,可以视其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新解读。前段时间意外爆红的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网上获得千万播放量与全球范围内粉丝留言的“自得琴社”,都是古老与现代激烈碰撞之后的闪亮火花。这场古风国乐的爆燃时刻,必将以更多更精彩的方式持续更新。

猜你喜欢

芦笙胡琴乐器
胡琴
岜沙芦笙节
乐器
你好,芦笙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当代语境中民国胡琴之多维品鉴
乐器也疯狂
芦笙恋歌
根性文化的芦笙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