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2021-09-10米雪睿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卷

摘要:在如今这个“快时代”中,人心极易被物质的欲望所遮蔽,陷入精神的空虚与灵魂的麻木,渐渐迷失了纯真的自我,“内卷”在我们的生活里愈演愈烈,当代青年更是在比较的强压下失去了灵魂安稳的栖息地。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阅读经典,从传统的国学中汲取生活的经验与智慧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关键词:内卷;国学智慧;回归自性

一、当前的社会问题

自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国门,船舰带来的不只是西方先进的技术,还带来了新的文化潮流,新文明的进入狠狠冲击了中华上下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架构,尤其是以儒学为基的崇礼尚德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逐渐陷入了变动扭曲的被动地位,短短的一个世纪,人们对金钱与物质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开始对物质的拥有及享受怀有更多的期待和更高层次的追求。

于个人而言,愈加匆忙的时间、忙于奔波的身体、疲惫无味的灵魂构成了都市生活的全部,及时行乐成为了当代青年最汹涌的口号。但物质的满足是无边无际的,人们越是拼尽全力去追逐物欲的满足,越是无限地堕入精神空虚的深渊。历史书上说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其实人是不能忍受长期的精神孤独的,当人察觉到存在这种孤独的倾向,就会本能地去寻找摆脱的办法。当今社会,人们在找不到内在的精神寄托时,往往选择向外用极大的物质满足来填补、挣脱这种难以抑制的孤寂与惶恐,于是就陷入了无限回复的死循环。

于社会整体而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容量快速膨胀,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碍于有限的社会资源与紧张的就业岗位,为了赢得社会生存的一席之地、争取自己的理想生活,人与人之间开始了激烈的争夺战,资源越是有限,比较的意义就越是凸显。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当你拥有越多的能力,也就拥有了更多的胜算与选择权,即使可能只是选择一份不好吃的牛肉面、只是一串快要坏掉的酸葡萄。在以前可能没有人愿意选择的职业、不够好的工作环境,现如今都变成了努力争取才能有可能获得的得以立足于社会的不确定机会,这种情形被称为“内卷”。在长期的内卷环境下,人们丢失了很多原本触手可及、轻而易举的快乐,在相互的挤压下艰难探寻着愉悦的糖渣。

二、解决办法

现如今人们的精神世界开始显出空洞的贫瘠,堕入了精神的废墟。想要在这废墟上开出花来,就要去寻找种花的办法。也许是因为文化、文学对人的影响太过潜移默化了,于是人们下意识地忽略了从其中入手去找寻解决的方法。

作为思想的主流在中国绵延不息几千年的儒、释、道三教,无论是在文化内涵还是文学著作方面都有自己经典的理论与传承,阅读它们、理解它们、运用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心灵的涤荡,还是生活的启示、人生的智慧。

《周易》作为儒家最早的也是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变”与“不变”,二是“阴”“阳”相偕。这对我们解决今天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首先,当我们认识到了“变”与“不变”之间是一种相对的、可以彼此转化的流动式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懂得:“变”即永恒的“不变”这一深刻的道理。其次,当我们领悟到了没有纯粹的“阴”,也没有纯粹的“阳”,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互融互通的关系时,我们就可以把事物的两面性理解地更为透彻。在此思想基础上,我们就能够认识到世间万物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恐惧来源于巨大的不确定感,人们害怕失控,因为无法预知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最终结果的好坏带给人的是一种无法遏制的不安全感,据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损失厌恶心理指出,相比得到人们更加害怕失去,因此,人们对失败可能造成的自我利益损失是很难接受的。这种恐惧心理,就无可避免地带给了人们巨大的心理焦虑,以致影响到了人们的每个决策时刻。为了对抗这种恐惧与焦虑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会坦然地接受这种不确定性,没有什么是永远一成不变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在变化中坚持自我本心的不变,就如同我们可以始终坚持拥有理想、追逐理想,但理想的具体内容可以随不同的人生阶段、心理状态而有所变化,这就是在“变”与“不变”之间的坦然接受与灵活应对。或是我们可以选择在变化中寻找新事物带给我们的新感受、新快乐,毕竟有的时候,人生的趣味就在于不确定的快乐。

