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创造
2021-09-10张安琪任佳
张安琪 任佳
摘要:《钢琴少年》为2017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从德国引进的钢琴教材,由德国音乐教育家、钢琴家汉斯-归特-霍尔曼Hans Guenter Heumann创作的一套针对于钢琴启蒙阶段的儿童。本文以《钢琴少年3》为例,通过对于教材中手指位置的扩展、音程、音阶三个模块的分析,进而对于整本教材中的教学进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钢琴少年 钢琴教学 钢琴启蒙
《钢琴少年》是由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汉斯·归特·霍尔曼Hans Guenter Heumann,在其十多年的钢琴教学法的研究以及教学经验、创作和编写了大量的国际专业出版物的基础上为儿童所创作的一套针对于4~7岁初学钢琴的小朋友的钢琴教材,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儿童的创新能力为原则,培养儿童的综合音乐素养。这套教材最早出版于德国朔特音乐出版社,201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携手贝德教育集团引入中国市场。本教材现已经出版4本,每一本又分为:
1.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他三册均为补充。
2.重奏,设计了14首有趣的作品,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演奏,对课程分册的补充,紧跟课程教学内容,巩固学生演奏技术。
4.乐理,对于课程中所学的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
教材在网站上(www.piano-junior.com)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了一系列与教材相配套的免费资源,本文以《钢琴少年3》为主对其课程进行解析。教材一共分为15个单元,每个单元讲解的内容不同,可大概分为5个模块分别为:手指位置的扩展、音程、音阶、和弦、踏板。本文将对其前三个模块对其解析,对于每个单元设计练习曲和乐曲对于其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
一、以阶段性为导向的教材编写
儿童身心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性量变走向飞跃性质变的过程,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体现出阶段性特征。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为4个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动阶段(2~7岁)、具体运动阶段(7~12岁)形式运动阶段(12~16岁)。这些儿童发展分期,不但为教育者提供了对儿童认知能力相关的认知,还提供了进行训练的最佳年龄,对于钢琴教材的编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少儿钢琴的启蒙大部分集中在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产生了人类特有的语言思维,可以将词汇与动作进行关联,虽然在该阶段的儿童可以将思维与动作分离开来,但仍受制于直观形象,只能专注刺激场景的某一方面,注意力并不稳定。《钢琴少年》教材的编写,恰恰注意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及认知心理,以儿童阶段性特点为编写指导,更加有力于钢琴的教学。[1]
(一)以手指位置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方式
钢琴启蒙初期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随意性和具体性,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刺激,同时不具备大量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启蒙早期一般会在有限的知识领域内,对于同一知识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刺激。当教学进行到第三册,儿童一般已经进入小学,学龄前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于本阶段,因此在原有的手指位置上进行扩展学习,培养儿童对于键盘的新的认知能力。[2]
在手指位置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入门阶段的学习,儿童对于中央C为中心的手指位置已经十分熟悉,继续学习原有手位只会让儿童对于手位产生固定思维,因此此时进行钢琴手指位置的拓展非常有必要。教材中以《月亮升起》及其变奏为例,编者创作了以大指在小字一组f的手指位置,告诉小朋友们手指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演奏作品为宗旨,进行合适的调整。
(二)以扩展音区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儿童对某一事物建立起最基本的认知水平阶段后,这一能力会不断发展提高,这是儿童认知水平发展的一大特点。编者在编写过程中结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特点以及实际的教学经验。在经过前两册的学习后,儿童能够熟练掌握中央C以及周边的音,对于音高等有最基本的认知概念,因此在本阶段对于音高的学习进行扩展。同时不同音区相同音高的学习可以刺激儿童的听觉能力,增强辨识能力,对于音高概念有进一步的感知。[3]
在本教材中将高音区的音符扩展至g2,教材中选用作品《小步舞曲》《小奏鸣曲》两首作品,讲授e2、f2、g2三个音符,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以学习过的c2、d2为主导进行扩展式讲授,在复习c2、d2、的同时學习新的音符。在分册《重奏》中增加乐曲《急板》《德国舞曲》《快板》对于其音符进行巩固学习。
(三)以音程扩展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方式
由于在学习前两册的儿童一般为4~6岁,年龄较小,手指发育尚未完善,跨度小,学习演奏六度至八度音程较为困难。在经过两册学习以后,从学龄前逐步进入小学阶段,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使儿童思维水平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提升,思维上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概念,对于符号的记忆、局限的记忆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更复杂的音程知识学习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对于本阶段的儿童来说,认知水平和生理条件的发展使得儿童接受大跨度的音程学习相较来讲较为容易。由于建立了一些基础的音程概念,具体运算阶段思维上的可逆性特点,在本阶段适合积极利用顺向迁移,利用前一阶段跨度较小的音程知识影响本阶段跨度较大的音程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儿童较快的接受新知识的学习。[4]教材中音程的学习分为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的学习两种。六度和七度音程的学习主要以和声音程为主,八度音程主要以旋律音程为主。
以《钢琴少年“酷”爵士》为例,左手的伴奏音型既有二分音符的和声音程(以1、2、3小节为例)也有四分音符的分解旋律音程(以第9小节为例),能够充分的让孩子们认识到不同种类的伴奏音型和和弦状态,同时也能让孩子们感知不同伴奏和弦所造成的音响上的不同。
二、以创造性为导向的教材编写
