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土木类课程“三位一体”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2021-09-10黎舜张栋伟
黎舜 张栋伟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教与学的理念、方式发生极大地改变。围绕信息化教学开展,以网络空间、资源建设、虚拟仿真等为平台,开展“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贯彻科学、高效、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突破时空限制,优化教学行为,变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改革。当前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已经营造并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高职土木类 信息化教学 三位一体 教学研究
目前职业教育教学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但是以老师为教育主体,学生自学度不高、企业行业大师互动难,资源整合不到位等现象还是大量存在的,高职土木类课程通过“三位一体”信息化建设,“三教”改革的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传授交流,企业名师、大师互动交流、评价的目标。
1、研究和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研究和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三位一体”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效果,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三位融合,一体化教学”的“三位一體”教学模式与实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传授交流,企业大师互动评价的三位融合模式;通过“课前准备”“情境导入”“查漏补缺”“分析任务”“任务准备”“完成任务”“任务评价”“课后拓展”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一体化,“实仿”和“虚拟”教学一体化,“课外”和“课堂”的教学一体化;建立了“三位一体”仿真的新工艺、二维码管理平台、“BIM”技术和实仿虚拟平台的土木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建立了信息化进阶式试题库和多元化能力考核方法;通过“立体化”课外拓展,以大师、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提高了自主探究创新创业合作能力。
1.2通过信息化平台解决了“三位融合”教学问题和多元化评价难点问题。
通过信息化平台能够解决传统的老师为教育主体,学生自学度不高、企业行业大师互动难的教学问题。信息平台的搭建让三方能在一个教学平台上实现自主学习、传授交流和互动评价。学生能 “面对面”解决作品完成时遇到的瓶颈,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的连线企业大师解惑答疑;老师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减少重复知识点的传授;企业大师能直接参与作品的前期指引,中期指导和后期评价,实现了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1.3 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解决软件类、新工艺类等课程教学重点问题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软件类、新工艺类课程进行视频资源库建设。软件类的课程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对其软件进行视频录制和编辑,新工艺类课程以仿真的新工艺视频制作、实仿虚拟平台、课程资源二维码管理平台、“BIM”技术进行视频资源库建设。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章节和工艺反复地看、反复的练习,对不理解、吃不透的知识点“线上”联系企业大师,“线下”联系校内老师讲解。
1.4运用“混合式”教学解决土木类课程教学难点问题
将土木类国家行业规范、法律法规、建筑构造及识图等课程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结合信息化教学实现“线下”和“线上”的混合,将土木类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实行“实仿操作”与“虚拟操作”相结合的混合,将土木类课程资源导入信息化平台转为二维码信息,并编制进阶式试题方便学生自主测评,相互评价,实现“课外”与“课堂”的混合。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实现全方面全角度的“立体式”教学。
1.5运用信息化平台,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式”创新创业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升软件学习能力,“BIM”技术的学习,虚拟仿真平台的锻炼,操作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大师、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创建了象牙塔团队,提升了“自主探究式”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比赛荣获多项奖励,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斯维尔杯和“BIM”建模大赛创三连冠,“九度家装团队” 荣获黄炎培大赛二等奖等。
2、研究和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该项目实行“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科学、高效、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行为,变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最终将所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实现信息化,实现跨专业、跨地区的全面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三位一体模式的建立最核心需要解决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的共享,企业大师、名师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建设,教学重难点的梳理和录制。
3、研究和改革的创新点
3.1 实现了“三位融合,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创新
学生、老师、企业大师三者融合于“三位一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传授交流,企业大师互动评价的三位融合模式,解决自主学习资源不足,同一知识点传授劳动强度大,互动难的问题。 建立“线上”和“线下”、“实仿”和“虚拟”、“课外”和“课堂”的教学一体化的模式。
3.2 建立仿真的新工艺、二维码、“BIM”技术、实仿虚拟的数字化资源平台
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建立线上资源库;以实仿虚拟平台和“BIM”技术为基础,建立VR/AR虚拟仿真场地和中心,开发仿真的新工艺视频库和二维码管理平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立提高教师参与信息化建设的学习和课程制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大学城空间为应用平台,建成网络资源库;开发仿真的新工艺视频库和二维码管理平台;以实仿虚拟平台和“BIM”技术为基础,通过VR&AR虚拟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场地和建筑“BIM”仿真开发。
3.3 建立信息化进阶式试题库和多元化能力考核方法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体系,采用在线测试,客观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专业的不同实行多元化能力考核方法。
3.4 通过“立体化”课外拓展,以大师、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提高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通过“三位一体”信息化课堂的建设和土木类教学模式的探究,建立名师、大师工作室,师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拓展和互动,已经成果孵化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科技成果转化2项。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建工综合实训基地1个,衡阳市示范特色专业群1个,发表论文30余篇,专利11项,省市级课题10余项,各类获奖40余项。 建立了众创空间、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平台,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学习。现已建成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建工综合实训基地1个,湖南省一流专业群2个。
4、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位一體”教学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并以此方法创建了土木类课程的全套网络空间教学资源,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例论证。但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方面,由于缺乏借鉴与经验,无法短时间内形成较好的课程资源,缺乏行业基础技能学习者的优势。如何吸收各方优质资源、修改完善空间资源,以吸引大量行业、企业在线学习者加盟是后期研究的重点。
第一继续完善基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开发方案,从土木类信息化课程要求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组织、至专利开发等方面进一步总结归纳,以期推出一种能对接行业、企业,为后期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设计提供借鉴,为省内未实施该项目试点的同类学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第二继续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更深层次、更大面的教学论证,证明该教学模式在各类专业课程中具有可行性,能较广泛地应用于其他专业的教学中,为加快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助力。
第三在继空间课程的创新后,继续探索更实用、宜实现的信息化应用技术,以实现建筑新工艺应用技术教学过程的目的,为后续土木类信息化课程资源整合和共享做前期论证。
参考文献:
[1]刘文芳;基于AR技术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低碳世界》;2021,11(01);第229-230,共2页;
[2]王毅;微课模式下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评《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微课教学模式探究》;《林产工业》;2021,58(01);第110,共1页;
[3]孙宝; 范凯; 王希云;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计算方法》混合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0,(51);第39-40页,共2页;
[4]孙阳;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应用探析;《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2);第147-148页,共2页;
[5]周麟彦; 陈晓剑; 靳利;基于“MOOC+云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职业》;2020,(33);第44-45页,共2页;
[6]倪小磊;基于BIM的造价系列课程建设与创新实践;《才智》;2020,(29);第21-22页,共2页;
[7]谭艳平;中职园林技术专业推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6);第154-155页,共2页.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