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年级分层布置作业的价值
2021-09-10高发林
高发林
摘要:随着小学生的年龄不断增长,我们可以发现其数学的难度以及知识量也在进一步提高,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开展数学的学习中会感受吃力,进而学习的劲头也出现不足,两级分化的情况十分严重。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是简单的探讨小学数学中年级分层布置作业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分层布置作业
前言: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改革,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课程中明确指出教学的内容需要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作业做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以及深化。但是在开展作业的布置中,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吃力,为他们的学习进步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数学中年级作业分层的意义及原则
㈠意义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对以往作业模式的有效转变。首先,针对文化成绩上层的学生而言,学生的作业负担会明显减少,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会大大提升。对于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学生而言,作业分层设计可以让他们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掌握更加全面,在学习上的兴趣也会因此得以有效提升,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明显激发。
㈡原则
第一,层次性原则,在一个班级中因为学生人数非常多,每一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感兴趣的点都是不相同的,如果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就不会很好。为此,数学老师应当对学生展开一定的有效观察,通过观察以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同层次学生所接受的学习任务也应当有区别,这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性的作用,学生也会在团队中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基本目标。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个团队当中分配几个带有明显差异的学生个体,这样他们就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第二,开放性原则:现阶段的数学题目都较为复杂,为此,按照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对作业进行分层次的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分析。
第三,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一定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原则,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进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老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将其有效融入题目之中去。
二、开展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方式
㈠开展对学生的分层操作
首先,必须要针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分层。在小学中一个班级学生人数非常多,每一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感兴趣的点都是不相同的。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B\C)。
A层次:位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其课堂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是相对比较强一些的,通常在课后也能够自觉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掌握都是比较全面的,在考试的时候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文化成绩。
B层次:位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是属于对基础文化知识了解与掌握不是非常牢固,接受能力一般,成绩属于中等位置。
C层次:位于这一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相对前两个层次学生低很多,在学习上经常需要老师跟家长的监督才能够勉强完成,考试成绩不理想,平时不认真学习,一到考试就投机取巧。
面对这样的一个基本情况,小学数学老师在对其进行分组的整个过程之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寻求学生家长的帮助,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层次的界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全班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㈡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在作业量这一方面的分层,立足于对学生的层次划分,作业量也必须要进行有效划分。A层次:基础练习题可以少布置一些,因为这一层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掌握都比较牢固,他们需要的就是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因此,可以多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多接触综合性的拓展题。C层次:重在基础知识习题的安排,这一层次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必须要加大基础题练习,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以及掌握,避免难度较大练习题的出现。B层次:位于A、C层次学生之间,在确保这一层次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让学生接触综合性知识,让学生朝着A层次学生的方向发展。
在对作业进行分层的整个过程之中,还需要注意作业难度层次上的划分。每次新课程结束以后,老师必须要有意识的将作业难度设计成四个层次。这主要就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存在差异,学习习惯上也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分层方式,可以让班级中那一部分基础知识不是很好的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通过对综合性题目的有效联系,去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第一层:这一层的题目就是要求全班学生都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握;第二层,相对第一层有些难度,是立足于基础题目对题目进行深化,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以及分析才可以对其进行有效解决;第三层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学生将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合理进行运用,进而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第四层,思考题,这一层就是刻意给A层次学生准备的,A层次学生对基础的数学知识掌握良好,并且学习能力也较强,这个时候只有思考类型的题目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㈢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
在一个班级当中,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别,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数学老师必须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充分的尊重,在确保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学生可以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要确保学习能力较高学生可以准确无误的完成作业。当然这都是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不断进行练习才能够达到的一种效果。作业的完成跟作业本身的难度、作業的量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只有重点关注这一个方面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在当前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小学数学中年级布置情况而言,老师需要按照不同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特点开展作业布置,让成绩好的同学进一步提高,成绩差的同学能够起到巩固自身的作用,因此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慧.基于翼课网作业分层布置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陈翎.小学三年级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布置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贵州省黔西市第七小学 贵州 毕节 5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