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度意义对话的品德课故事教学等
2021-09-10
走向深度意义对话的品德课故事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王雅丽在《上海教育科研》2021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故事是品德课程中的一类典型元素,师生围绕故事展开阅读、思考、体悟、创写等教学活动,可以培育学生的道德品性。品德课中的故事教学,要从浅层经验分享转向深度意义对话:首先,教师选择的故事要能够反映生存问题,包含真实道德冲突或道德困境;其次,故事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讲述和聆听,而应超越故事内容,从故事走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询问学生“听故事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些什么”“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让学生的情感与经验融入对故事的思考;再次,对故事的价值提升应跳出提炼核心道理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不断发问,或就故事本身,或就生活经验,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故事并对其中蕴含的道德问题展开思考,随着师生对话的深入生成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回到对生活的思考;最后,在故事讲述结束时预留深层次的疑问,为更深层次的意义对话提供契机。
初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原则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尚志、山东省北镇中学正高级教师邢成云在《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章起始课是指一个章节正式授课的第一节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形成学习和研究本章节内容的思路和方法。数学章起始课的教学要遵循六项原则:一是统领性原则,即整体分析本章节的内容、方法、思想,凝练本章节的学习目标,体现本章节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思想、基本内容结构和学习建议;二是整体性原则,如知识的整体性、学习活动的整体性、章际知识的整体性;三是逻辑性原则;四是发展性原则,如教学要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低阶走向高阶,而不能停留在记忆与理解的层面;五是温故性原则,如找到学生认知的联结点,唤醒学生的经验和已有认知,打通新旧知识间的阻隔,形成内在联系;六是激趣性原则。
指向生命观念的生物学教学路径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陈旭远、吉林省实验中学教师李星婷在《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在生物学教学中,指向生命观念的教学,教师要树立“大局观”,做到下面几点:一是打通概念间的联系,超越生物学碎片化知识,如,讲解群落时,除了让学生认识群落、优势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等概念,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丰富度与种群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群落的意义等问题;二是以大概念作为观念建构的中心,通过下调教学活动首先达成理解大概念的目的,再上调教学活动从大概念中概括、提炼出观念;三是创设生活情境,设计探究、汇报、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助于观念的形成;四是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为质疑和争议寻求解决方案,发现规律和联系,将具体案例与观念连接起来,在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发展生命观念。
家长“言传身教”的有效做法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李飞在《教育探索》2021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在家庭教育场域,家长良好的言传身教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体而言,家长的“言传”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言传要及时,结合孩子的生活实践及时进行教育引导,不要时过境迁后再进行空洞的说教;言传的目的要明确,根据孩子的真实需求,考虑自己所说的话能否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亲子关系的和睦;言传要掌握沟通技巧、注意场合,重视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言语沟通,重视亲子共同活动等。另外,家长的“身教”要注重以身作则和潜移默化,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在无意识、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家长示范行为的影响和熏陶。
高考语文学术性文章的解读方法
上海市格致中学教师王亚婷在《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学术性文章是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的一个重要类型,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学术性的特点,从高考语文试题的视角解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如下:首先,研读文章标题,初步了解文章所涉及的具体领域、研究对象,预测文章的内容和框架;其次,浏览文章,辨析主要觀点,把握主要内容;再次,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提要,解读核心概念,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再次阅读文章,厘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与整合,分类归纳内容,梳理文章的论述层次和思路,对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写作意图,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明确引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式对阐述观点的作用。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