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力控与智能编程技术的机器人磨抛工艺研究
2021-09-10赵森
赵森
摘要:机器人打磨抛光工艺作为制造业当前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结合机器人打磨抛光工艺组成以及力控技术、离线技术等为基础,积极对其具体应用以及示教编程等进行详细研究,目的在于更详细地了解与认识机器人打磨抛光工艺,挖掘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机器人打磨抛光;传感器;压力检测;示教编程
中图分类号:TG580.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05-0025-02
0 引言
机器人打磨抛光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表现,不仅帮助制造业提高地制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制造质量。市场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制造业发展面临更多挑战,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为机器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很多行业中开始应用到机器人打磨抛光工艺。改善传统打磨抛光工艺中质量不达标、制造效率低等不足,减少人工打磨压力。当然机器人打磨抛光工艺应用中同样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例如抛光处理所涉及的材质以及砂带、抛光轮、工业蜡等。结合具体工艺情况进一步完善打磨抛光工艺,提高其应用效率。
1 机器人打磨抛光系统组成
机器人打磨抛光工艺的应用,运行系统包括抛光机、打磨砂带机、压力传感器与PLC,此次研究的机器人打磨抛光系统主要来自机器人ER50-C10,将系统元件与夹具相契合,组成机器人打磨抛光闭环控制系统[1]。机器人打磨抛光系统运行期间,第六轴夹具将在排气管固定夹持,并转动打磨砂带机,将圆形排气管放置上面,随后开始打磨处理。压力传感器会实时检测打磨压力变化,及时转换检测到的打磨压力值,将其转化成电信号形式,传递到系统的PLC,及时对压力大小进行判断。
打磨处理过程中,所有数据资料都需传输至控制系统,结合打磨规格标准,控制系统适当调整压力变化。及时组织多次控制实验,计算实验平均压力值,以此为标准,调整实际打磨中的压力变化。若打磨期间相较平均值压力较大,则机器人需控制六轴,调整移动反向方向,拉开一些距离,将打磨压力减小。若相较平均值较小,则需要调整移动正向方向,并拉开一些距离,将打磨压力加大。若在平均值可允许范围之内,则根据正常运行即可。机器人打磨抛光系统需及时对打磨压力值进行控制,由此保证打磨控制流程顺利进行。具体流程详见图1。
2 机器人打磨抛光工艺应用领域介绍
近些年科学技术发展与制造业革新成果显著,机器人打磨抛光应用领域逐渐增加。如打磨领域,对尺寸并没有较高要求,同时粗糙度规格较低,拉丝或者内墙内控去毛刺、工件棱角清理以及孔口螺纹处理等。虽然能够以手工操作完成,但是操作强度较大,若人工处理效率并不高,同时噪音以及粉尘等还会对工人健康造成伤害。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应用机器人打磨处理,提高处理效率[2]。亦或是制造工件具有光泽度高标准要求,但是曲面过于复杂,粗糙度比较高。利用机器人打磨抛光技术工艺,有效提高工件光泽度,改善粗糙问题。例汽车外壳相关部件或者卫浴模具等。若工件精度要求非常高,加上外形曲面相对复杂,粗糙度处理标准严格,同样需要应用到机器人打磨抛光,如航空发动机叶片或者其他复杂机械发动机叶片等,叶片本身外形设计比较特殊,加上结构刚性不是很理想,相对来讲材料加工难度大,传统的铣削工艺已经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因此必须应用机器人打磨抛光工艺深入处理。
3 机器人打磨抛光关键技术介绍
3.1 智能编程基础上的轨迹规划
机器人打磨抛光技术应用操作,均结合示教编程基础引导,合理规划轨迹线路。如发动机缸体、缸盖和汽车排气管道等,都属于外形曲面,相对普通工件来讲曲面更多、更复杂,必须合理规划打磨轨迹[3]。人工打磨处理不仅效率低,消耗时间与精力多,同时还会出现视觉观测误区或者盲区,打磨效果不够理想。以3D模型為参考,制定详细具体的打磨抛光处理曲面,及时计算核对打磨抛光参数,确定参数后录入到系统中。具体参数涉及接触力、重叠度以及接触角度以及补偿量等[4]。根据机器人系统参数分析,创建抛光打磨模型,调整磨具转化轨迹,及时在仿真软件中进行打磨轨迹验证,尽量减少磨具、机器人等的相互影响。智能编程节省更多人工处理时间,并持续性进行打磨抛光,不仅将停机调整的时间有效缩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件打磨抛光处理效率。
3.2 人机交互模式的设计实施
机器人打磨抛光工艺中,还包含人机交互模式,以触摸屏为载体,主要软件为MCGS,在Windows平台支持下,打造机器人运行监控系统。触摸屏人机交互模式的设计,不仅可以迅速对现场打磨抛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同时控制整个运行流程,以动画显示的形式,及时对数据信息加以处理。不仅如此,人机交互模式还具有报警与问题分析等功能。整体上提高机器人打磨抛光系统运行稳定性,优化操作性能。触摸屏功能中增加变量设置,搭配系统的界面设置,实时控制工件加工处理现状。变量设置中包括PLC端口、MCGS组态功能、存储单元,通过控制通道完成连接,帮助触摸屏有效控制PLC。根据PLC编程口的运行与控制,及时连接上位机控制端口,由此实现物理连接,及时传输机器人打磨抛光处理消息,由此实现PLC的有效控制。
