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城市多语种旅游景点建设中的问题

2021-09-10谷端捷刘炯浩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5期
关键词:多语种旅游景点数字化

谷端捷 刘炯浩

摘要:旅游城市是国家的名片,而旅游城市的景点建设则是城市的名片。高质量的多语种旅游景点建设能够给国际游客提供更好的观光感受,而且能够提升景区在国内游客心中的形象。反之亦然。秦皇岛市景区今年多语种建设进展迅速,但翻译质量、文化相关词汇的翻译、多语种数字化建设仍有极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旅游景点;多语种;数字化

旅游城市是国家的名片,而旅游城市的景点建设则是城市的名片。对河北省秦皇岛市而言,市内景区如老龙头、天下第一关等除了是旅游景点,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城市文明的底蕴,影响着城市魅力的传播。

在十年前笔者接待来访的国外友人去山海关参观,还全靠一张嘴现场翻译,十年后的今天再去做调研,发现景区内已经在多语种建设的路上大步前进。这种高速高效的建设让人直接地感受到政府的重视,但调研完后又不禁有深深的担心。景点中的外文翻译的错误,不仅妨碍国际友人了解城市的历史积淀,还会拉低其在国内游客中的形象。

笔者在2020年底2021年初疫情缓和期间在可能的范围内到秦皇岛市的最高级别景区—老龙头景区及天下第一关景区进行了考察。收集了景区内的石碑、景区内介绍、提示牌、路标等(下统称景区文案)共73处(重复内容仅记一次)。大型石碑6个,景区内介绍30个,提示牌27个,路标10个。

笔者对收集的文案内容进行了全文的中、英、日文的文字化、翻译校对,并进行了翻译补充。在整理、校对、分析过程中有不少发现,也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1.标识整体外观

山海关两大人文景区内的文案颜色、材质、外形统一,非常有利于给游客留下整齐划一的印象,而且更利于游客将老龙头、天下第一关这两个同一条长城上的景点串联起来,将二者的历史连接起来。

外语语种来看,山海关两大景区内总共出现英语、韩语、日语、俄语四个语种,可以发现近十年以来景区的多语种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

2.翻译语种

此次调研中收集的73处文案中,所有文案均附带英语译文。

其中,大型石碑中“入海石城”、“天后宫”附有英文;“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碑、“入海石城”、“温馨提示”、“龙武营”附有英、俄语。

景区内介绍中,“把总署”附有英、韩、日、俄四种文字,天下第一关景区的“瑞莲阁”仅有英、俄两种外语。其余均附英、韩、俄三种外语。

提示牌中英、韩、日、俄四种外语均有的共13处,其余14处或缺少韩语,或缺少日韩两语,并未统一。10处路标均为英、韩、日、俄四种外语齐备。

可以发现,旅游讲点的外语建设过程中,英语占据着最大的比重,也是进展最快、覆盖面最广的语种,而其他语种都并没有做到起头并进。看到某些小语种的游客恐怕其游园感受也随着该语言的出现和缺席像坐过山车一样。

3.外语(英、日)建设质量

3.1英文

①译文句子冗长晦涩。

笔者经与美国的英语母语者确认,确认翻译多有晦涩难懂之处,对英语母语者的读解并不友好。在英文翻译校对和探讨过程中发现,现有译文整体而言更偏爱句型复杂的长句子,而少用短句。而事实上,人文景观的介绍用文案当中,更多涉及历史人物、事件、文化等知识,对国际游客而言理解起来已实属不易,长句的过多使用无疑会更增加阅读难度。

比如,在“徐达将台”的介绍中,有“二十二岁,随朱元璋起兵拜大将军。明洪武十四年(1381)徐达在北山南海之间的迁民镇建关设卫,定名山海关,并选择了这块临海高地,作为长城起点”。

其现有译文为:“He joined the uprising led by Zhu Yuanzhang when he was 22 and was given the official title of senior general.In the 14th year of the Hongwu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1381),Xu Da led to set barriers and build fortifications in the Qianming Town between the North Mountain and South Sea and named it Shanhaiguan,and this higher land facing the sea was also chose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Great Wall.”。

修订为:He joined the uprising led by Zhu Yuanzhang (the founding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when he was 22, and was appointed as the senior general. In the 14th year of the Hongwu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1381), Xu Da set barriers and fortifications in the Qianmin Town, //which was between mountain in the North and sea in the South. //Xu named the pass Shanhaiguan and picked this upland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Great Wall.

