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塘街:“小点”江湖,地道风味

2021-09-10

现代苏州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点苏式山塘

成形于唐朝的山塘街,店肆林立、会馆齐聚,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不断叫卖的铺子,摩肩接踵的百姓和游人,千百年来,这里熙熙攘攘从未停息过。

白墙被岁月和风雨浸润后,便是水墨般的江南。当脚步穿梭在山塘街的青石板上,你的心可以领略姑苏人家的市井烟火,同时你的胃也能感受到,不变的老街上,那些不变的姑苏味道。

一座新民桥,把山塘街分成截然不同的样貌:一面繁华,一面市井。当游客啃着鸡爪,占据新民桥东的山塘街头时,真正的老苏州可都在桥西吃点心呢。

大阿二生煎铺

上世纪20年代的苏州,茶商众多,人们都喜欢去茶馆坐坐,而这样的文化便催生了茶點心的出现,也就是生煎包的雏形。当时,苏州的生煎就是底部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内有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和我们现在吃到的没有太大差别。“皮薄不破又不焦,二分酵头靠烘烤。鲜馅汤汁满口香,上嫩下脆食中宝。”是对苏州生煎最贴切的形容了。

在苏州生活准则第一条,万物皆可甜,包括生煎。很多没尝过苏州美食的游客,都难以接受苏州菜里的甜味,但生煎却像是个例外。许多外地人在尝过苏州生煎以后,都忍不住惊喜地说,他们从生煎这种食物里,体会到了苏州人口中的“鲜甜”滋味。

“大阿二”的名字在苏州响当当。它家的生煎个头不小,内馅格外饱满,汁水也饱足,性价比很高。

朱新年点心店

光顾朱新年点心店的正宗吃客都怎么点单?他们会点上些馄饨、生煎、小笼、苏式面等等,但唯独口味丰富的苏式汤团,是每次一定要来上一份的。

作为镇店之宝的汤团,全都是阿姨们手工现包出来的,捏面团,放馅料,几秒钟便能搓捏成型。芝麻馅,豆沙馅,鲜肉馅,萝卜丝馅,一天吃一种口味,都不会腻。软软糯糯甜甜,充满浓郁江南风味的水磨挂粉汤圆,非常符合老苏州的口味。

据说,做汤团的手艺是从祖父那一辈传下来的,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荣阳楼

苏州的糕团老字号,一只油汆团子流传百年,色泽金黄,外脆内糯,香味沁脾。每天只有晚来买不到的顾客,没有卖不完的早点。没买到油氽团子?对不起,明早再来。

糍毛团,也是苏州“团子”家族中很经典的一位成员。因为外表的糯米贴着面团,样子很像糍饭的刺毛而得名。

正儿八经从老店出来的苏州小馄饨,也像是注入了姑苏老城的灵魂力量。它们的面皮与其他店铺的有些不同,微微透着碱黄,很有种岁月感。

蜜糕之中,花香,坚果香,总是纠缠相融。咬下一口品尝,桂花香又在舌尖渐渐被蜜糖的甜取代,那软绵绵的口感,堪称享受。

还有排骨面、阳春面、生煎、汤包……说是在这里可以“吃出整个苏州的早点”也不为过。开店120多年以来,荣阳楼仅山塘街这一家,别无分号。

北浩弄牛肉包子

一家开了六十多年的牛肉煎包老店。店里只卖三样东西:葱油饼、牛肉锅贴、牛肉煎包。葱油饼每天早上六点开始供应,卖到十点左右,下午两点开始出炉牛肉锅贴和煎包。牛肉煎包外皮金黄酥脆,中间松软,牛肉馅多汁有嚼劲,还能吃到筋,纯咸口味,并不是苏式的甜口。

马栋佩烧麦

店主马阿姨是苏州本地人,原本是在山塘偏僻的一角开了一家叫“老苏州烧麦”的店。每个烧麦有掌心大小,胃口小点的来上一个就够了。面皮薄而有劲道,蒸熟后的烧麦透过皮就可以看到一粒粒鼓出来的糯米馅。咬上一口,糯米蒸得刚刚好,软糯而又粒粒分明。咸淡适中,略带点苏州人爱吃的甜。

山塘街即将新添一座地标建筑“海市山塘”。项目定位是一座集中展现苏式文化生活的沉浸式江南水乡街区,将传统姑苏文化、山塘市井生活气息深度还原,以茶酒雅集、深夜食堂、花园酒吧等现代的设计手法展现。位置就在山塘街45号,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亮相。

猜你喜欢

小点苏式山塘
走过御碑亭,踏寻从山塘到虎丘的七里诗意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即将开启!独墅湖边的“新苏式”工作
金山廊下 古朴山塘
明代苏式家具设计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永远的小点
吴小点的克星
变成小点
七里山塘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