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生产标准化下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2021-09-10项晓伟

内燃机与配件 2021年6期
关键词:机械制造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项晓伟

摘要: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确保机械制造企业安全高效开展生产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重点从多角度讨论了如何在安全管理中真正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机械制造;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06-0166-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领域也取得较大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由此,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增。而为了进一步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使之在市场上具有更好的竞争力,就需要实现安全标准化生产。为此,有必要对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方面作进一步研究,寻求最适合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工作方向。

1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1.1 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

与其他领域相比,机械制造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有的产品加工都有特定的工艺流程和加工顺序,不同的環节需要不同的生产车间进行生产,再统一组装为最终产品。这种离散型的生产方式是机械制造企业的主流生产方式,也是机械制造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之处。由于各环节均需使用不同的专业技术和专业工艺,也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机械设备,因此,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具有更高的复杂性,不安全因素也相对较多,其安全工作也相对更为复杂。

1.2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

1.2.1 基础管理评价

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基础管理评价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计划目标、安全培训、特种设备检验管理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多项措施,这是系统评价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的关键,通过基础管理评价,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则一目了然,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评价结果,对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安全生产。

1.2.2 设备设施的安全评价

机械制造企业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因此,对设备设施的安全评价则是确保机械制造企业实现安全化生产的关键。在安全评价过程中,企业生产所涉及到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储和管理则是安全评价的重点内容,这些评价内容对于确保安全生产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1]。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在安全管理中,要将安全评价置于重要位置,由此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措施。

1.2.3 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评价

作业环境评价主要是指机械制造企业的整体环境的评价,而职业健康评价则主要是指工作岗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和这些岗位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

1.3 机械制造企业中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进程加快推进,公众开始更重视各行业的安全问题,因此,安全管理的理念也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渗透,已经从事后处理发展到了事前预防,并且有了更为全面的考虑。随着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集中学习,以往的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盲区得到有效规避,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对于提高企业安全水平而言,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2]。

2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现状

2.1 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

机械制造企业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更需要严谨规范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以确保各项生产活动和管理工作均能有序进行。从目前来看,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工作重点都侧重于经济效益,对于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则重视程度不足,通常只是简单模仿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而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使得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更难以有效落实。

2.2 考核奖励机制不够合理

在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过程中,人员考核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是通过评测企业员工的自身能力和其他方面素质加以进行的。从目前来看,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在人员考核过程中,考核机制都不尽合理,缺乏必要的奖励机制,使得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仍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具体来看,这些风险隐患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人员的侥幸心理导致不规范操作;二是员工综合素质欠缺而导致的无意识违规操作;三是机械制造企业的工作环境给员工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导致员工在操作中出现失误。

2.3 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虽然机械制造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落实过程中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但具体而言,这些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却不够完善。由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复杂性,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触电、坠落和机械打击等多种安全事故,而在相应的安全演练中,大多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演练,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浮于表面,实际作用甚微[3]。

3  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优化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企业生产安全制度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首先就要以国家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并结合企业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建立,在建立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企业员工与企业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学习近年来国家新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企业生产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法律法规中所允许的和禁止的内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法律认知程度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来说,其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必要时应当定期进行学习[4]。

同时,企业要明确当前企业员工和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在安全制度的建立中,优先考虑员工安全有关的部分,使得企业员工合理合法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制定具体的安全制度过程中,应当认真听取广大员工的合理意见建议,做到人人参与,确保所制定的安全制度足够科学合理,不忽略每一个细节。

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生产安全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动态变化的。这就需要企业建立意见反馈体制,及时收集各方面意见,并依据合理的意见对生产安全制度进行灵活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2 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其中一部分因素对于安全方面有着严重影响,对此,企业员工要具有主动防范意识,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必须做到主动识别和较为准确的评估,实现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及时控制。

具体来看,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结构复杂的机械设备,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则是这些设备运行当中的隐患,如设备老化和腐蚀等。对此,企业应当对设备的质量安全指标进行优化,确保企业内部的设备随时处于可控状态,以确保员工时刻在安全环境下工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机械制造企业中涉及到大量重型的设备和零件,因此,对于吊桥方面的安全檢查同样不能忽视,在每次工作开始前,企业都应当对员工所配备的安全装备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受伤的问题[5]。

3.3 加强宣传力度和完善考核机制

为确保机械制造企业全体员工对于安全生产足够重视,企业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宣传力度,其宣传工作可以利用企业宣传栏和网络社交平台加以进行,并定期进行组织培训,让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内机械设备的相关操作内容和维护保养内容等足够了解。同时,企业要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员工通过考核之后,才能进行上岗操作,确保员工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以保障员工的安全。除此之外,与考核机制所对应的奖惩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比较到位的员工,要对其适当进行物质奖励,而对于操作失误频发的员工,则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措施,以此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管理措施,员工在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方面,就会化被动为主动,时刻牢记安全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4 推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

企业要做好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生产安全管理机构的支持,在这一机构中,应当由高水平的生产安全管理人员所组成,负责相关的策划、培训和建档等工作。具体来看,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中,其首要关键点在于队伍的精简优化,应当侧重于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于冗余的岗位,应当及时去除,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设新的岗位,而在人员选拔中,则要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也要通过校招和社招等招聘方式,引入优秀的新生力量,同时,加强对企业原有的综合水平较高的员工的培养,将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整合,以打造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生产安全管理队伍,使得企业的生产安全制度得以有效落实。

3.5 做好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监督工作

目前,国内的安全生产监督体制机制已经趋于完善,各方面监管工作分别行使着不同方面的监督任务,整体而言,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安全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其中,事前监督主要对生产活动开始前进行监督,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内容和作用与事前监督相类似,其区别主要在于针对时间节点的差异。

事实上,尽管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监督工作内容种类繁多且较为复杂,但实际上,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企业生产安全监督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为此,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要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使得企业和企业员工都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企业和企业员工之间都应当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这种相互监督的机制是确保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利益均能得到保障的重要前提。为了形成这种有效的相互监督机制,对于企业方面而言,要监督生产过程中员工的操作行为,确保这些操作行为合乎相应的规范标准;而对于企业员工方面而言,则要对企业所提供的生产条件进行监督,只有在企业提供的生产条件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情况下方可开始进行生产作业,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当然,其他的监督手段的辅助作用仍不可忽视,这同样是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落到实处的关键前提。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机械制造企业发展中,要确保机械制造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就要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由于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必须从多个角度同时入手,充分考虑机械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岳超琦.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强化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20(20):159-160.

[2]李伟.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初探[J].质量与市场,2020(20):34-36.

[3]李凯.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J].中国高新科技,2020(11):63-64.

[4]黄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及对策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4):14-15.

[5]王红雷.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应用与规范[J].中国设备工程,2019(03):29-31.

猜你喜欢

机械制造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浅论节能设计理念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