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路联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2021-09-10王朝海尹国阳司俊臣杨克石冉然
王朝海 尹国阳 司俊臣 杨克石 冉然
【摘要】:目的:研究前后路联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外伤后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后路手术,观察组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水平移位变化,及神经损伤治疗前后评分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水平移位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联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脊柱功能改善显著。
【关键词】前后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手术较为复杂,且难度大,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合理选择手术入路,降低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常见手术方案,其手术入路包括前路、后路,本文主要研究前后路联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外伤后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外伤后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年龄20-68岁,平均(48.91±3.26)岁;男性28例,女性20例。观察组年龄22-65岁,平均(48.13±3.09)岁;男性26例,女性22例。上述两组一般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后入路,术前进行全面的影像检查,确定受伤部位;手术采用仰卧位,麻醉应用全麻,铺置消毒巾。后入路以损伤节段的后正中做切口,逐层切口皮肤后,棘突尖端暴露,椎旁肌肉骨膜剥离至关节突外侧缘位置,椎板与关节突充分暴露。然后进行牵引复位,并将椎管内的积液、受损的碎片等清除。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必要时给予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其范围超过伤椎上下各一椎体;若复位不成功,可继续切除单侧或双侧关节突复位,成功后行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观察组应用前后入路联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实施后路手术,与对照组相同;后入路结束后仰卧位行前路入路术,切口、分离组织以及清除受损椎体、减压、自体髂骨嵌入等同前路组,后用钢板固定。最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创口,不用颈托外固定。
所有患者术后进行抗菌、营养神经等治疗;术后3个月需带颈托进行支撑。
1.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水平移位指标变化比较,Cobb角、水平移位指标越低说明情况越好。
两组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依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分越高说明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4.0,完成数据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水平移位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Cobb角、水平移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水平移位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以手术治疗为主,减压及固定治疗是常见的手术方式,但该手术方式存在不同的入路方式,因而选择起来并不容易。
采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可以彻底的对椎间盘彻底的清除,有效的都对脊髓前方的致压物清除,改善受损节段椎管容积,具有植骨融合率高及固定可靠等优势。但是主要针对前方结构为主的损伤,常见的如椎体骨折等,对于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情况,相关研究对于后方关节突骨折、椎板等对脊髓造成的压迫方面额缓解作用不理想。
近年来,临床加大了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研究,前、后入路联合的方式逐渐应用。前后路入路联合手术治疗能够弥补单纯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的不足,对于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的椎间盘清除效果明显,可一次性复位脱位骨折,减压确切,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水平移位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入路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前后路联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脊柱功能改善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鑫营,陈子华,李志忠,等.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术式探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6):1451.
[2] 李文龙,陈长春,高浩,等.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急性脊髓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对比[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8):154 -15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