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2021-09-10海红
海红
摘 要:“蒙古马精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其宝贵的品格要求我们对其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挖掘。“蒙古马精神”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是其亘古不变的内涵,它也是支撑“蒙古马精神”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的合理内核。“蒙古马精神”是“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塑造文化强区的核心力量,鼓励草原儿女振奋向前的精神源泉。
关键词:蒙古马精神;一往无前;吃苦耐劳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5-00-02
蒙古马是草原儿女最亲密的“安达”,它根深蒂固地融入了牧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马是他们的挚友,是战场上的战友,是勇猛无比的将士。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期间,高度评价了“蒙古马精神”并鼓励全区的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新时代,发扬“蒙古马精神”,是将其中所蕴含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追求,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稳步发展、文化繁荣有着推动作用。
一、蒙古马与蒙古马精神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其自身的意识[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蒙古马在蒙古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蒙古马身上所具备的精神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草原儿女,逐渐孕育出了“蒙古马精神”。探寻“蒙古马精神”的溯源时,不得不提到蒙古马的驯化过程与游牧生活方式的关系和蒙古族人民对蒙古马的特殊情感。
蒙古马是从蒙古的野马而来,分布在北方的草原上。据记载,几千年前北方少数民族就把马作为家畜来养。公元8—9世纪,蒙古人从额尔古纳河西迁至三河之源时,马已经遍布于蒙古草原。根据史书载记:“成吉思汗的七世祖母莫拏伦的马多到无法计算,当她坐在山顶上看到从她所坐的山顶上直到山麓大河边,遍地畜蹄。”[2]可见,当时蒙古草原上马的数量已经到了多到无法计算的程度。蒙古马以极强的适应能力,逐渐成了适应草原环境、山地和沙漠环境,抗严寒、抗病力强的一类优良物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蒙古族人民每当狩猎、畜牧、迁徙时都会以马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把马奶作为基本的饮品。在战场上,马是最优的武器,蒙古人会骑着马在合适的时间袭击毫无防备的敌人。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之前,蒙古草原上战争频繁发生,马的数量极为重要。因此,人们对马的养护极其重视。在铁木真年幼时,因为八匹骟马被泰赤兀惕部人抢走而作战,彰显了他的军事才能,同时也证明了在当时的情形下,有马就是胜者的标志[2]。
蒙古人民会通过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历史著作、赞词、音乐和舞蹈表现对马的特殊感情。在蒙古草原上,广为流传的《马头琴的故事》就是以就神话故事的形式表达了人与马的亲密关系。死去的白马来到主人的梦里说道:“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把琴吧!”于是,主人苏和便用白马的筋和骨做了马头琴,并弹奏出优美的声音。直到现在,蒙古民族仍然会把马头琴看作演奏会别具一格的乐器。虽然,神话故事是非现实的,但侧面反映了古人对某种事物的崇拜,同时证明人们开始思考与探索身边未知的事物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编造传说。本故事以拟人化的写法,表达了早期蒙古人对马的爱惜和崇拜。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以夸张的写法赞颂了骏马飞一般的速度,如“大红马迅猛疾飞/好像离弦的箭一样快/好像呼啸的弹丸一样强/大红马奔驰了五十个日夜。”以及,主人跟马同生死,共命运的故事,如“洪古尔在战斗中/从不知后退/如狼似虎!/洪古尔豁出宝贵的生命/单人独马征服了七十个魔王。”此处,描绘了单人独马战胜敌人的故事来强调马与主人之间的特殊感情。记述蒙古族盛衰成败史的著作《蒙古秘史》中,马常常以坐骑的形象出现,并与英雄人物关联在一起。被世人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在蒙古高原上,蒙古马从最初的使用价值演变为一种精神价值“蒙古马精神”,不断激励着草原儿女。
二、蒙古马精神的基本内涵
“蒙古马作为世界现存的古老马种之一,在长期生存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和精神[3],准确把握“蒙古马精神”的前提就是提炼出“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的基本内涵。其基本内涵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忠于职守、甘于奉献。
