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高校公共体育课德育功能的实践与研究
2021-09-10张翔
张翔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2-023-02
摘 要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功能的不足,就如何寓德育于体育教学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德育 体育 教育 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是落实教育方针的重要一面,高校体育教学应贯彻德育为先的原则,积极围绕德育开展教学。
人的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强盛的基础。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包括五个,分别是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这五个目标不仅反映了大学阶段体育课程的教育目的,更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依据和价值标准明确了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为体育课程思政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育体”与“育人”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指南。
一、德育教育在髙校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我国部分学校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爱国思想、爱国热情有所降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既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体育竞技中每个项目都不同程度渗透着道德教育的成分,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德育实践目标与公共体育学科教育目标的结合程度是考量教育过程和效果的关键,也是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目标教学是德育实践重点,它要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体育教学大纲。目标教学就是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每堂课需要完成的目标,又要界定好每个单元的部分目标,最终达到所要完成总目标。在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目标中,德育的内容与任务可以有机分布其中,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要按照教学大纲上提示的教学步骤,深入分析学生达到该目标的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要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实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体育教学与德育实践。
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1.当前,德育实践的内容与体育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其中的关键。这就要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发挥引导作用,如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等。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教授内容让学生自学,哪些内容由教师精讲示范,哪些内容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怎样把握精讲火候,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而应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2.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学校教学中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不足或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校重视体育教学的德育程度不够,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二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不够,过多地重视竞技技术的训练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三是德育教育的形式、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以说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四是一些学生对体育的内涵也没有充分认识,认为体育活动只是强身健体而已,却不知体育运动是一个能综合提高智育、体质、意志和精神的综合性学科。
三、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方法
(一)体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
当今的体育运动是体育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每一名奥运健儿获得金牌时,国人都会为之骄傲和自豪。为此,应充分利用体育比赛这一桥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体育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民族自豪感的纽带。利用理论课为学生宣传我国体育突飞猛进的发展,让学生树立新的、现代的体育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传授知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师应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体育教学与集体主义教育相融合
目前,大学生更倾向于呈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精神形象,而团队意识较为薄弱。通过体育课堂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互相照顾、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在集体协作中才能有个人的发展成就,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如果离开团队,个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通过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
(三)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体育活动中有许多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体育教学凸显的实践性优势可以帮助各个学生达到良好的功能状态,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探索外在环境。学生在参加体育课教学或竞赛活动的过程中会克服各方面困难,经历失败的痛苦,享受胜利的喜悦,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意义重大。
(四)结合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有代表性的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提高学生对事务的判断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此外,在面对突发不良事件后,教师对学生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五)加强体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需以身垂范,加强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要做到教学讲解清晰、重点明确、示范标准、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再则,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如此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实现爱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六)巩成果强化德育教育
入学时的军事训练内容是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体育教学中要学习人民军队严格要求及严格管理,做到课堂内无违纪事情发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
四、结语
德育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树立德育教育的意识,积极挖掘体育教学中德育、体育教育相关元素,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政水平,将他们真正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总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自始至终贯穿课堂教学。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学科目标自然地、有机地、不能生搬硬套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在潜移默化的教學过程中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思想进步、素质全面、政治过硬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大玉.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大家,2011(07):106-107.
[2]蒋亮,张轶,戚鹏宇,葛剑.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5):242.
[3]陈疆.浅谈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J].成才之路,2007(33):40-41.
★课题名称: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课题编号:HNKCSZ-2020-0622。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