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一种具有创新思考的思维形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在一次次认知活动中不断累积提升。在经过学龄前阶段后,本阶段的儿童大多进入小学进入,正式进入学龄期,系统有规划的小学生活会从环境的角度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具有社会性与目的性,在记忆中虽然依旧以无意注意和机械记忆为主导,但是已经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理解性思维过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加速儿童的思维方式向下一阶段过渡。由于机器制造业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当代的社会生活中,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基本被机器所取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人类越来越注重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由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教师和家长也逐渐意识到这种能力对于儿童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契合本阶段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音乐这个创造性学科,教师应该利用好教材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认知活动,刺激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在儿童的教学过程中,在本教材中设计了以学习创作旋律,学习简单的创作方式等模块培养儿童在音乐上的创造思维。[5]
(一)以学习创作旋律为引导的音乐设计
一个朗朗上口的旋律能够激发儿童学习一首钢琴作品的兴趣,引导儿童改写旋律的過程中,可以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对于节奏和音符的感知能力。由于考虑到孩子实际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在教材中编者会给予儿童固定的音域和一定的提示音帮助儿童改写、设计作品。
为了激发儿童对于作品的设计,在乐理分册中增加了旋律的改写,以改写节奏、增加或减少音符,构写音程等简单的方式,给予儿童对于创作旋律一种最基础的认知。以《月亮之光》为例,原为4/4的旋律让儿童改为3/4、2/4的旋律,同时自己添加速度标记、力度标记、节拍器标记、小节线、反复记号、乐句标记等等。让小朋友感知旋律和节奏变化的同时,对于作品有自己的设计,以及自己的理解。
(二)以学习简单创作方式为引导的音乐设计
在学习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理解作品,同时拥有演奏的技术能力和音乐作品的深度理解能力,解决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性理解和演奏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才能够呈现出带有立体性层次感的音乐作品,同时使得听众对于音乐作品某些特殊符号有一些认知。[6]
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手法不仅仅能够让儿童学习写作,拥有创作一些简单的乐曲的能力,还能够让儿童从创作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对于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乐理分册《泪珠》为例,在作品中,作者给予动机,引导孩子使用模进的方式进行填补空白的旋律,整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儿童创作完成整首作品。
(三)以学习简单的复调创作为引导的音乐设计
学习复调音乐是学习音乐一个不可跨越的模块,在儿童初期启蒙的课程中一般较少涉及复调课程。相对于主调音乐来说,复调音乐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们来说总是难以理解的。但更早的接触和认识复调音乐能够帮助儿童理解和演奏主调音乐。
考虑儿童的实际演奏水平和写作能力,在本教材中也只是涉及到简单的模仿写作,为了帮助儿童们更早的年龄接触和理解复调音乐。以乐理分册中16页《模仿我做的一切》为例,作品主要以模仿复调的形式为主,以右手高音声部模仿左手低音声部的形式为主,编者引导孩子补全空缺的小节,让儿童认识到复调音乐的形式,以简单的方式引导儿童创作复调音乐。
三、以实践为导向的教材编写
在音乐表演学科中,与他人合作也是举足轻重的一项技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作品的演奏技术之外,每位学习钢琴演奏的学习者也要掌握与他人合奏的能力。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应该在学习钢琴演奏之初就开始训练培养这种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在钢琴启蒙之初精进技术,同时也可以培养儿童的练耳能力。[7]
在学习演奏初期,重奏作品一般都以旋律和伴奏的形式为主,这种简单的形式。可以让儿童更快更容易的接受重奏这种演奏形式。以重奏分册中作品《鬼屋》为例,第一钢琴主要以八度分解音程为主,节奏上主要为八分音符节奏,第二钢琴主要为第一钢琴的低音铺垫,在左手的声部以二度音程为主,大量的不协和半音,营造出诡异,阴森的音乐性格,符合《鬼屋》的音乐主题。在技术上,作品中,主要让儿童掌握八度分解和弦以及跳音的演奏技术。在合奏能力的培养中,作品高低音区层次分明,可以增加儿童演奏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不同音区的声音质感,提升对于音乐色彩的感知能力。
还有另一类重奏作品,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二人合作时以“对话”的形式为主,不分旋律和伴奏。但是在钢琴教学启蒙之初,此类作品涉及较少。这类作品对于儿童来说不容易理解,演奏技术较为困难,合奏时作品难以成型,实际演奏时容易让儿童失去兴趣。一般为中高级学习者才会学习演奏的作品。
结语
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帮手”,一本优秀的教材能辅助教师用最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钢琴少年》以其特殊的教学理念进入中国市场,不管是对于中国的钢琴教师、还是琴童都有参考意义。编者在考虑儿童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教材每一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编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去激发儿童对于作品的创新与设计,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对于琴童对于合作、练耳、音色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琴童通过创作、重奏、演奏技术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学习,以及教材中特殊的作曲训练和多样性的乐曲中,大大激发其对于钢琴乃至整个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晗.现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2004.
[2]张瑾.中美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陈梅香,杨小玲.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01):72-76.
[4]陈梅香,杨小玲.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01):72-76.
[5]同[1]
[6]劳麒谆.浅谈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教育改革对儿童启蒙钢琴教材的影响[D].上海音乐学院,2015.
[7]陈琴,庞丽娟.论儿童合作的发展与影响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