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瓦尔登湖》式的生活

2021-09-10柯国伟

散文诗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陶渊明书店

柯国伟

头顶上,一盏鸟巢状稀疏的灯投下一片暖黄色的浅光芒,把我的身影笼罩其中,如同舞台的聚光灯。我正坐在一家书店里,眼前都是浅黄的木颜色。木圆桌、弧形靠背的木座椅、木地板、木书架,还有一盏盏小射灯把浅暖色的灯束打在书架上,照亮一本本书的模样。天花板和墙壁裸露的水泥壁全被漆成黑色,并无其他装饰和任何遮挡,却掩盖了水泥壁的粗糙和突兀,与木色相互映衬,造就神秘感并延伸了空间。整间书店的主色只有木色和黑色,墙壁上和各个角落里,零星地点缀着几盆小巧的绿植,营造出温馨、清新的氛围。

此刻,我在浏览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蜚声世界的名著被广大文艺青年所追捧和传诵,让我误以为是本很有小资情调的文艺之书。但仔细一看,却大相径庭。

它推崇极简生活,热爱劳作,爱护大自然,有最朴素的生活观,摒弃过多物欲,用有限简朴的条件过上充实富足的生活,拥有丰盈的心灵。它受人欢迎,更大的原因在于描绘湖边优美的大自然风光,展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也描绘了人身处大自然中所获得的那些丰富、奇妙的感官体验,身心舒适,融入大自然,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极其相似。在这宁静中,人因此能反观自己,洗涤心灵,犹如修行,在返照中获得心灵的澄澈和升华,激发绚烂的心灵图景,寻找最本真的心。这些精彩、优美的画面描写深深地打动读者,因而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不需奢华,也能过上理想的惬意生活。

在读者印象中,瓦尔登湖成为诗性般的存在,是一个没有烦恼和喧嚣的世外桃源,是一个人人都想栖居的地方,只有那样的地方才能实现生活的诗意。于是,很多人都说想过上《瓦尔登湖》式的生活,但这并不现实,或许也是种误解。我常想,怎样才能拥有类似这样诗意的生活,平凡的生活如同车轮日复一日地碾压过我们的躯体和心灵,激不起多少涟漪。

我停下思绪,抬起头,看眼前这雅致的书店,还有耳边不时传来的清淡音乐,顿感舒适与放松,忘记现实的林林总总,感受到生活的一缕寂静欢喜和安详,这里仿佛是一处休憩的驿站,让我有身在异乡的新奇感。自从一年前发现这间新开的书店后,有事没事,我都喜欢来这逛逛,感受独有的书香氛围,会滋生我美好的生活情绪,犹如给心灵添加绚烂的色彩。

县城的书店越来越少,而且位置越加偏僻、冷清,只有这间书店因为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而进驻,才会身处繁华地段,并且也是唯一一个环境幽雅的书店。它不卖任何学生教辅,大都是文学类书籍,更多的是给人们提供一个适合阅读的舒适环境,这在全县绝无仅有,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它意味着心灵的优雅和高洁的精神追求,于我是一种心灵象征。

有时,我并不看书,路过这里,也会习惯性地停好车,上到四楼的书店坐坐。我没做什么,发呆、闲坐、看手机,呆在这样小清新的环境中怎么样都觉得好。若是见到喜欢的书,我会点杯饮品,窝在柔软的沙发里,像一艘潜水艇深潜进书里,比在我家的小区还宁静。尤其在深冬,外面是凌冽的寒意,躲在书店里,犹如尘世的浮岛,倍觉温暖。直到看倦了,才起身离开。有时,一下挑两三本书,跳着选择阅读,颇有意思。很多学生都来这复习功课,足够聪明,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去处。我混迹其中,仿佛重回学生时代,触摸远去的青春年少,似乎也变得年轻。这里有我想象中的生活元素和氛围,可以营造丰盈的心灵,感受生活的慢时光。

