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研究
2021-09-10王娜
王娜
摘要: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设计是提高人们居住和建设水平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人们对于海绵城市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文章先对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然后提出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设计时的原则,最后分析其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設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旨在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设计;有效策略
一、海绵城市发展的理念与概述
城镇化发展要保障与服务人民的切身利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大中型城市建设如火如茶,而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与优化。在我国部分城市,由于年均降雨量较大,易在雨后出现积水,甚至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提出了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理论,并有效应用到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是城市可释放与储存积水、水流和雨水,应用该方法,可合理收集大量水资源,为后续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便利。不仅节约了自然资源,还维护了生活环境。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分散管理城市水源,通过缓排缓放的方法,借助绿地下沉技术,控制雨水流向,保证内陆城市不会因为降雨量大而发生内涝。同时,在海绵城市相关技术的应用中,储存的雨水还可用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农业。
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原则
1.协调性原则
海绵城市设计的协调性就是在设计过程中,确保社会发展、经济协调、生态环境之间三者达到稳定的关系,也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首要原则。在实际的海绵城市设计中,人们需要着重关注道路的绿化情况,并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确保设计工作与实际的道路行车实践相匹配。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提前性的产出与投入、开发与保护的设计计划。并在交通要道和车辆人流量较大的地区设立绿化隔离带和绿化平,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使整体海绵城市设计更加完整和高效。
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对海绵城市设计进行环保性和创新性的改良。目前在海绵城市设计的过程中,绿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往往会进行多种多样的植物栽种,并对需要保护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专业化的设计。这样一来,城市绿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强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3.服务性原则
海绵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加完整、高效、专业的城市建设活动。为了满足服务性原则,在实际的海绵城市设计之前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调查包括人们的使用习惯、使用要求、使用行为规律等,将服务性原则与生态性进行有效结合。服务性原则使得海绵城市设计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提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三、市政道路雨水积水处理状况
在传统模式下的市政道路绿化设计中,绿化带的作用是分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路。保证不同道路上的人员自由安全地通行,不会影响城市道路的交通。在当前的海绵城市发展理念下,市政道路绿化带设计在原有的作用上考虑了城市降雨量,与城市排水系统有效衔接,控制并处理雨水和积水,降低了城市发生内涝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在设计和建设公共道路隔离绿化带时,采用下沉式绿地设计,中间绿化带要低于两侧道路,在隔离带中合理安排设计雨水口,不仅可有效阻隔雨水和积水水流,还能确保雨水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动流入绿化带中。应用该方法,可以保证雨水和积水在短时间内被绿化带“消化”,不会对路面行人和行车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海绵城市理论设计市政道路雨水积水处理方案,要结合排水系统的建设方法,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构建的方法,雨水、积水排放与处理的方法等多方面技术,高效发挥绿化带作用。
四、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景观绿化中的应用需求
1.设计道路绿化带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绿地下沉技术,同时,设计生物滞留带及雨水湿地保护带,全面优化市政道路,确保市政道路在强降雨时能自我修复与主动工作。
在道路绿化带整体设计中,重点设计生物滞留带,可有效减缓车道雨水的径流量,还能有效储存与分流雨水,发挥绿化带对雨水的控制管理效能。路面即使在强降雨下也不会出现过高的积水,整体排水系统与引流系统的工作效能也不会因水流过大而降低工作效率或失灵。另外,在道路绿化带设计过程中,分析与研究绿化带的涵养水源储存功能,进一步规划城市内涝问题的控制和处理方法,实现绿化带的高效应用,有效管控水资源和各类自然资源。通过道路绿化带的科学设计,可提升道路畅通度,减少道路积水,完成道路景观绿化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2.设计分车绿化带
分车绿化带是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板块,也是绿化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海绵城市理论设计与建设分车绿化带,能起到非常好的道路雨水处理功能,提升道路美观度,降低因道路雨水而产生的各类交通事故和隐性危险。
首先,结合城市规划的方向及城市市政工程的整体建设情况,构建分车绿化带的建设思路,提升分车绿化带的应用效能。充分基于现有的城市道路规划及城市降水量,分析和调查地质条件,同时,设计相应的植物引进标准,基于城市自然气候条件,种植相应的绿化植物,扩大“绿色海绵”的规模。其次,构建专业的排水系统,分析城市排水系统的可应用性与实效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分车绿化带,突出“绿色海绵”建设的整体思想,控制分车绿化带长度,控制雨水和积水的径流量及流动速度。还设计储水、用水设施,构建人工观景区域,日常作为市政美化工程,在必要时发挥其“海绵”作用,提升城市排水效果。
3.设计路侧绿化带
路侧绿化带设计过程中,结合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与工程建设标准,思考如何有效储存与保护雨水,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日常自然资源使用的成本,保护自然资源的协调发展与平衡建设。通过路侧绿化带的建设,储存雨水,可灌溉周边植被,同时能作为城市景观供人观赏。
首先,设计合理的方案,弱化水流冲击力,借助路侧绿化带的设计,作为水流在流动过程中的缓冲,降低水流对城市道路的破坏,提升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不仅降低了城市道路的维护成本,还提升了城市道路的整洁度。其次,建设路侧绿化带的过滤水资源系统,可有效解决城市水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隐患与危害,提升地下水位,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结合路侧绿化带的建设,阻隔道路噪音,发挥路侧绿化带的附带作用,在美化道路及储存雨水过程中,尽可能降低道路车辆对周边居民区的噪声影响,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城市污染。
4.突出植物适应性
在设计城市绿化带的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发展理念选择植被,最大化控制工程成本,实现绿化带的优质建设。不仅发挥了绿化带对市政道路保护及排水系统辅助的功能性作用,还满足了人们的日常观景需求,最大程度提升绿化带对社会的服务效能。
在选择绿化带植物时,要重点挑选净化能力强、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被。同时,还要结合人们的审美标准选择植被,多选用绿色植物,少选用彩色植物,为城市路政美化工程提供便利,同时可提升观赏性。另外,还要基于防尘作用、防噪功能选择植被,能有效净化城市空气。在种植过程中,要保证种植的科学性,确保植被在后续的生长过程中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生命力旺盛。提升植被的抗污染能力、抗噪能力、抗寒与抗暑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整体布局也在不断改革、更新。在当前各个城市市政管理部门的整体筹划与安排下,基于不同城市、不同风格、不同需求及不同自然环境的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建设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21,7(10):25-26.
[2]庞洁,李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及其对策[J].新西部,2021(Z1):87-89.
[3]朱利.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绿色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J].现代园艺,2021,44(0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