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一生物课堂渗透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2021-09-10谭超超
摘要:本文结合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以《细胞的癌变》为例,完成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并提出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反思。从而有效促进生物学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的落地,优化教学效果,达成生物学教学目标。
关鍵词: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生物课堂
教育部发布了新的2017版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所谓的学科核心素养,其实是指学完一门课程以后,应该在学习者身上留下的体现学科核心的育人价值的东西,核心的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比如生物专业的学生和数学专业的学生必然有明显的不同素养,体现不同的品格和能力,这个不同其实就是核心的学科素养的不同在人身上的体现。其中,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当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落实所有的学科核心素养,本节课就以“细胞的癌变”为例,尝试作一些可借鉴的教学设计范式探索。
一.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主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由鲜明的表格数据引入,激发学生对癌症探索的求知欲,通过展示医院报告单,创设真实情境进而将癌细胞的概念与癌细胞主要特征联系起来。接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展示收集的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子,再通过教师具体讲解癌变的内因,引导学生从分子层面理解细胞癌变的机理,最后情感升华,倡导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当社会主人翁,科学理性面对癌症。充分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的渗透。
二.渗透核心素养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的实践案例
(1)教材分析
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6章第4节的内容,该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及功能基础之上,本节详细的讲述了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机理,是细胞部分知识的延续和补充。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不同,以及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作为细胞生命历程的最后一节,细胞的癌变扩充了学生对细胞完整生命历程的认识。据统计,当今世界因病死亡的人群当中癌症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那么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也是医学界和社会的热点,因此本节课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范例,这也是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及培养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的良好契机。
(2)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在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细胞学基础知识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但是学生普遍经验缺乏,很难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癌细胞的知识内化为指导他们健康生活的准则并产生情感上的认同。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癌细胞的特征。
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子,区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能力目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整合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
讨论癌症的预防,拟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关爱美好生命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癌症的预防。
2、教学难点:致癌机理。
(5)教学过程
(6)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课堂活动教师必须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提前分配任务,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活动,这也是整堂课成功的前提。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本节知识大多是零碎的记忆知识,通过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达到学以致用。
3、本节课最后情感上的生命观念升华,倡导学生健康生活,理性面对癌症,同时更重要的是关爱癌症患者,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康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周国倩.活动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实践—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6.
[2]蒋晓霞.基于生命观渗透的《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8.
作者简介:谭超超,女,1992.11,汉,四川广安,本科,中学二级教师。
(岳池县第一中学 四川岳池 63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