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牵手产业 “育人”衔接“用人”

2021-09-10张冠华

在线学习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育人

张冠华

要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一致的难题,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密切合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最终实现“育人”与“用人”的有效衔接。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一番“两难”并存的景象: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工难”,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这其实是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一种体现,其中,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不一致是导致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909万人,达到历史新高,而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实际上,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已成为全球教育共同面临的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世界在变化,教育也必须变化。社会无处不在经历着深刻变革,这种形势呼吁新的教育形式,培养当今及今后社会和经济所需要的能力”。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因此,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创新型人才供给能力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终为始,倒逼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在近日召开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上,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近30位嘉宾,围绕“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主题,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行业焦点展开研讨。与会者普遍认为,要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一致的难题,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密切合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最终实现“育人”与“用人”的有效衔接。研讨会由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承办,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要以终为始,由市场需求倒逼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克美认为,要适应新技术和新型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高校的专业和课程必须与企业的岗位紧密对接,实现快速升级。

近年来,伴随数据智能人才成为就业热门,很多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办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關专业。据统计,迄今已有1300余所职业院校成功申办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高素质人才缺乏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敖志强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大数据核心技术研发的软件企业,东方国信在深度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东方国信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李卫平从企业的角度表达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待:“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做到从产业需求出发,培养产业急需的人才。”正式基于这样的思考,东方国信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助力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目前已与燕山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日照学院等高校联合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打造生态化、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涉及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其中,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是与会者关注的热点。

项目式教学是整个研讨会的高频词,它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项目式教学是高阶学习的最佳教学模式。”在报告《高阶思维能力培养:高阶学习与项目式教学》中,燕山大学副校长赵永生提出,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项目式教学既是一种体验式教学,也是一种研究性教学和问题导向式教学,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被业内认为是高等工科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燕山大学构建了以“通识+专业”为框架、项目式教学为主线的工程教育模式。

“人才培养跟不上企业的需求,需要重新定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根景表示,一定要和企业多结合,先解决教师队伍的培养问题。教师素质提升对高校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但在现有教学考核体制下,教师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也不愿到企业接受培训,怎么办?对此,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蔡杰、北京培黎职业学院计算机系主任付强等老师都很苦恼。田克美表示,要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解决教学体制机制特别是教育评价的问题。

“真正的人才培养需要学术的支撑,而产教融合最大的难点是缺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要把由实践凝练出的理论融入教学资源是道难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健青表示,产教融合必须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课证共生共长”模式或许可以解答这一困惑。在这一模式下,深职院与华为合作,将面向在岗工程师的认证课程及内训体系转变成适合在校生学习的教育教学标准,设计适合零基础在校生学习方案;在华为认证标准不断升级的同时,推动学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同步更新并反哺认证体系;推动专业教育和企业工程师培训相结合,形成统一规范的教育教学标准。

相较于职业教育而言,继续教育面临的难题更多,挑战也更大。“很多人都说一流大学应该有一流的继续教育。这句话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大学认可,是影响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黄健青认为,一流大学通过开展一流继续教育为社会持续培养一流人才,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导向下,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层面有更多的配套体制、机制。同时,要实现育人模式的变革,继续教育的岗位实践问题突出,尤其是线上实训。她表示,在为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联系实训时,联系的多家企业都只愿合作线下实训,不愿做线上实训。这类问题仍需在探索中逐步解决。

教育和产业要紧紧地拉起手

“教育的手和产业的手要紧紧地拉起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桂云认为,“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是会议主题,也是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刁庆军表示,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合、为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培养人才,是当前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建立大职业教育理念,融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报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继融通的发展方向思考》中,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严继昌指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融合不仅有着天然的基础,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需要发挥大学专业学科和在线教育优势,建立纵向办学思维,面向行业办学。基于此,他提出了四种可能的发展路径:一是组建各行各业职业教育集团行业MOOC;二是成立一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完善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与高职院校合作试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逐步做到职继融通。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新征程,继续教育也正在深化改革、完善体系,加大高质量的供给和提升服务水平。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职业教育未来将构建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一是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大力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学徒制;二是探索“岗课赛证”(即工作岗位、课程体系、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三是大力推进教学模式内容方式改革,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完善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如研讨会组织者所言,无论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是产教融合的推进,均非一夕之功,本次研讨会只是个开始,更多的行动仍将继续。

责任编辑:周淼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