现有译文中,句子较长,且句子中出现了“Xuda”和“this higher land”两个主語,导致句子前后不搭配。修订后,将原句中的一个句子切分成两个小句,并将修饰成分修订成了一个“which”引导的从句,使句子结构更清晰,让理解的单元变小。目的在于减少读解时的压力。

此类问题出现在几乎所有的现有译文之中,笔者已将译文全文修订版另行提交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希为秦皇岛国际化建设中的门面打造提供一些参考。

②翻译的前后不统一。

在译文中,出现不少名词译法的前后不一致。其中大多是涉及文化的词汇,因此多种译法均有其道理,但同一景区乃至同一城市中的译法保持统一,不仅能减少游客认识的混乱,还能让游客更好地记忆、理解并将其传播给更多的外国友人。

比如:

在老龙头景区中,“法治火炮”的介绍中,提到“八国列强入侵山海关,炮轰老龙头”,其原翻译为“the Eight-Nation Alliance troops invaded Shanhai Pass and bombed the Laolongtou”。

老徐达将台的介绍中,“明洪武十四年(1381)徐达在北山南海之间的迁民镇建关设卫,定名山海关”,翻译为“Xu Da led to set barriers and build fortifications inthe Qianming Town between the North Mountain and South Sea and named it Shanhaiguan”。

题词石碑上,“万里长城巨龙拥抱大海之地--山海关老龙头的修复”,译成“And the Old Dragon Head Scenic Area at the Shanhai Pass”。

山海关”时而翻译成“Shanhai Pass”,时而翻译成“Shanhaiguan”,“老龙头”时而翻译成“Old Drangon’Head”,又时而用“Laolongtou”。在英语中,拼写不同则词不同,因此,不同译法会让游客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单词,很难将两者联想为同一事物。

此类翻译问题还有很多,诸如“关帝庙”的“Guandi Emperor Temple”和“Guan Yu Temple”;“天后宫”的“Thean Hou Temple”和“Mazu Temple”等。前后不一的译法,足以让外国游客在复杂的中国历史、文化中更加茫然。到底应该音译还是意义,将在后续小节中探讨。

③翻译意象的错位

在这里提这一点,作为翻译大军中的后生晚辈大有唐突冒犯之嫌,权当做是作为一个稍有跨文化交流经验的普通市民的一点思考吧。这里要说的是“老龙头”这个5A级景区名字的翻译,即“老龙头”。如上所述,“老龙头”的一种译法是“Old Drangon’s Head”。“dragon”一词是老一辈翻译家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自有其道理,但用在老龙头景区到底适不适合,笔者认为有待商榷。

“龙”和“dragon”两词所代表的意象,只需在百度和谷歌上检索,就能得出大概的结论。龙,在中国是能呼风唤雨将祥瑞中的神物。而英语中的“dragon”是一个两脚站立,身生双翅可喷火的怪物。因此有“屠龙勇士”,屠龙者为勇士。二者形象相去甚远,而且在两语种圈子的人们心中的形象大相径庭。

老龙头,因长城蜿蜒万里宛若巨龙,入海石城其形似龙头,其势若蛟龙探海而得名。既然两词意象差异如此之大,到底应不应该沿用翻译前辈对“龙”的译法?笔者认为,这里使用“dragon”会影响英语使用者对长城的认知,更不利于传播山海关这一生长于万里长城东起点的小城曾经的恢弘气势和历史使命。莫不如使用“long”来翻译,辅以网络介绍、景区内介绍中的注释、解释,借助万里长城的形象将中国“龙”的形象走入外国人的认知,也未尝不是个好的尝试。

④音译和意译的选择

专有名词的音译和意译是个艰难的选择。每个使用汉字的人都能体会得到,中文既表音又表意,每个汉字中都是一个饱满的形象。而汉字背后隐含的形象,并不是拼音可以代替的,更不是几个外文字母可以表達的。

如:

龙武营 “Longwu Camp”;把总署“Bazong Office”;山海关“Shanhaiguan”、“Shanhai Pass”等,如果音译则会失去其背后的汉字文化背景,如果意译则难免拖沓冗长,不符合地名中的用词规则。

龙武营,是镇守入关要塞的军营名称,“龙”和“武”无不隐含着对英雄气魄、尚武精神的意义,而使用音译则完全失去了这一名称的意义。同样,“山海关”,系大将军徐达所命,取义扼守北山南海之地,万夫莫开之关,而“shanhai”一词,丝毫不能表达出“山”和“海”的意义。

笔者认为,对于地名的翻译,还是优先简洁原则采取音译方法,而音译中失去的文化内涵,则可以通过景区的数字化建设来弥补。也就是下文即将提及的语音导览等的建设。

3.2日文建设

景区的日文建设进展并未深入,现状虽不能让人满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给日文的高起点建设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①日文出现在了路标、游园提示等文案中,但是却在景区内介绍中大范围缺席。

