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2021-09-10李磊虎
李磊虎
摘要: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上,2020年将再创新高,达874万人。2020年,不仅宏观经济产生较大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就业建议
一、前言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是我国就业岗位中十分重要的就业群体。促进高校毕业生的良好就业与创业,对于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2020年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以往出现了非常大的不同,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对于2020年之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各种困难,如何保证其顺利实现就业是摆在毕业生、高校甚至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第一,市场招聘需求下降。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3000万,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这类企业吸纳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然而2020年,2/3的中小企业只能生存2个月。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从2020年1月1日起至今,已有逾750家企业发布破产公告,该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然而这类中小企业又是招人用人大户,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人工成本占比较高,这种经济形势下使得很多企业只能通过减少人员招聘来维持正常运营。
第二,线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复正常运作。许多线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复到2020年之前的正常运作状态,许多人力资源市场尚未开放,线下招聘会也没有如期召开。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多以线上招聘为主,求职效果不如以往。
第三,出国留学暂缓学生和留学回国毕业生加重就业总量压力。上半年,一些国家的领事馆暂停普通签证业务的受理,同时一些国家相继开始采取入境管制措施,这就使得一些原本准备出国深造的高校毕业生,有可能不能顺利拿到签证,暂时放弃留学事宜,转向国内就业市场,导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增加。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首先: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在择业过程中,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不少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因而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我们应该全面回顾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并与本班同学做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毕业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同时我们要努力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很没主见,人云亦云,别人觉得这个单位很好,他亦认为不错,别人说那个单位很差,他亦认为不行,患得患失,手忙脚乱,心里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人,一个掌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择业的方向,明确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因此他们在择业中,就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机会虽然很少,但他却能抓得很准很稳。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他就能很清楚各个单位的经济构架及其发展状况,能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可靠的分析和有效的判断。这样他们就能很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单位,并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最后我们要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人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致意参加面试,原本准备充分,有条不紊,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顿时心理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好端端的一个机会就这样给泡汤了。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绝不能一味高挑。
第三:从社会方面来认识一下,就业人数激增与就业市场达到超饱和状态的矛盾,高等学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矛盾等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问题的探讨,建立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体系,建立有效的职业辅导支持系统等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办法。
最后,面对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我想只有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消除就业心理障碍,顺利就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彦林、马莉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就业质量研究--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2).
[2]包艳华,马永红,Ulrich Teichler.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探析[J].中国大学 教学,2018(07).
[3]馬永堂,徐军.发达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