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策略探究
2021-09-10李惠珍
李惠珍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数学活动重要组成的部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展开有效动手操作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策略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活动开始。”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直观,能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然而,现在越来越重视的动手操作活动,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师者反思,探索出有效的动手操作策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当前小学动手操作存在问题
(一)动手操作吸引力不足,动手能力差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的兴趣,大大高于动手实践的兴趣,娇生惯养也造成动手实践能力差。
(二)课堂中动手操作的现状
1、课堂秩序怕失控,动手操作“失宠”
课堂上尤其低段,很多教师不愿让学生动手操作,原因怕课堂纪律乱,吵,纪律难控制,而且低年级不熟练操作,动作慢,影响整节课效率,教师怕完成不了预期的教学内容,导致在教学中省去了动手操作环节,直接由老师讲解新知,告诉其答案,使动手操作“失宠"。
2、动手操作走过场,流于形式,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有动手操作环节,但只为做过样子,完全没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自主探究新知,而是跟着老师指令,一步一步操作完成布置的任务。
3、教师指示不清,收效不佳
每次的动手操作前,教师都应该有明确的指示,操作的目标。特别是低年级,要让他们知道动手操作的目的,探究什么内容,要让他们一边操作一边把操作的过程说给同桌听,而不是把学具当做玩具,在课堂上玩。
二、小学生动手操作策略
(一)诱发动手操作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求知欲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后,才会自觉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其中。特别是低年级,要让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教师就要诱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可以利用数学活动课播放有关动手操作的小视频,激起他们跃跃欲试的情绪,让他们有能成为动手操作“小能手”的信心。 还可以放映一些用小棒或各种图形拼摆成的数字图案,图形图案,动物图案等等。加上老师语言的诱导:“爱动手操作的同学都会变聪明,变聪明的同学都能摆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动手操作的念头。例如,用小棒可以摆数字1、2、3……,用小棒可以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要求他们增加、减少或移动小棒变成另一个数字或另一种图形,手脑并用的同时,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在教师的诱导下,家长的配合下,让他们渐渐远离不利于学习的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让他们爱上动手操作,玩中学,玩中养成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深挖教材内容,不让动手操作“失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而小学生的思维也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只有亲历动手操作,亲历知识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新识。例如,《十几减九》这两节课例对比。第一节是听同年级老师的课例,设计导入很精彩,学生也很感兴趣,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十几减九等于几?”也展开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了一种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的想法:因为9+6=15,所以15-9=6。但后来无论老师怎么样提问:“你还有其它想法吗?”全部学生都沉默了,有的低下了头,有的摇头,没有一个学生能说出老师预设的想法,老师只好把其它的计算方法告知了学生。第二节是我设计的课例,开头成功吸引了学生兴趣后,在探究“十几减九等于几?”设计了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用小棒来摆一摆、想一想,并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算法,互相启发,激活思维。学生在教师的掌控和适当引导下,在操作活动中感悟出十几减九的多种计算方法:数一数,一个一个地减的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平十法。由此可见,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每一节备课工作,深挖教材内容,掌控课堂,不能让动手操作“失宠”,要让它成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途径之一。
(三)设计有效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重视,教师都会设计让学生“动动手”、“动动口”的教学环节。但许多老师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分数初步认识》同课异构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都设计了动手操作环节,都为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第一位教师要求学生把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用笔涂出其中一份,说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第二位教师是这样要求的:“你能通过折一折,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吗?说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两节课都有相同的教学环节,相同的一种学具,但教学效果大大不同。第一位教师的课堂,学生很快说出结果,但学生只是“操作工”,所有的活动都是跟着老师指令进行“道具”操作。教师的脑,学生的手,学生的数学思维被教师限制了,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也是处于“机械”状态。第二位教师的课堂,學生是“探索者”正方形纸在他们手中玩出不同的花样,学生的思维也在不同的操作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自主探索出多种正确答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和数学思维紧密联系,才能达到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动手操作,创设动手操作氛围,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习惯,让学生体会到在操作中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让动手操作真正点亮我们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杨艳秋 数学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06)
[2]李星云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之小学数学操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广西教育 2008(07)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