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1-09-10张晓虹
张晓虹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都做出了一定的优化调整,更加面向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岗位适应能力。金融专业作为近年来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金融业人才的要求来深化教学改革工作。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师资力量以及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全方位入手,探讨和研究我国高校金融专业教学的新模式,切实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的自由度和开放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行业处于经济发展前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我国金融行业逐步实现了同国际的接轨,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撑,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必须要秉持着改革和创新精神,实现金融专业教学的与时俱进和精益求精。[1]但是就目前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还没有完全摆脱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金融行业发展出现了脱节的情况,下面就主要针对当前高校金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明确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来实现教学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高校深入推进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金融专业作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学生进行报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已经逐渐呈现出饱和的趋势。而伴随着金融业发展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在金融管理、金融产品研发、金融市场调研等方面有了新的需求,更加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参与,而对基础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减少。[2]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实施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对于优化和调整金融业的人才结构,助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
面对着新的行业发展形势对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和要求,高校必须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及方法等方面做出全面的优化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金融专业课程,调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此外还会不断完善相应的实践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从平台创新到方法创新再到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更为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从而实现金融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
二、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金融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还面临着几点问题和阻碍。就目前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情况来看,不少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过于重视对相关教材知识和内容的讲解,缺乏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符合当前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3]学生对相关的金融课程学习难以提起兴趣和热情,进而影响了专业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目前,不少学校的金融专业在教学内容以及教材选择等方面,仍然偏重于理论性的知识,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金融专业主要包括金融学、宏观微观经济学、市场学以及投资学等的课程内容,内容这些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应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应的实现课程较少,甚至没有安排对应的实践课,只是利用毕业实习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和应用,这就很容易让学生们在平时进行单纯的背书式学习,实践经验及能力缺乏,不能符合金融行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学生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高等教育学习同其他的教学阶段存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反观我们的大学生群体,在选择专业之初大部分没有相应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考量,盲目的进行热门专业的选择,而接触到相关的金融专业课程内容之后,由于课程难度较大,不少同学自暴自弃,仅仅是能够应付期末考试。在本科4年之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而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甚至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都应付了事,这样只能在步入社会后被同行业的优秀人才淘汰,也违背了高校金融专业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评价及考核方式有待优化
前文提到,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更加重视理论知识与内容的学习,不少同学在采取背书式的学习方法,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应试制度带来的弊端。在当前高校金融专业的考核与评价模式下,闭卷考试成为了衡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而考试的内容就是局限于一些金融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缺乏过程评价和实践考核,学生无法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进而影响了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及路径研究
(一)创新金融专业教学组织形式
要深化高校金融專业教学改革,就要针对上述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实现金融专业教学的突破和创新。首先就是从金融专业教学组织形式上来看,要摆脱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应用型教学、引导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具体方法如下:一是高校专业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安排相应的教学与实践任务,如针对金融市场的客户需求来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并且给出完善的营销和推广方案。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在小组讨论与合作的过程中中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二是高校专业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将一些生动的金融案例借助于多媒体给同学们进行演示,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可感的事件和形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
(二)丰富和更新金融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要确保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还要不断的丰富和更新金融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首先就是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实践与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给高校金融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和操作平台。高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学校内建设相应的实践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来完善各类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可以聘请企业的金融专业人员来进行专门的实践指导,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明确金融专业实践的重点。尤其是在学习会计学、投资学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要以学期为单位增设实习环节,企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岗位机会,学生则通过竞争上岗,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其次,高校还要不断的更新金融专业教学的内容,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实现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尤其是要关注当前金融行业的动态,把金融学相关的前沿课题和研究成果融入到高校专业教学内容之中,保证新鲜知识的补充,为今后的学以致用奠定重要基础。
(三)面向社会行业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与发展计划
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还需要面向社会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计划。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金融人才,有效的缓解金融市场人才饱和的情况,就要进行人才的择优培养。首先,高校要拓宽选修课程的范围,比如开设证券分析、互联网金融、金融信息学、大数据金融等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四)优化和完善教学评价方式与考核体系
高校在进行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教学评价方式与考核体系。首先要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全方位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加过程评价,将学生平时的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都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之中,从而降低考试评价的比重。其次要改变单一的期末书面考核的方式,增加岗位实习考核、任务考核以及操作能力考核等的内容,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实践上,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注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专业教师队伍
高校要深入推进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离不开专业教师人才队伍的支撑。这就要求高校要优化和调整金融专业教师人才结构,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专业教师准入门槛,对于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即能够承担讲师工作,又能够成为学生的任务导师。此外,金融专业教师要具备前沿眼光,平时注重了解和分析金融趋势,收集可用于教学的案例资料,重视金融课题的申报和研究,提升专业教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为专业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应当面向行业、面向社会人才需求,在教学形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作出改进,为一流学科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彦菁.互联网金融时代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20(04):144.
[2]王秀芳,于欣慧,隋占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金融專业实践教学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4):36-40.
[3]王妮.互联网金融时代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