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2021-09-10孙援越
孙援越
【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12月期间选取286例艾滋病高危人群,结果:干预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疾病知识评分,均顯著高于干预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不借用个人用品率、安全套使用率、不共用注射器率及主动向相关机构寻求帮助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疾病知识和防治知识掌握水平,从而显著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这对于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强化健康教育;艾滋病;高危人群
艾滋病(HIV)是一种致死性的传染疾病,可通过血液、静脉注射吸毒、不洁性交、母婴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一旦患上艾滋病不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乃至整个家庭都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危害较大。目前,对于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艾滋病高危人群是艾滋病预防的重点关注对象,艾滋病高危人群指的是具有艾滋病高危行为的人群,这类人群是艾滋病发病的高风险群体,需要加强其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艾滋病防护意识,是降低其发病风险的关键所在。因此,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开展强化健康教育干预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12月期间选取286例艾滋病高危人群,包括男性152例,女性134例,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5.25±4.84)岁;包括性病门诊就诊者42例、性服务工作者98例、吸毒者36例、同性恋者78例、其他高危行为者32例。以上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能够配合研究开展和随访调查。
1.2强化健康教育
①健康教育内容:艾滋病疾病知识、传播途径、传染人群、流行情况、防治知识及措施。②同伴教育:将有相同经历,存在相同高危行为的艾滋病高危人群组织到一起,开展主题活动,分享各自的生活观念、疾病知识。③针对性健康指导: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深入艾滋病高危人群聚集场所或工作场所,集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宣教,采取发放健康手册、举办健康讲座的方式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SPSS21.0分析本文所得数据,计量资料(包括艾滋病疾病知识评分、艾滋病防治知识评分等)使用()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自我保护意识)使用[n(%)]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平为α=0.05,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疾病知识评分比较
干预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疾病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2.2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评分比较
干预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2.3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前后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
干预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不借用个人用品率、安全套使用率、不共用注射器率及主动向相关机构寻求帮助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3讨论
综上所述,强化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疾病知识和防治知识掌握水平,从而显著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这对于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媛媛, 王联君, 田飞,等.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道斯矩阵态势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20, 014(005): 271-274页.
[2]李艳芬, 郁晞. 上海市青浦区高危人群梅毒防治知识,行为和梅毒/艾滋病感染现状调查[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 015(006): 652-654.
[3]李力, 罗巍, 徐杰,等. 2014-2018年全国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数据质量评估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015(001):85-89.
[4]王德辉, 黄敏. 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035(020):172,175.
[5]杨永超, 李燕. 自省式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J]. 医药前沿, 2019, 009(00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