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威信”不如塑“微笑”

2021-09-10童晓芳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张贴威信爱心

童晓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师道尊严”这一思想使得很多老师总想在课堂上树立威信,让学生乖乖听话。但所谓“威信”带来的强势和高高在上,容易变成伤人的“利器”,让师生渐行渐远。所以,放下权威和身段,才能拾起尊重和平等。“师道尊严”靠的不是教师的严厉和学生的敬畏,而是真诚与爱戴。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与其大呼小叫地树立“威信”,不如塑造自己的“微笑”,把微笑送给每个孩子。不要把“爱”深深埋在心底,更不要以 “爱”的名义绑架孩子,让“爱”背负沉重的包袱。通过微笑把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关注、尊重和理解,这样才能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让我欢喜让我愁

如果说让我在班级里找出一个很有特点的孩子,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第一天上课,他就像是一匹桀骜不驯的小马驹,根本套不上缰绳,课堂纪律于他而言形同虚设:想说话的时候就说话,想大笑的时候就大笑,想做小动作的时候就做小动作。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说,我还是挺喜欢他这种性格的,可是,这样的行为放到课堂上,就显得不协调、不合适了。

开学初,因为他的特别,我曾经和他的爷爷交流过,了解到他一直很受宠,所以被惯坏了,不知道关心别人,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会与人分享。在家里,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他就会发脾气、哭闹。他第一次在学校哭闹,是因为他上课总是不停地插嘴,却根本不举手,老师警告了他。老师刚叫了一个小朋友来回答,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抢着答了;或者别人刚讲一句,他就插上去讲开了;更有甚者,老师上课正常讲课,他突然就插话打断。一节课下来,课堂要被打断多次,实在让人气愤。有一次,我告诫他不要插嘴,想说什么先举手。从来没有受过这种“待遇”的他脾气上来了,顶嘴说:“我没有插嘴!”这可不行,刚刚才插了嘴,转脸就不认账了,习惯一时改不了可以慢慢改,可是不实事求是就要说道说道。“那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我问。他如实回答了一遍。“你刚才没有举手,老师也没有请你回答,这样就是插嘴。”我解释给他听。“他是插嘴了。”旁边的小朋友也认真地说。他一听就有点受不了了,干脆耍起在家里对付爷爷奶奶的老一套——哭。他有一搭没一搭地哼哼,还不时眯缝着眼看看教室里的动静,一副轻车熟路的模样。我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不理会他,继续上课。他又从干哼哼变成大声哼哼,我还是不理他。他哼了一会儿,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看样子从老师这里是得不到什么“同情”的,于是他只好收起了哼哼。下课后,他在我身边一直念叨:“老师,我没有插嘴。”看来他还是想得到我的肯定呀!本来这几天我就想帮他改改习惯了,今天正好是个机会,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不由得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放学了,我拉着他的手来到办公室。首先我拿出一张表扬贴纸说:“这张贴纸是奖励你的,你上课积极动脑,思维敏捷,主动发言,值得表扬。”他呆呆地看着我。然后我又拿出一张表扬贴纸说:“这张贴纸也是奖励你的,你能注意到同学们在上课,停止了哼哼,说明你知道课堂学习不能被打扰,要遵守课堂规律,值得表扬。”接着我又拿出一张表扬贴纸:“这张贴纸还是奖励你的,你能课后找老师解决问题,说明你想成为一个好学生,不希望自己的行为违反校规校纪,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为你的积极向上点赞。”在我准备拿出第四张表扬贴纸时,他突然举起了手。我问:“你想说什么?”他说:“老师,我知道了,上课不能随便插嘴打断老师和同学说话,一定要先举手。老师,我这次没有插嘴了吧?”我对他会心一笑,说:“当然没有!这第四张贴纸就是奖励给改正后的你,老师就知道你一定能改掉不好的习惯。”他开心地拿着四张贴纸,对我说:“老师,我能奖励你一张贴纸吗?”我说:“可以啊,你为什么要奖励我呢?”他说:“我要奖励你,你不乱批评人!”

后来,他果然很少插嘴了,虽然很难一下子改掉,不过每天改一点是可以做到的。期待有一天,他能不再插嘴。

用爱心撑起一把关爱孩子的大伞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才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后进生”“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教育艺术上,应该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

第二个学期,我明显感受到这个孩子的变化,而且他跟我越来越亲近,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讲,上课也很少插嘴,课后文明守纪,好像生怕我不喜欢他了。真是亲其师,信其道啊!只要老师全心地关注学生、重视学生,并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这份浓浓的爱心,我想,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老师的关爱,也没有一个学生会有意辜负这一份关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使学生从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许中体会到一种被重视、被欣赏、被关爱的感觉。教师要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行为习惯、心理品质、沟通交流、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正面的肯定与评价;要学会爱的艺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学生充满爱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用情感感化的教育方式去爱他们,而非采用简单的说教、粗暴的指责、随便打电话给家长告状这种容易適得其反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

相信有了老师的爱心与关怀,班级里的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能自由绽放,每一颗果实都能丰富饱满。虽有古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但是在教育上,我们对孩子的爱一定要入情、入理,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样不仅能达到“忠言逆耳”之效,而且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豁然开朗、欣然接受。否则纵然“良药”中包含了老师的一片深情,也不能为学生体会和接纳,甚至还可能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我深深地意识到:学生不能感受到的爱那不叫“爱”。其实,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成为优秀的学生。关爱和尊重,是一个学生的真正尊严。如果我们怀揣着一颗真诚爱护孩子的心,从促进孩子的心灵成长出发,并通过故事记录的方式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这份浓厚的爱意,他们就能慢慢接受,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爱的教育。

让我们一起用爱心撑起一把关爱孩子的大伞,静静守候,等待孩子们的生命拔节生长。请相信每一朵花都会有自己的色彩和芬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

猜你喜欢

张贴威信爱心
爱心树(下)
中国年画
“拒绝民进党”
神回复
微信vs威信
爱心
人小鬼大狄仁杰
自画像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