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开放大学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2021-09-10姚志飞张璇
姚志飞 张璇
成人学生是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主体,其人才培养目标与产教融合具有一致性。本文基于对成人学习者的再分析,结合河北开放大学的实践,探讨适合成人学生特点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为开放大学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十三五”期间,我国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产教融合战略,既涉及普通高校也涉及职业院校,既覆盖了普通教育,也覆盖了继续教育,是面向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战略。全国电大系统正在努力建设有特色的开放大学。产教融合无疑是深化和彰显开放大学价值的历史机遇,对开放大学的内涵建设和继续发挥其成人教育的社会属性都有积极意义。
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产教融合的关系
开放大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大学,具有办学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既提供规范化的学历教育,又提供社区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两个方面的职能是一体化的,目的是使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产教融合鼓励教学与生产实际深度融合。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地渗透专业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生产实践锻炼,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技能。产教融合能使开放大学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社会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开放大学自身的办学职能和社会服务角色,已经涵盖了产教融合的教育目标,其社会服务角色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可行的实践平台;产教融合教学的落地,可以拓展开放大学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服务职能。
对开放大学成人学生的再认识
在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内,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前提是要对人才培养对象进行再认识。办学活动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办学特色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其对继续教育的特定需求。
1.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成人学生通常都有自己的职业,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随着时代发展,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已经从以前单纯的扫盲、获取文凭,逐渐转变为提升知识水平和幸福感、提升职业技术技能等更高的追求,这给开放大学的产教融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产教融合,如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是办学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2.成人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依据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学习障碍的不同,研究者朱燕菲、纪河将他们划分为疏离型、懒惰型、发展型和理想型四类人群。
疏离型学习者,因为主客观各种因素,无法克服或降低在时间、课程、自信方面给学习带来的所有障碍,只能疏离于常规课程学习之外,难以保证课堂出勤、线下讨论、作业完成等学习任务。懒惰型学习者即使能够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学习障碍,但依然缺少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自制力。发展型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较高,并且学习障碍较小,克服学习障碍的能力较强。理想型学习者,属于学习动力最高、学习障碍最小的人群,其学习效果也最好。
疏离型和懒惰型学习者超过成人学习者总人数的30%,这两类人群具有难以克服的学习障碍。他们往往迫于一定的社会压力,渴望接受继续教育,但又存在矛盾心理。他们知晓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当遇到种种学习障碍时,依然选择躲避学习。例如,他们会由于必须参加足够学时的理论学习、教学方式或内容吸引力不足、无法理解某些技术原理、对定期上课完成作业感到痛苦,而消极对待学习,甚至中途放弃学习,这在省级开放大学的继续教育实践中并不罕见。这两类人群会形成木桶效应的短板,他们的存在和占据的比例,会影响产教融合教学效果的总体质量和社会声誉,应予以特别关注。
打造开放大学成人教育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开放大学作为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末端教育”环节,充当着补充性、提升性的继续教育角色。此外,开放大学以职高生、中专生为主要生源,他们的理论素养、学习能力、知识结构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产教融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侧重于培养实操型技能人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建立適合成人的产教融合教学课程体系
成人学生构成了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学习活动的主体。著名成人教育家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的取向是以生活、任务和问题为中心的,疏离型和懒惰型学习者,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难以克服的障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枯燥无味,使学习者感到所学内容无用,或是担心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无法满足学习新技术理论的要求。所以,产教融合的课程内容设计,应对教学内容仔细甄别筛选,围绕学习者的生产作业环境、生活环境选择素材,尽量使课程教学的内容,能够直接指导实践,让学习者感觉到学有所用,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保证学习效果。
在这方面,河北开放大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计算机软件技术成人本科课程设置为例,传统的课程体系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库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等教学内容,然而上述教学内容,讲授的计算机专业经典理论,对实际工作指导作用不大,课程难度大,更适合从事计算机算法研究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IT企业注重的是员工能否利用最新的技术开发出稳定高效的软件系统,看重的是员工的软件编码能力。因此,学校在培养计算机软件技能型人才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中,去掉了繁冗的理论课程,强化最新软件开发技术的授课和实践,增加云平台技术机理及程序开发、手机App应用程序开发、java技术互联网程序设计开发、微服务架构程序开发、大规模服务器机房建设等注重实操、实用技术的课程。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更受IT企业的欢迎。
2.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升级,能带来教学方法的提升。研究表明,开展情境教学,让学习者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下带着问题学习,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开放大学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硬件资源实体,开展远程教育。在产教融合教学中,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拓展了教学信息系统的功能。例如,基于云平台技术和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开发相应的教学系统功能模块,实现学习者远程在线虚拟仿真与实操功能,学习者完成技能和操作方法的书面知识学习后,可以立即投入虚拟环境的操作实践,巩固所学技能。系统实时采集每个学生的实操数据,存入数据库。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针对学生的实操大数据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综合分析,以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基础,总结薄弱环节和易出现的问题,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进。新型信息技术的出现,丰富了开放大学的教学手段,从而带来教学品质和教学效果的直接提升。
3.校企联合共同打造成熟稳定的师资队伍
作为开放大学产教融合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既应具备较为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应掌握企业环境、了解行业技术需求,具备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以开放大学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体系及职业能力现状,难以直接承担产教融合教学活动。河北开放大学为建设符合产教融合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校企联合共建师资队伍,并且循环迭代,目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培养,逐步形成一支梯队化结构稳定的教师队伍。
河北开放大学依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与省内有影响力的行业合作,联合共建师资队伍。按照师资力量发展的過程,规划了三个发展阶段,现处于初始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过渡期。初始阶段,以校企共同提供师资力量为主要合作模式,两方面提供的师资力量分工较明确,合作方式以简单的分工教学为主。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和产教融合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转入第二个阶段即过渡阶段,校方可以指派特定人员,培养其实操实训方面的技能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人员也可以利用学校这个平台,加强专业理论素养的提升。过渡阶段是双方师资互相学习的过程,来自校方的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活动,可以积累大量的实践教学经验。第三个阶段,师资队伍成熟稳定阶段,校方能够独立提供满足产教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形成老中青梯队式师资力量,师资人员更新稳定有序。
4.注重实训实操保障条件的建设
产教融合应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实训实操环境是必备条件。在实训实操环境建设方面,学校与已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业之间密切合作,以共同投资或企业独资的方式,在学校建设模拟实操环境。例如,对于机械加工专业,建设了通用机械加工实操教室,搭建实操设备,以备学生完成机械加工所需基本能力的训练。由于各个学校和地区实际情况有差异,对于实操实训保障环境的建设,应选择那些具备长远发展前景的专业进行投入,实操环境应满足特定专业中技术技能实操训练的共性需求。
开放大学从事产教融合办学育人,应注重与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相区分,办学目的更应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岗位、面向职业需求,体现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彰显开放大学的实际价值。本文结合河北开放大学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实践,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问题,以期能够为开放大学的教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基金项目:河北开放大学2020年科学研究基金课题《河北电大产教融合工作深化研究》(WT202018)】
(姚志飞,讲师;张璇,讲师。河北开放大学。)
责任编辑: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