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面探讨高中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9-10赵惠民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空间想象力思维培养自学

赵惠民

摘要:高中学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核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进行高中化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好良好基础。本文将从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独立思维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加强、空间想象力锻炼等多方面进行探讨,阐述如何进行高中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培养、自学、空间想象力、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275

古人云:“授人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作为教师,不仅要学生“学会”,还要“会学”。因此,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思维中,主要分为:课前自主预习的学习思维、课中老师引导的自主学习思维、课后自主复习的学习思维。

一、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培养

1、课前自主预习的独立学习思维培养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的首要环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自主对有关的内容进行预习,掌握新课的重点、难点,为上好新课做好准备。化学的学习与语文的学习方法不一样,语文进行预习的第一步是要进行课文的阅读,而化学则是要将书本的内容细心的预览一遍,特别是一些实验探究,必须提前熟悉实验操作与实验预期现象。高中化学课前自主预习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看、查、练、思等方式进行预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的学习思维。

2、课中老师引导的自主学习思维培养

从哲学的角度看,“自学”是学生的内因,老师的引导是外因,因此,在学生的自主思维的培养中,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提供观察条件,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的思维从现状穿越到以前或飞跃到以后的时光,这样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后自主复习的学习思维

在进行新课讲解后,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来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复习的学习思维。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过程的训练就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最后,学生自学后教师要讓学生自学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通过信息的反馈能让学生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学方案,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思维,使学生从教师的“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则从多方面、多角度、正面或反面提问题,这样对于同一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对于课本的理论知识,学生对知识只是处于表面理解阶段,对许多事物的未知性都充满着好奇心,因此,当学生发现一样新的事物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当老师发现学生提出了充满幻想或很荒唐的问题或答案,教师不要轻视、忽视或是讥讽,而应该倾听和考虑,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或验证这一想法。

高中生有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但其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表现在独特的想法和行为中,教师如能重视学生独特的想法,就能不断捕捉到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时机,培养学生开阔的数学思维。教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才能促使学生开拓其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让学生在自己的天地里放开手脚,动脑探索,动手创作,真正成探索、创造的主体。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称为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思维有其积极的一面,就是容易熟练,即对同一类型的题目,能够沿着模式化的思路,驾轻就熟地解答,但“思维定势”有时会限制学生正常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思维惰性、呆板,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副作用,就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8]。发散性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形式。一题多解是开拓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及题目的全部信息,从多种角度思考、分析,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通过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空间想象力是人们想象客观事物空间形式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要大量接触并解答实际问题,都离不开空间想象能力的支持。

1、在操作中感知,丰富学生的表象

想象思维是在表象的基础中得到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就必须先丰富学生的表象。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实验,让他们去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写一写,可以使学生在简单的操作中获得感知,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表象。 这样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眼、手、脑等操作活动,获得了丰富而深刻的表象,从而为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2、在观察中联想,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联想,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进行非现实的思考,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最好方法,在观察中引导学生联想,既有利于表象的丰富,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目的。通过对以认识的表象进行联想,使学生的空间思维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联想到生活中见过的其它事物,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运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运用中想象,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因而促进了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运用想象使学生能够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产生新形象,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四、小结

对高中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做到课堂内外兼顾培养,同时也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各个年级、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的各部分内容上有计划地加以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玉祥.浅谈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07(2).

[2]凌铎林.浅谈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6(3).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

猜你喜欢

空间想象力思维培养自学
立体几何教学中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数学习题讲练中学生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