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文学作品赏析课程的教学探析

2021-09-10白月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教学方式

摘要:日本文学是日语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是日语专业学生必涉猎的专业知识之一。因此,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作品赏析是高校日语专业所普遍开设的课程,在学科建设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日本文学作品涉及日本方方面面,日本文学相关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领域的理解,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自身文化素质。本文意在探索日本文学作品赏析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以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感化院的少年》为例,来探究在赏析这部作品时,可引导学生挖掘的主题。

关键词:日本文学作品赏析  教学方式  大江健三郎  《感化院的少年》

文学让我们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学能让我们的心灵更加丰富,让我们获得与知识完全不一样的智慧;文学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和正义,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正如巴金先生所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做得更好、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是使人变得更好。”

日本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是高校日语专业所普遍开设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领域的理解,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这门课程主要针对高校日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经过了两年日语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与文字理解能力,若继续沿用对低年级学生的授课方式,如将字词意思、语法使用、段落归纳等内容作为授课重点,则会让授课内容变得僵硬、无趣,也培养不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或是审美情趣。

因此,通过启发式教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灵活的考试方式、改良课程设置、学生讨论式与师生互动式的崭新教学情境,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单独论述教学方式难免过于抽象,掌握理论不代表能将其应用于具体文章的讲授。因此,本论文主要以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感化院的少年》为例,探讨在讲授这部作品时,可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内容。

一、文本介绍

在小说的第一章,作者以充满讽刺的口吻介绍了这部小说的故事背景。当战争呈现出末期症状、空袭越发激烈的时候,感化院让少年们的家长把他们领回家去,但“我”的父亲不但不接我回去,还把我的亲弟弟也送了进来。

由此,感化院开始对少年们进行集体疏散。小说讲述了少年们的疏散故事,由十章构成,其主题分别是抵达、第一次劳动、传染病流行和村民逃难、封闭、同病相怜、爱、捕鸟和雪节、暴疾与恐慌、村民的归来和士兵的惨剧、审判与驱逐。

二、作品的挖掘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教育他的时代,是每一个作家应该向自己提出的任务,否则他只是一个逗乐的人罢了。”

作为日本的人文标志之一的大江健三郎,他为何写了这样一部作品,他是针对于怎样的日本国情,从其作品中学生又能读出来日本人怎样的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呢?本人认为,对这部作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度思考。

1.歧视、抛弃与监视

经过三周左右,少年们在长途跋涉后终于到达了位于深山的疏散地。

第二日,他们便被安排了一项任务:掩埋已经“堆成一座小山丘”的各种动物的尸体。

当村里的孩子用指尖提溜着老鼠尸体时,铁匠立即告诫村中的孩子不许用手抓,并青筋暴起,声嘶力竭地让那个男孩回去洗手,但他却转身让刚到的少年们去将那只老鼠的尸体捡过来。

当天夜里,村民们集体逃离了村子,将少年们抛弃在传染病猖獗肆虐的山谷中,并设置了路障以挡住我们的去路。

当少年们望见对面的轨道小屋子出来一个人便齐声呼喊、挥动手臂和木棒以引起对方的注意,然而终于注意到少年们存在的那个人立即把挎在肩上的猎枪端到胸前。少年们这才意识到原来对方是特意过来监视自己的,以防这些走投无路的人铤而走险地顺着轨道去找村民。少年们不得不放弃渴望村民能将自己从传染病肆虐的村中救出来的愿望。

村里被遗弃的,除了感化院的少年们,还有一位土仓女孩,和一位朝鲜少年“李”。村民没给女孩母亲办完丧事便跑光了,留下小女孩独自面对一具尸体。“李”的父亲死了,其母亲和村子的人一起逃走了。父亲刚死,没人管,“李”就没走。

2.求救与见死不救

“求求你,把村里的人叫回来”,被恐惧所袭的土仓女孩不停地吞声哭泣与请求。

在少女的请求下,“我”历经艰险,使出全部气力后终于穿越了路障,并避开了持枪监视少年的专员,踏在了村民们所在的村子。

当我通过地图找到医生并传达土仓女孩希望村中大人把她带走的愿望时,医生“疑心重重”地问:“你们几个人生病了?几个人还活着?”。从这种询问方式可以看出村民非常清楚将少年抛弃在疫病肆虐的村中的危险性。

“我”想让医生检查“我”的身体以确定无病并把少年并未得病这一事实告诉村民,但醫生怕被连累而将“我”赶走,于是便对我进行各种身体上的攻击。

“医生的手腕更加使劲,我疼得直叫唤,就这样被拽到轨道车轨道前,他用力把我掼倒。”

“我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可是看到医生还在弯腰捡石头。”

3.灭口与掩盖真相

在第九章,村民们终于归来。少年们突然从传染病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沉浸在纵情欢闹的亢奋中,然而很快,少年们又再一次坠入恐惧。在村民逃难期间躲藏在村中不想打仗、不想杀人的逃兵,未能躲开被村民捅出肠子而死去的命运,“李”也被村民打得血迹斑斑。