我经常来这创作,在手机上用邮件写文章,十分便捷。一人一机,一张书桌,挫万物于笔端,这里仿佛成了我的私人写作会所,很契合写作所需的心境。这里与外面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烟尘味,一个文艺味。生活犹如一部由胶片拼接而成的电影,我们都在不同的场景穿行,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我在书店这个场景,才能获得心飞翔的自由感和充盈感,仿佛进行一次心灵旅行,暂时淡忘现实的种种繁杂。它很简单,不需花费什么,就能获得安宁的思索氛围。我以此突破生活的庸常,保持心灵新锐的昂扬气息。往更深处说,是在塑造自己的心灵品格,与自己深入对话。书店犹如一扇魔法窗口,让我看得更远,抵达得更深。忽然想,这不就是类似《瓦尔登湖》式的生活吗?只要拥有一颗烂漫的心,我们就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才不会被现实种种不平、丑陋甚至卑劣的事所压垮,才能从平常中开创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安徒生说过:生活充满奇迹,我们只道是寻常。

人能坦然面对自身,面对孤独,并突破生活的困境,完全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把握。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是绝对正确的,全看自己想要什么,如何选择。也没有谁的生活会完全称心如意,能做的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安排好日常生活,不悲伤,也不懊恼,更加从容地驾驭这平淡如水的日子。这让我想起陶渊明。

尽管陶渊明已被众人论说无数遍,但我还是想说一说他,源于他的生活现实,而非他人口中的赞颂。辞官归隐后,他便安心住在一个地方,不曾离开,不像李白虽不得意,但能玩遍天下大好河山。陶渊明不是,说是隐居,看似好听的说辞,却要面对许多现实生活的生计问题,不得已还要当农夫劳作,并没有想象中的舒适。文弱的文人能扛起锄头除了肯放下身段后,还要有足够的身体条件和体力,更何况陶渊明从前还当过县令,这其中的转变并不容易。好比如有优渥的条件不肯要,偏偏要去干苦力。

从前再怎么差,至少也有县令的俸禄,比小民强。陶渊明是清苦的,但他不怨叹,而是接受并努力过得更好,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呈现他的田园生活,写下清新朴素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毫无苦楚的诗句,其中的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精神犹如闪耀的光芒照彻古今,令人惊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写的是在南山种地生活的不易,野草丛生,而豆苗稀少,长势不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的是从白天到晚上漫长的艰辛劳作,直到月亮升起才扛着锄头回家,完全是个农夫形象,丝毫看不出是个文人精英。其中“带月”两字点石成金地写活白描,一下子写出怡然的浓烈诗意和浑融高大的星空意境,让诗句陡然变得诗情畫意。写出劳作虽然辛苦,但作者的内心是幸福安宁的,因而有闲情逸致观天赏月,能看见万物之美。这与梭罗何其相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这里,陶渊明欣赏自然的欢快心境得到全部展现,你能体会到诗人内在的大境界与淡然,丝毫没有被现实简朴的环境所裹挟的无奈,他对生活挺满意。没有功名利禄,没有众人簇拥的热闹,却欣然地活在偏僻处,没有任何抱怨和叹息,一切都是好的。难怪后来的苏东坡会如此推崇陶渊明,在苏东坡贬谪的人生路上,更是将陶渊明不为外物所奴役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虽然他身陷乌台诗案的迫害,现实境遇凄凉,但仍接受并沉湎在没有多少人身自由的世界里,照样活得有滋有味,充满乐趣,从而获得生活和艺术巅峰的双丰收。

我常想,如果我们的生活注定一生都是波澜不兴,那么就该学学梭罗,学学陶渊明,在平凡中活出点色彩。这不是要做姿态给别人看,也没有人会关注一个普通人,而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充实,实现自我认可的价值,达到自我满足和存在感,而不是以社会的种种标尺定位自己。我们都需要有一种属于自己愿景的生活,纵然不能完全达到理想中的诗意栖居,但至少一直走在追求的路上,如此,便可无悔。

我们常向往远方,但假如我们无法去远方,是否生活就不值一提。更多时候,无法到达远方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舍近求远地把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一直当成追求的目标才是种悲哀。只有肯安住于平淡,才能从平淡中发现不一样的光彩和喜悦,拥有平淡中的色彩和乐趣,从而能坦然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而不被吞没。

这样看时,这种《瓦尔登湖》式的生活便显得可贵。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陶渊明书店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陶渊明失败了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瓦尔登湖不再“清净无垢”
200
最美书店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