3.3 机器人打磨抛光力控制技术
力控制技术的原理主要以力-运动为主。很多工件打磨抛光期间对光洁度要求非常严格,并且工件本身存在厚度分布不平均的情况,所有环节处理都必须做到精细化。面对这种情况,必须正视机器人打磨抛光处理中设备定位方面的不足,尤其是明显误差。必须创新固定轨迹打磨形式,并调整打磨所应用的刚性工具。机器人打磨抛光中,可以应用浮动磨头,在力反馈作用下,随时对打磨轨迹进行调整,结合力的变化控制打磨运行速度[5]。对于表面抛光以及去毛刺等操作,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增加主动力控制执行器,能够实现自由度末端灵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上下浮动,随时为机器人运行打磨提供恒力输出,如此便可以将打磨与抛光的处理力度控制到更精准范围,顺利完成打磨抛光处理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打磨抛光不足,将打磨精度提高。
4 机器人打磨抛光工艺运行控制
传统制造业工件打磨处理中,抛光等编程相对复杂,不仅需要消耗大量工人资源,同时编程时间较长,常用编程控制方法为点到点示教编程。普通工件制造,涉及的点至少几百个,多的点甚至上千个,若以传统示教编程方法进行打磨抛光,不仅会增加编程处理时间,若中途出现人工编程差错,还需要重新检查编程。以汽车排气管的打磨抛光处理为例,对示教编程方法展开研究。
①示教编程方法,结合排气管打磨抛光具体特点,从打磨起始点开始,设为A1,依次排序为An、Bn、B1、C1、Cn……其中A1-An、B1-Bn,都包N个点,结合点个数,打磨工件的条件以及规格等,推算出其他点数。根据统计核算发现打磨程序中涉及点数为800多个,示教编程处理消耗时间达10小时。
②智能编程方法,根据汽车排气管工件标准以及平面图,同时综合打磨特点,设定最终打磨直径、AB长度以及CD长度分别为88、104、156,单位为mm。以正面与反面的形式划分圆形工件,度数均为180°。智能编程方法的执行需提前设置好点位,分别为两个点,起始点A、示教点B。打磨示教B点操作完毕,机器人根据PLC输出指令夹持工件向左移动,以β角度逐渐移动,待达到加工制作工件的左端位置,开始按照β角度向右侧打磨处理。若β角度达到10°,则机器人移动的总度数为20°,按照来回两次计算。正曲面来回打磨次数必须≥9次,反曲面打磨次数同样需≥9次。打磨处理期间机器人夹持来回打磨移动的距离会出现一些差异,主要因为起始点打磨与示教点之间打磨距离受到曲面影响会有差异。根据打磨长度计算,打磨总长156cm,点到点的距离达到104cm。角度变化情况下,正面打磨磨的距离也会出现变化,逐次增加,增加长度约2.9cm,反面打磨的距离变化与正面相反,逐次递减,递减长度约2.9cm。打磨角度设置主要包括2°、3°、10°,反复打磨的效果以角度变小最理想。但是机器人打磨抛光过程中,因为各方面因素影响,精度、稳定性会受到影响,无法做到绝对的打磨效果优良,所以还需要在打磨中做好检查工作。打磨期间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旋转打磨中的工件,由此保证打磨处理质量。
对两种示教编程方法进行对比,详见图2、图3,根据打磨图片观察,可以发现,②智能示教编程打磨效果明显高于①传统示教编程打磨,不仅打磨轨迹理想,同时质量也更高。
5 结论
综上所述,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市场发展需求,机器人打磨抛光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尤其是打磨抛光处理效率明显提高,减轻人工处理压力。并且以专有优势提高打磨抛光精度与质量。通过对机器人打磨抛光系统组成与技术等分析,积极将传统打磨抛光示教编程与全新智能编程进行对比,认识到全新智能编程的优势,科学控制打磨轨迹,减少耗时,取得更理想的打磨效果,从多方面为机器人打磨抛光的应用途径扩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葛桂林,腾扬刚.机器人进行不锈钢锅三自由度抛光打磨工艺设计[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057(008):56-60.
[2]王伏银,吴来发,尹化保.机器人在铸件自动打磨工艺中的应用[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8,053(003):93-96.
[3]楊燕彬.简述现代打磨抛光机器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6):00269.
[4]周裕庚,俞桂英,孔祥斌,等.机器人智能打磨抛光技术与成套设备研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9,187(01):45-46.
[5]王淼,杨宜民,李凯格,等.抛光打磨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5(1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