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1-09-10盛佳美
盛佳美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后,我国的教学环境更加注重职业院校的发展,不断完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本文反思了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的现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改革,并提出了几种改进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立场和主要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提供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而且,应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问题的思考
教学中学习过程应该是双向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讲课。但是,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心理课程的内容不感兴趣。在职业院校中,尤其是学生有这种现象:严重的是,通过对班级和学生的认真分析和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首先,一节课中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的现象很严重。这受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因素限制。在实际操作中有数以千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但是,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师只使用灌输教学模式。老师在舞台上讲话,学生们在课堂中“晕倒”,昏昏欲睡或充其量只是单纯的听课,自己的脑袋里没有思考,该课程的内容简单且缺乏吸引力,因此,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差。另外,教学的实施应该是系统的和有计划的。但是,许多教学班缺乏合理性。许多职业学院没有有效的学习机制,来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因此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注意这一点。要建立起实用的教学机制和学习机制,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校园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科学学习机制应始终在教学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运行。
二、实施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教师接受学生作为教学的关键要素,并开发人性化的心理学课程
职业学校教学的心理影响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始终在心理学课上处于中心地位。许多学生不敢挑战老师的权威,更不用说他们内在的学习观点了,因此,学生的思维和研究技能,被限制在狭窄的思维空间中,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果。如果教师想解决这一教学空白,他们应该首先放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定义学生教学的概念,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在学生的思想中树立主题意识,为学生创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允许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并学到更多并了解心理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发人性化的心理学课程,使学生可以关注人性,消除学生对心理学课堂的抵触情绪,并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已达到理想的教学培训目标。
2.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并教育所有学生
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现教学细节的关键条件。在满足所有要求,教授和生成教学细节时,教师必须坚持一种教学思想,即将学生视为身体的核心部分,面向全班同学,并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即,学生发展,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利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平等发展和整体进步的氛围,以便各个级别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当的发展和进步。在新时代,教师应该敢于帮助学生,和学生们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并建立平等和友好的师生关系。许多老师在学生面前常常会发脾气,以为这是不容冒犯的老师的形象。众所周知,学生将与这类老师和班级保持距离。此外,在教室里,还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甚至要求某位班上的某个学生几次,而其他学生却失去了回答问题的机会。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不会要求他及时坐下来,却让同学一直站立并听课。在解释试卷时,老师总是要求成绩好的学生说出答案,很少让成绩不好的学生谈论他们的想法。不让每个人谈论他们的决定,即使他们犯了错误,并且让每个人都从课程中学习,这不还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吗?特别是在教育心理学上,它总是由好学生来完成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允许成绩不佳的学生谈论自己的分析,以便每个人都可以共同回顾并取得进步。
3.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避免枯燥的课堂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应具有鲜明的个人教育风格,同时要有健全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的问题和成因,及时反思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政策,以使课程满足职业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做到准确。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制定课程并建立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双向互动学习机制。在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课堂进度,并适当组织师生互动。此外,还不应仅由老师来授课。学生是才是课堂的主體。因此,教师应继续学习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营造友好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在各个级别,树立积极的态度,引导,帮助和支持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意见,这样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关系,这样职业院校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这样教师才能通过优秀的德育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职业学校的心理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但教师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以弥补缺陷,提高心理学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热情,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实现教师教学的理想。
参考文献:
[1]钱云祥.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步尝试[J].贺州学院学报.2008(03):87.
[2]庄春.对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04):156—157.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