第一,坚韧不拔的精神,其意蕴是意志坚定,坚强镇定,知难而上。蒙古马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下会以坚定的意志活下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诸部落之后,因为花剌子模那边杀害了蒙古的450人商队,还杀了要求引渡罪犯的使者,直接促使“蒙古西征”的发生。在历史上,此次西征成了震撼世界的一段传奇故事,在整个“欧亚大陆从中亚到东欧,到俄罗斯,再到阿拉伯半岛,蒙古铁骑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蒙古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加上蒙古大军强大的战斗力造就了当时蒙古民族的辉煌时期。
第二,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草原上,蒙古马背负着游牧、踩踏坚冰、上战场的重任。自窝阔台汗执政后,便在草原上建立了驿站,蒙古马则担任了驿站传输的特殊任务。蒙古马一听到主人的指令,便会不畏艰险的勇往直前。在史诗《江格尔》中写到:“江格尔刚刚三岁/阿兰扎尔骏马也只有四岁/小英雄跨上神驹/冲破三大堡垒/征服了最凶恶的莽古斯—高丽金。”这里,阐述了马驹与主人征服反对派——莽古斯的故事,反映了蒙古马在凶恶的敌人面前知难而进,勇猛无比,任何困难都阻碍不了它的勇往直前,斗志昂扬的精神品格。
第三,忠于职守的精神。蒙古马自古因忠于职守而出名,它虽然生性刚烈,但对主人和草原却会无比的忠诚。在内蒙古地区广为流传的《蒙古马之歌》里唱到“护着负伤的主人,绝不让敌人靠近;望着牺牲的主人,两眼泪雨倾盆。”蒙古地区建立驿站之后,蒙古马与主人风干露宿的游走在各驿站之間,会尽力地遵守自己的职业本分。
第四,甘于奉献的精神。蒙古马奉献意识很强,不会居功自傲。蒙古马作为草原儿女的亲密“安达”,在蒙古大军日夜兼行或完全断粮的时候,士兵们通过刺穿马背部静脉吸取少量的血,充饥后继续赶路。据记载,马奶是蒙古族人民野外生存的一种依靠。史籍里记述到:“饮马乳以塞饥渴,凡一牝马之乳,可饱三人。”马奶有疗伤的功效。成吉思汗在与泰赤兀惕的战役中,颈部受到了重伤,血流不止,生命危在旦夕,他的部下者勒蔑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进入敌营为他的可汗寻找马奶,来救治成吉思汗。
三、蒙古马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蒙古馬精神是“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去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守好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传承和发展好本地区各族人民一起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化,保护和维系好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基因和血脉。如今,国内外局势错综复杂,总体上,内蒙古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更需要本地区的各族人民,学习“蒙古马精神”,可发挥其最大的力量来提升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守望相助需要本地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奋斗来守卫好边疆,创造美好生活。“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国人民担起重任,担起使命。“蒙古马精神”是“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二)蒙古马精神是塑造文化强区的核心力量
“蒙古马精神”的提出是完全符合地域特色的。新时代下,草原文化仍需创新发展,并需要精神的动力,弘扬和培育“蒙古马精神”可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草原文化,给草原文化添加新的时代意义,塑造文化强区。随着时代的进步,草原文化受到了冲击,在新形势下,怎么发展草原文化并推动经济的发展成了热点话题。继承和发展“蒙古马精神”时,需要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蒙古马精神”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在蒙古族早期历史上,马被赋予了意识和神奇的力量,成为草原儿女的精神符号。总之,“蒙古马精神”是草原文化的精髓,弘扬“蒙古马精神”是草原文化交流中的硬性要求,启示人们勇往直前,建设丰富的草原文化。
(三)鼓励草原儿女振奋向前的精神源泉
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1],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民解放思想、创新创业,并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促使内蒙古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内蒙古地区的人民需要继续发扬“蒙古马精神”,策马扬鞭、马不停蹄地向前奋斗。“蒙古马精神”可以有效地凝聚各族干部和群众的力量与智慧,鼓励草原儿女振奋向前,使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志.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D].南昌大学博士论文,2020.
[2]苏日娜,闫萨日娜.蒙古族的马崇拜及其祭祀习俗[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1-47.
[3]路冠军.“蒙古马精神”的生态文化阐释[J].前沿,2015(5):117-119.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