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权主义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2021-09-10林罗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5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民主韩国

林罗

摘要:威权主义是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早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形态。经济落后的国家选择威权主义体制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政治形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威权主义被动摇并终结,这个过程清晰地体现了威权主义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韩国威权主义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关系的生动实例。二战后韩国由于经济落后,民主政治缺乏土壤,韩国转而选择了威权政治。朴正熙上台后韩国经济迅速恢复,实现经济起飞,被称为“汉江奇迹”。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出现分化,人民对民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韩国逐步向多元民主政治过渡,最终威权统治走向终结。

关键词:经济;威权主义;民主;韩国;互动关系

20世纪60、70年代,东亚的韩国、中国臺湾、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民主政体相继垮台,威权政体取而代之,形成了东亚威权政治。韩国是威权主义体制的典型国家。本文试以韩国威为例,论述威权主义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目前,关于威权主义政体的定义尚无定论。亨廷顿将其解释为:在新型的民主政体无法运作的历史条件下,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中央权威的力量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中国现代化研究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所谓威权主义政权是指二次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军人政权或由非军人统治 (一般是一党执政)的具有高度压制性的政权。”据此,本文将韩国的威权主义政权定义为:在军人政权高度集中权力之下,对经济发展做出明确有效的规划,采用高压政策主导国家政权推动现代化的发展的政权。

一、威权主义统治的确立

二战后,日本结束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朝鲜战争的爆发无疑使韩国经济雪上加霜。由于李承晚政府在战后重建的迟缓和腐败,韩国经济未能得到有效恢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李承晚政府主要依靠美国军事援助来恢复经济。虽然在援助经济体制下,经济有所复苏。但该体制下韩国经济发展极不稳定,对美经济高度依附,经济极端脆弱。如农业方面:从1956年起,美国连年把大量的剩余农产品输入韩国,而1957-1959年韩国农业连续三年丰收。在其他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粮价却在暴跌。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巨额剪刀差几乎摧毁了韩国的农业商品经济。1957年以后美国援助的重点由原来的无偿援助转向有偿借款,由于“美国援助的急剧减少,导致工厂开工率下降,失业率增加”。

50年代末,韩国农业不断衰退,1959-1960连续出现负增长。许多农民为了维持生计背井离乡,涌入中心城市。“但是进口替代工业的低速发展以及内外市场的封闭性,不仅不能吸收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反而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经济环境日趋恶化。”50年代末,韩国经济正走向崩溃的边缘。1961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82美元的韩国,民主成为国人的奢侈品。正如朴正熙所说“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面临饥饿的人来说,选举是毫无价值的……民主这颗没有光泽的宝石对于那些正在遭受着饥饿和绝望痛苦的人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显然,在没有经济基础的土地上,民主是无法扎根生长的。在此情况下,韩国转而选择了威权政治。威权主义体制是当时韩国做出的无奈却又必然的选择。

二、威权主义下经济发展状况

(一)经济发展措施

1961年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后,迅速确立威权统治的发展道路和经济第一的发展战略,并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措施。

1961年5月28日,政权更迭后的12天,就宣布成立“非法敛财调查处理委员会”,并逮捕了涉嫌非法敛财的实业家。“由于军政府已经确立了经济发展第一的战略,政府与涉嫌非法敛财的企业家达成协议,其实质是政府不对非法敛财者进行法律上的处罚,但要求他们全力以赴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以求将功补过。不久,各大企业家按照政府的方针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国家骨干产业。”从这一措施中不难看出,政府的举措都围绕着“经济第一”“发展第一”“增长第一”的战略,其目标就是集中调动各种力量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

1962-1976年,韩国连续成功地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1976年开始实施第四个五年计划。1979年,朴正熙遇刺引起社会动乱,直接干扰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但主要的建设计划项目基本得到落实。

(二)经济成就

朴正熙政权上台后,不断强化自身统治,大力排除威胁其存在的社会政治势力,力求政局稳定,以保证集中和动员一切力量发展经济。通过朴正熙政权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措施,四个五年计划的有效发展,韩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实现了经济“起飞”。表一衡量经济的指标直观地反映了韩国经济的发展概况与成效。

对上述数据进行简要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朴正熙政府的18年统治期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87美元增长到了1979年的1640美元,国内储蓄率由3.2%增长到26.5%。这两项最基础的指标反映出朴正熙政府威权统治下韩国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特别是70年代经济高速迅猛地增长,彻底改变50、60年代韩国经济的落后面貌。

三、经济发展对威权统治的巩固、动摇与终结

(一)经济发展对威权统治的巩固

经济发展初期, 威权政治有效地集中动员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直接有效快速地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社会稳定并良性运转,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发展循环。政府威信也不断提高,威权政治赢得民众支持,其合法性也得以巩固。

(二)经济发展对威权统治的动摇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威权主义政权的统治促使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又为其退出政治历史舞台创造了物质基础。正如亨廷顿断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始于1974年的民主化浪潮是前二十年经济成长的产物”。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社会向民主转型,但财富本身并不能构成向民主转型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有利于民主转型的更深层次的影响是:经济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教育和文化水品的提高、民主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新兴政治力量的兴起。而这些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动摇威权统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的分化。在朴正熙上台以前,韩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社会比较封闭,阶层流动缓慢,而经济的发展使得工业化迅速推进,市民社会逐步形成。

2.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壮大。随着威权主义推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新兴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社会自主性不断增强。从表二中可以看到,到1980年韩国中产阶级所占比例为38.5%,農村人口大幅减少,工人阶级所占比重提高。中产阶级的政治意识、思维观念与生活方式紧密相连,集中体现为民主、自由、平等和法律意识较强。伴随工人阶级的壮大,威权统治下对工人的掠夺更易造成社会矛盾的累积,工人阶级与威权体制的矛盾也随经济发展日益深重。

3.对外开放的扩大。韩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朴正熙时期韩国对外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也随之波及影响到韩国。

4.民主文化的孕育。二战后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韩国贫穷落后、公民文化水平极低,真正的民主政权难以为继。但在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威权主义专制也难以维持。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公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公民的教育和觉悟水平得以提高,政治参与和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

(三)经济发展对威权统治的终结

朴正熙后,全斗焕上台依旧延续威权主义统治。此时威权主义的弊端逐渐暴露,经济与政治的不均衡、不协调的畸形发展,导致威权主义政权的合法性逐渐丧失。韩国民众采取各种形式抗议威权统治。1987年,卢泰愚发表“6·29”民主化宣言,标志着韩国开始从威权主义走向民主政治。

威权主义体制是韩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历史条件下的选择,在国家经济的起飞,迈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利用威权主义体制成功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等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兴中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社会自主性不断增强,威权主义体制已然无法适应韩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最终退出了韩国的历史舞台。

四、结 语

经济与民主没有必然的联系,经济并不直接催生民主,也不是致使威权主义动摇和瓦解的唯一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落后的经济条件下,韩国选择威权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经济的发展使得威权统治的合法性得到巩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结构分化显著,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扎根的土壤,最终经济又成为动摇和瓦解威权统治的重要因素。韩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清晰地体现了威权主义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盛勇.从亨廷顿新权威主义理论看中国政治改革[J].求是学刊,2013(5):45.

[2]罗荣渠.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74-175.

[3]高丽大学校韩国史研究室.新编韩国史[M].孙科志,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287.

[4]曹中屏编著.当代韩国史:1945-2000[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53.

[5]郭定平.韩国政治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2,72,77,80.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民主韩国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