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路径探寻

2021-09-10郭素梅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

郭素梅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教学内容同生活素材进行有效对接。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通过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营造生活化的教學环境、布置生活化的常态作业等路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生活处处皆语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教育学习的基础学科,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对语言运用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文科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需要相关教师深入思考和实践,拓展小学语文知识的生活应用范围,改进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等方面的内容。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概念,指出了目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了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改进对策的探究,期望能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一、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当核心素养理念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就必须结合具体学情,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过程中,一是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化活动来开展小学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二是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善于捕捉适宜的生活情境与课文教学内容进行匹配,以助力学生完成学习。比如,《找春天》(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一文,主要描写了春回大地的美妙景象。如果让二年级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就难以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只有让学生站在大自然中,像课文里的孩子一样去寻找、去发现,才能获得自己对春天回归的感受,进而产生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对此,教师在研读课文时,需要从中发现哪些事物能够代表春回大地,再把这些新景象与学校周边的大自然进行对接,寻找哪些地方有课文中的小草,哪些地方野花开放,哪些地方树木发芽,哪些地方溪水流淌,哪些地方小鸟在歌唱。同时,还要注意在大自然中,哪些景象是能代表春回大地的,可是课文中却没有写到,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经历了这些之后,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春草组、春花组、春芽组等,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并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画一画、拍一拍、说一说等。当学生带着发现与感悟回到教室,不仅能对课文中描写春天景象的句子有深入的理解,还能在寻找和发现中,以更鲜活的方式展示春回大地的景象。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是教师的煽情和刻意的追求,而是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了语言发展的内驱力,在课堂上产生了不断发言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注重积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语文写作,就是将大脑里的知识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应该非常丰富。这样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很快地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而知识储备就需要日常积累,对作文的写作非常重要,所以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准备一个积累本,把平常生活里的小事,或者有触动的事写在本子上,把自己当时的想法也记录下来。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强调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积累本里,不仅可以积累平常的优秀语句,也可以积累自己的想法。积累本子也可以当作一个日记本,把自己生活里的事情和生活里的情绪记录下来。如今天看见了美丽的日出,让你觉得这一天的开端变得朝气蓬勃,让你心情舒爽,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当时的情感记录下来,加上对景色的描述,这样在涉及这一方面时,学生脑海里就有这方面的情感和语句,更加方便学生写作。有感而发也就是灵感的浮现,写作最需要的就是灵感,平常注重培养这种能力,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想不出写什么,反而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一些我们想写、想表达的语言,所以积累很重要,教师也可以强制布置积累任务,如在进行阅读课后,要求学生进行一页的积累量。教师在进行积累量的任务布置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强制要求太多,不要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是让学生少而精且认真地对待积累任务,这样慢慢地学生就可以养成积累的习惯,同时教师也应该传授积累的技巧,让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积累,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的具体对策

1.转变传统思维理念,创新高效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思维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最直接的方法是要从授课教师出发。首先,把对于学生硬性知识的灌输转化为学生对知识积极主动的接受,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其次,善于运用多维教学模式,解放单一的课本知识传输,全方位运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课本中固化的知识不能单纯靠记忆,要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独立创新的能力、追求新知识的能力。最后,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有了这个目标和信念,才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2.建起联系的桥梁,让教学回归生活

在课本中,有些内容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并没有完全贴近生活,所以会造成学生对于内容理解不深刻、无法通过代入现实进行思考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保持好奇心,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善于记录,学习联想与想象,这样在遇到课文中的场景时,就能很快地回忆和联想,从而更快更深刻地体会和领悟文中的中心思想和情感,之后再次将所得感受回归生活,运用到自身成长之中。例如,《小露珠》这篇文章,若是之前观察过露珠的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就能很好地将文字与真实的露珠进行对应,这样的学习更为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王春丹.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45.

[2]秦晓红.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生活化落实: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为例[J].才智,2020(14):165.

(保定市阜平县阜平镇白河学校  河北阜平  07320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设问引导探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