村长用他的手背对着战战兢兢的少年扇嘴巴,碰到谁就扇谁。少年们愤怒、恐惧、屈辱的泪水濡湿了村长的手。尽管少年们不断哀求,但村长依旧没停止他的拳打脚踢。

鉴于明天早上,感化院的教官带着第二批学生要抵达村里,村长怕自己的恶劣行径暴露,便与少年们做起了肮脏的交易。

“我们不准备把你们干的坏事告诉教官,但是有一个条件,你们必须说进村以后大家都正常地过日子,村里没有流行感染病,村里的人没有逃难。这样就不会发生麻烦的事情。知道了吗?”

一村之长,让我们撒谎以帮助村民隐瞒种种恶劣行为。在听到少年们列数实情后,村长立刻又狂暴激怒起来,挥动着手臂,唾沫四溅地威胁。

在我列数事实后,对自己行径心知肚明的村民便用竹枪朝我的胸部横扫过来,“我”的鼻子和嘴巴,鲜血涌流。村长以此种杀鸡儆猴的方式继续威胁着其他少年,并以饭团来利诱。

看着不肯屈服的“我”,在村民的建议下,村长改变了策略,让我离开村子以避免事情败露。话虽如此,负责送我离开村子的铁匠在路上“呲着牙穷凶极恶地一棍抡过来”,似乎要置“我”于死地。

三、对作品的解析与思考

似乎在村民的眼中,虽然同样是未成年,但刚到的少年们的性命似乎一文不值,只配去做掩埋动物尸体这种村中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不愿、不敢去做的事情。

村民们集体逃离了传染病猖獗肆虐的村子,却特意构筑了一道路障,把少年们留在了闭塞又危险的村中。堵塞轨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农民所凝聚的敌意。

与因疫情而死去的动物接触的人不止是感化院的少年,还有村长、铁匠和其他村中的孩子和大人,且在少年们到来之前,疫情早已爆发,村民们为何放弃生命鲜活的他们而独自逃命?少年们的确因为不恰当的行为而进了感化院进行改造,并因父母对他们的抛弃而踏上了疏散的道路,可他们并非罪不可赦,也不是死刑犯,但村民却将这些少年置于死地。

“我们被你们村里人抛弃了,而且就我们自己在这个随时都可能流行传染病的村子里生活。你们回来以后,还把我们关起来。我不会沉默。我们的遭遇、我们看到的事儿,都要说出来(中略)…我们难道能沉默吗?”,这是不肯屈服于村长威胁利诱的“我”的话语,为了揭露真相,“我”不肯屈服。

“我咬着牙站起来,向着更加黑暗的樹林、更加黑暗的草丛奔跑”,小说以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结束,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从这种主人公的设定与结局,可以看出作者对歪曲事实、抹杀真相的否认、讽刺态度,也启发着读者去捍卫真相。

从小说中的种种描述中可以看出日本社会源远流长的等级、排外与封闭氛围。虽然处在战争这种极端的大环境下,但仍不忘对同呼吸、共命运的“外来人”、对“弱者”的歧视与排斥。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医者仁心,可小说中的那个医生不仅冷血、见死不救,还残暴地将痛苦加诸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作品中的日本村民的人性似乎已经扭曲到了极点。小说中意图歪曲、否认客观事实的行径似乎也可理解为对现实的某种讽刺与警醒。

小说中的传染病肆虐,也很符合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势必会让学生联想起中国齐心协力、有序又温暖倍至的抗疫工作。引导学生对中国抗疫进行回顾并抒发感想,也是进行课程思政、宣扬中国抗疫精神的良好契机。

如上,鉴于篇幅有限,本论文主要通过挖掘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感化院的少年》,来具体探讨在讲授这部作品时,可展开的角度,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启发式教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灵活的考试方式、改良的课程设置、学生讨论式与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情境等手段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比起外在框架,对作品的深度挖掘以碰触到作品所反映的内在精神与现实意义,更具内涵与深度。

好的作家总是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时代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甚至超越时代、预见未来。正因为作家的作品里有这样一种力量存在,所以它会教我们去关心社会和他人,同时学会思考,去承担责任,改变社会。笔者认为,通过文学作品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育人于心才是文学作品赏析课程的教学核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安藤始.大江健三郎の文学[M]. 东京:おうふう,2006.12

[2]大江健三郎作品集——死者的奢华[M].叶渭渠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5

白月(1988—),女,汉族,辽宁鞍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研究方向:日本文学、心理学。

猜你喜欢

大江健三郎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大江健三郎:父子当共生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浅析《感化院的少年》中的逃兵形象
拥有自己的生活
拥有自己的生活
小说是写给我们的亲密的信——大江健三郎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