《道德经》从实质上只是老子人生观、价值观的自白书。老子在其中讨论了三个大的問题,一是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二是老子心中的理想人格,三是老子心中的理想社会。老子所说的这三方面内容都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迪。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皆生于“道”,他把“道”看作一种抽象的运行规则、一种总的洞虚本源,道生于无,万物为有,则无中生有而有又化无,“有”与“无”之间是一种交融共生的平衡关系。既然“有形”终将化为“无形”、肉体的生命终将消逝,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如果能够用心填满生命的每一个空格、享受生命的每一次旅程、在有限的时间里成就无限的惊喜,那么人生中暂时的成功或者失败、存在或者不存在又有什么关系呢?老子在《道德经》中试图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清静无为的人生观,但这种“无为”指的并不是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不是逃避更不是胆怯,而是一种淡然自若的平和心态,是一种花开花落自有时的冷静与超然。老子是利用了一种迂回而非直露的方式告诉我们学会顺时顺势的道理,在“可为时”作“可为事”才是久处之道。老子深信“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两者的关系就如我们的齿与舌,这个简单而又生动的譬喻印证了老子的理论,面对生活抛给我们的问题,也许有时我们可以不用硬碰硬坚持战斗到头破血流,而是选择让“球”转个圈,生活中需要直接的勇气,也需要巧妙的智慧。

佛教的经典著作《坛经》主要记述了六祖慧能大师对佛法的释解,其中突出表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了回归自性的重要性,二是提出了“顿悟”之说。书中对缓解当代青年焦虑最直接、最有效的是指导人们回归自性以至纯真本源的初心。这里自性指的其实就是自醒,是一种自我修行、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突破。《坛经》为我们发展自我、适应社会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路。在慧能法师眼中,万事万物在修行的道路上都拥有相同的起点,并不限于原始本智的高低,抛却这些外在的影响,寻求于内,只要能够回归自性即可顿悟成佛。这种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领悟,使得人的自我修养开始被置于一个很高的地位,由此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当人人都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而不再盲从于周遭的评价和声音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自然也就可以摆脱不断扩展的内卷所带来的强烈压迫感和紧张感。生活在人潮汹涌中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把握的道理,改变自己是我们能够行使的最大权利,不必求人,而应求己,这里的求不是寻求帮助的意思而是提出要求的含义,学会自我管理是对一个成年人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要求,这种心态以及修养严格的自我管理过程也许会很痛苦也许会很漫长,但也将会带给你前所未有的掌控感与舒适感,开始自我管理也即迈出了对抗焦虑、对抗内卷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坛经》所强调的“顿悟”说,对于我们发展自我也有着很大的启迪:当我们拥有一个理想中的目标时,不要在意外物对我们的影响,专注于自己想要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在整个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一种更完美的新生去迎接眼前以及未来的挑战,那么也许在埋头前进的路上,猛然一抬头,你会发现胜利的果实就这么与你不期而遇。那些“渐修”的平淡日子终将在“顿悟”时开出灿烂的花。

三、结语

国学典籍是我们永远挖掘不尽的智慧宝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精粹的历史沉淀,在阅读这些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经典文学语言的魅力,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经典背后蕴藏的巨大力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教诲,也是一种春风化雨的心灵滋养。在其中,我们认识到了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学习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领悟到了生存发展的智慧,实在是受益匪浅。在阅读中,我们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启迪了自己的心灵智慧,足可见阅读国学经典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急需当代青年奋发努力、建设祖国的新时代,每个人的个人成长都意味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不断前进。

国学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每翻阅一本都开卷有益。以上列举的《周易》、《道德经》与《坛经》只是其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但其所包含的文化内蕴与国学智慧却有效地代表了儒、释、道三家最为凝练、最为深刻的哲学道理和理论精华,其中对生命质量的关注在当今全球疫情危机的背景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之所以把以上三部著作单独拿出来详细谈论是因为他们三者的共通之处在于:对于事物的发展态势都更多地秉持着一种自然的态度,提倡以自然之心、良善之心、纯朴之心对待身边的人、事、物,在污浊的世界中保留自我的纯真与洁净。做好自己即是为善与人,在提升自我的同时,热爱自己身边的一切,与外物、与他人、与世界、与自然和谐地共处,营造一个良好的循环,创造一个美丽新世界。

参考文献:

[1]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景,张松辉(译注)《道德经》[M].北京:中华书局,2021.

[3]尚容(译注)《坛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8.

作者简介:米雪睿(1998-),女,汉族,山西太原市人,学生,文学硕士,单位: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内卷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的创新补贴“内卷”研究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内卷不是便利贴,别在矫情中用过了头
你“内卷”了吗?
大学生“内卷”现象引热议
中考体育改革之争难以摆脱的应试化“内卷”
我就是中国TOP2大学的“内卷”大学生
“内卷”的中国高校: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