②游园提示中的日文翻译本身存在内部不统一的现象,比如,时而用敬语,时而不用敬语。

例如,“禁止依靠”翻译成了“もたれないでください”,而“禁止翻越”翻译成了“乗り越し禁止”。稍对日语有所了解的人都能发现,前者和后者的文体(尊敬程度)大有不同,前者语气较后者柔和很多。但,在提示牌中后者更为简洁有力,更适合。

为了让日文更柔,更彰显景区的关怀,可以按照日文的习惯,在警示语下,用小字附一句感谢的话,比如“ご協力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或者加一句禁止的原因,比如“危ないです”等。

4.语种多样化与保持景区风貌的矛盾

为了方便国际游客游园,当然是语种越丰富越好,但是外语语种文案的增加和建设并不是简单地1+1,还要考虑文案所需篇幅与景区风貌保存的和谐。尤其景区内介绍和石碑碑文的外文翻译存在颇大问题。目前景区内石碑碑文均为雕刻而成,且石碑的体积、面积非常固定,难以单纯地增加刻画,且也不能盲目更换更大尺寸的石碑以配合外文译文的增补。景区内介绍,目前多为悬挂在墙壁之上,部分为落地式,均为统一样式、统一材质木包边牌子。无论是挂在墙壁上还是放置在地上,都不能允许外文翻译文案所占面积无上限地扩大,破坏景区原本的风貌。外文文案所需的牌子不能喧宾夺主,不能遮蔽大面积墙壁,不能占用太多游园路线上的土地面积。

目前景区内已经开始设置二维码语音导览,这是景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文案所占空间,利于最大程度低维护景区风貌,更可以让景区的文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弥补上述“音译”等带来的意义的缺失。

目前的语音导览码有很多已经褪色或损坏,无法成功扫描。另,导览语种单一,目前仅有中文。今后的多语种建设,若能与数字化建设同步推进,不仅能够节约硬件(石碑、木牌)的投入和维护成本,还能够让景区的介绍更丰富、更有深度和宽度。

目前,景区内的二维码可以用微信扫描获取语音导览。但若想加入多个语种,就不得不考虑Wechat(微信)的海外使用率问题。因此,是用微信二维码,还是借用支付宝APP,或者干脆用浏览器扫描一步链接到自建的网站,或许都是未来的解决方案。

5.倒推中文文案质量

在分析译文内容的过程中,还倒推出中文文案存在的問题。比如措辞和文案本身的严谨程度。

例如,在提示牌中,有一块内容为“本景区为无烟景区 本景区室内外均禁止吸烟/自觉遵守 谢谢配合”,而在“温馨提示”中,有“②展室内请勿拍照,所有室内场所禁止吸烟”的文字,其中对禁烟范围的表述相互矛盾,这一定会给吸烟者带来判断标准的混乱。

再如,“入海石城基础石”的碑文上,有“每块方石上均凿有梯形石槽,两石相连即形成燕尾槽,再浇注铁粉、松香、白矾制成的凝固剂”。而事实上,基础石上凿刻的分别为燕尾形的凹凸,二者相连形成榫卯结构,再浇注铁水使之成为一体。天后宫石碑记载“其庙宇,遍及我国沿江、沿海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而就在一旁的木牌上写着“自宋至清,历代皇家对其封号多达四十余次,直至天后,其庙宇遍及世界各地。”。二者表述不一,且“遍及世界各地”一说也严谨不足。妈祖庙多建于亚洲各地,而西方国家范围内,只存在于华人聚集地,因此,此说法会让外国游客难以认同。

除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些细节问题。外语语种的惯用字体与中文大有不同,字体错误会导致文字大小、形状等出现不统一,影响整体质量。国际化是必走之路,旅游景点的多语种建设更要走好最后一米路,注重细节建设,追求至臻至美。本项目,针对景区英语、日语语种分析了现有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思路,但项目执行期间受疫情影响未能将更多景区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另,对俄语、韩语语种的建设,项目组还将继续寻找其他语种人员的合作,做好项目的延伸。

参考文献:

[1]乌永志.文化遗产类旅游景点名称汉英翻译规范研究[J].外语教学,2012,33(02):93-97.

[2]邹彦群,满颖,孟艳梅.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J].上海翻译,2011(04):27-30.

[3]牛新生.公示语文本类型与翻译探析[J].外语教学,2008(03):89-92.

[4]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27(06):42-46.

[5]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27(04):66-69.

[6]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06):38-42.

[7]熊仁芳.公示语汉日翻译错误分析与翻译策略探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6):10-19

[8]王秋生.旅游景点翻译亟待规范[J].中国翻译,2004(03):79-8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秦皇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面向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多语种景点建设 ”(2020-125)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多语种旅游景点数字化
语联世界,言通天下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美人鱼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70年,上外故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China ”系列 多语种移动客户端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