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乐课堂”理念下“研学案”的功能

2021-09-10南春旺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功能

南春旺

摘要:“融·乐课堂” 番禺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提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升级版。实现“研”有深度,“学”有厚度,“教”有高度,充分体现“研学后教”的效能。有完整的课堂结构形式;有清晰的教学活动程序;有明确的学科价值导向。在“研”上着力,“教”有突破 ,“研”“教”结合 ,以“研”促“学”、 以“研” 促“教”。而“研学案”的设计升级重在有明确的学科价值导向。能为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发挥了学生自学的聪明才智,挖掘了学生自学时的内在潜能,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研”有深度,“学”有厚度,“教”有高度,充分体现“研学案”的效能。

关键词:融·乐课堂;研学后教;研学案;功能

“融·乐”课堂,是番禺区十四五提出“研学后教”2.0优化升级到“研学后教”3.0。融指三融,即融合五育、融通技术、融汇四评。“六乐”是指乐研、乐学、乐教、乐动、乐思、乐创。具有“融·乐”元素的“研学案”实现“研”有深度,“学”有厚度,“教”有高度,充分体现“研学案”的效能。能为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发挥了学生自学的聪明才智,挖掘了学生自学时的内在潜能,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研”有深度,“学”有厚度,“教”有高度,充分体现“研学案”的效能。

一、研学案指明了学生自学的方向。

“预习导学”这一版块主要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尝试着完成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从而让学生了解下一堂课的学习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部分题目不能太难,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久而久之会对预习失去兴趣。这和以前的预习有所不同,没有研学案之前,其实老师也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可据对学生抽样调查,所谓预习只是把书本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就不了了之了。然而用研学案的“预习导学”时,学生必须认认真真的去做,对有疑问的地方应在研学案上做一些记录,同时教师通过行课堂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这为“后教”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如学生在预习《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下面的“预学案”:

这样对于预习中没看懂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上课时听课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通过预习了解这节课的大致内容,然后完成研学案上学习研学中的基础题。久而久之学生便能把预习当成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主动自学了。

二、研学案发挥了学生自学的聪明才智

“探究学习”:这一版块主要是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有“教”的参与,“学”才会变得更有计划性和合理性,也更加顺利。因为有了前面预习的辅垫,学生已经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教的过程,不是老师单独“表演”而是以学生自我消化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我根据“以学为本”的思想,运用“研学案”,扎扎实实地实施以“研”促“学”,将以前倡导的“少而精”、“教少学多”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对学生“学习研学”作业的批改,以及大部分同学反映的在预习中碰到的难题,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就能节约时间,对于简单的学生能看懂的题目就跳过不讲或简单讲解,而把重点放在答疑、解疑上。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一课时,我设计了两组探索问题:探究一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分一分,得出求组合图形的一般方法:分割法和添补法。探究二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利用探究一学到的方法,自己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通过观察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我发现很多学生选择分割法,也有学生选择添补法,但学生对于为什么选择分割法或添补法,说不出理由。经过教师点拨,小组合作让同学们理解了求这面中队旗的面积用添补法更简单,因为用添补法没有分割图形,需要的数据很直接。这样的课堂设计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真正实现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转变,即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努力实现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

三、研学案挖掘了学生自学时的内在潜能。

“课后研学”分两部分。一是指“达标检测”,它是给同学们对当天所学内容的一个巩固,同时也给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提供查漏纠错的平台,当然这部分练习还是以基础为主。对同学完成的巩固练习,我会要求他们进行分组自我校对,自我检查,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对于大部分同學都认为有困难的典型题目,教师可以在课中作集中辅导。在这环节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由于有“学优生”的帮助和教师的及时辅导,学困生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了解题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克服了畏难情绪,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教学”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二是指“课后拓展”,是在整节课结束后,留给同学们思考的题目,比巩固练习更深一层,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去思考,以便于培养“学优生”,同时通过做这些题目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我提倡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即: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在学《圆的认识》这一节课后,留给学生实践题:

这个题目作为“课后深化”,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圆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的理解,同时也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研学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以前我们的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作业本往往不止一个,而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各种复习资料,而这些复习资料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以导促学”的“研学案”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了研学案之后,学生课前预习、上课都用这一张研学案,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导学案”的空白处补记。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其它作业本或资料。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导学案”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研学案上的习题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来编的,只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融乐课堂理念下,需要进一步对研学案进行优化设计,不断提升研学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研学案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考、助力学生素养落实的好材料。使用时要与信息技术、小组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创造高效、互动的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让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袁兆龙.先学后教:还学生一个真正课堂[J].甘肃教育, 2011年(9).

[2]崔永胜,崔永.“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7(3).

[3]顾彭飞.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感悟[J].中学教学参考,2010(20).

[4]赵立金,张景彪.浅谈“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J].江苏教育研究,2009(33).

[5]韩必荣.如何设计“导学案” [J].新课程(中学),2010(06).

[6]安景友.尝试“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6)

(广州市番禺区南华南碧桂园学校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2IN1厨房漏斗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