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创新研究

2021-09-10庄志勇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羽毛球模式高校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华侨大学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多年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合作模式、人才培养、运动队建设的创新是其不断发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动力。作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成功案例,其创新经验的推广有助于提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水平,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羽毛球;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8-0028-04

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创新的动力

外部动力推动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创新的步伐。外部动力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体育系统对高校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新要求。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已经逐渐摆脱单一的专业队培养模式,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高校开始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次,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的更高要求。目前,竞技体育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体育技能,更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与理论水平。

而内部动力表现在,首先它是提升高校社会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内在需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与影响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体育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容性与辐射性,高校可以利用高水平运动队来构建体育文化,推进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此背景下,高校纷纷推进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促进高水平运动队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效能,使其成为高校建设的助推器。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创新的策略

(一)创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合作模式

经过20年的努力,华侨大学“文体并举、互惠共赢”的高校与专业队合作模式持续推广,得到了业界一致认可。

第一,突破了高校与专业运动队合作联结与互动的传统模式。以往高校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学习机会,使其顺利获得学历,运动员受益较多。而华侨大学利用自身资源为运动员配置更好的学习环境,自主培养新型运动人才,同时也能代表高校参加各类赛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专业运动队受益,高校也受益颇多。高校与专业运动队变成了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

第二,创造了高校与专业运动队“互惠共赢”的局面。在传统模式下,运动员代表高校所获成绩与高校的训练关系不大,高校仅为专业运动队提供教育出路,未能增加其知识储备。而华侨大学针对青年运动员训练与比赛任务相对较轻的情况,为运动员开设相关课程,配置教练员、科研人员,既保证了科学的训练,也保障了运动员文化知识学习时间,也能够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赛事和活动,从而提升学校的运动水平,创造了高校和运动队“双丰收”的局面。

第三,促进了高校与专业运动队共建多样化的局面。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以知名大学为主。在华侨大学办学历程中,学校历来重视体育工作,将体育作为促进学校发展、传播文化、服务海外华侨及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结合自身优势组建了羽毛球的高水平运动队,达到了良好的共建效果。目前,我国招生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达到300所,在册运动员人数近10万名,开展的项目有20多个大项,参加比赛的级别越来越高,高校与专业运动队共建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也为高水平运动队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

(二)创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人才培养

第一,高校运动员教育本质的回归。高校在培养学生运动员时必须要严格遵循教育本质的要求,让运动员学到应有的文化知识,得到应有的知识储备,实现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

华侨大学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精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的选择上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前期基础和学习能力给予合理化评估,建议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关课程。

第二,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地。学校为运动员学生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在专业的选择和设置上,学校根据运动员的兴趣和爱好、运动员的知识储备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给出运动员选课的合理建议,旨在为运动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如果出现学训冲突、学习效果差的情况,学校则采取集中授课、单独辅导、网上互动等手段。同时定期进行运动员的综合评估,及时指出问题,真正让运动员的培养方案落地生根。

第三,人才培养理念与实施路径得到广泛认可。华侨大学探索出了一条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抓手,立足体系建设及高校与其它社会组织共建平台等板块融合发展的“校队合作、文体并重”的高校競技人才培养新模式。华侨大学利用这种教育理念吸引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加入到羽毛球训练队,在突破竞技训练瓶颈的同时,也培养“完人”。

(三)创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支撑平台

第一,“研竞训教学”理论研究的推动。创建华侨大学“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科研团队”,为羽毛球竞技训练与课程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及方法,如针对“高校羽毛球比赛”的问题,首次提出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培养大学生比赛意识和心理素质等理论[2]。通过理论创新改进项目技术认知及训练方式,快速提高竞技水平。

第二,校内外资源板块互补共赢的模式创新。华侨大学将优秀的教育资源与羽毛球队相结合,辐射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全局,设计了板块互补、有机联动、文体并举的工作体系模式,该体系以“学校竞技体育为龙头,与运动队相互共建为结合,以体育教学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保障,以社会组织为补充,以课余锻炼为延伸”,有效地保障了以“竞技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培养思路与学校及社会组织之间的优势互补,共生互融。

第三,建立高水平运动员资源信息交流平台。学校在各方努力下,搭建起运动员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竞技训练、体育教学、社会组织、承办高水平赛事、课余锻炼及校园体育文化”六个方面有机衔接起来。基层训练单位的基础训练指导,到进入大学课堂,再到运动员进入体工队集训、承办高水平赛事等一系列活动以及保障运行机制,实现了互动、互补、节能、增效的局面,实现顶尖体育人才的培养。其中,资源交流平台起到了很好的信息共享作用。

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创新的影响

(一)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高校运动队是展现学校形象和精神风貌的橱窗,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比赛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地位,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华侨大学以羽毛球运动为载体的校园体育文化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影响。其比赛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地方体育台和互联网站的体育栏目等进行直播;比赛成绩在人民网、新华社、中国体育报等重要新闻媒体上进行广泛报道,形成了特色鲜明而又影响广泛的社会效应。同时,学校取得了丰硕的竞技体育成绩,羽毛球队在共20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中,获39枚金牌,4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10枚奖牌;历届奥运赛场上,共获3枚金牌。2008年,羽毛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葡萄牙第十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并获团体冠军,实现了学校体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梦想,华侨大学的成绩与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

(二)铸造了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在于竞技体育精神、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高校运动队在比赛中的精彩画面和拼搏精神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4]。近年来,学校通过对知名运动员的表彰、 邀请球星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活动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位学子。在知名运动员效应、运动项目普及、运动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华侨大学形成了浓厚的羽毛球文化,教师乐于从事羽毛球锻炼,学生争先抢修羽毛球课程,校园羽毛球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也带动了整体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三)促进了大学生的自我奋斗精神和体育参与度

高校运动队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建立高水平运动队、举办各种赛事和训练活动,对高校学生和相关人群的体育行为和体育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5]。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观看比赛和参与运动,从体育运动中体会到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华侨大学的学生对羽毛球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不仅从羽毛球運动中得到了精神需求,还锻炼了身体,增强了自身体质,羽毛球运动成为落实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力抓手。

四、结语

华侨大学历经20多年的摸索与磨炼,做出了高校办队的创新,最终实现高校与专业队联合培养“顶尖人才”的价值,创造了“互惠共赢”良好局面,也满足了竞技体育改革需要的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该模式符合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回归初衷,展向未来,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竞技人才,只有坚守此种理念,才能达到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闫燕.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实证研究[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4.

[2] 庄志勇. 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06):92.

[3] 陈松.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演进阶段划分与发展趋势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8(01):111.

[4] 付强,宋晴. 大学生运动会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探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2):36.

[5] 刘海元.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羽毛球模式高校
羽毛球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永续债券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