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管理

2021-09-10张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肺炎新冠

张峰

摘要:新型冠状肺炎的出现,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新冠状病毒的进一步扩散,从2020年初开始,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暂停授课,纷纷开始在线授课,而应届毕业生也因为疫情的原因,找工作变得更加的困难。本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管理,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对策。

从2019年底开始,新冠肺炎从武汉开始蔓延开来,因为临近年底春节,“春运”的大流量人口流动,使得疫情迅速在中国乃至世界蔓延开来。到现在为止,虽然我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其他国家的疫情还处于大面积爆发的状态,境外病毒携带者的进入依旧会对我国的疫情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黑龙江、北京等地区,都出现了小范围的疫情二次爆发。高校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来自中国各个城市的学生,还有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留学生。疫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本文针对疫情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深入性的探析,重视疫情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情绪、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调节到最好的状态。本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展开了调查。

一、新冠疫情概况

在2019年,武汉出现了一种新型病毒,在2020年2月初被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暂时叫做“2019-nCoV”。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政府正式实施“封城”,并且全国各个省市都启动了一级预警响应,各个地区的人流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不可以随意的流动,需要凭借一定的许可证明才能够正常出入,这就对整个消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春节后,全国企业并没有正常的运营,除了一些维持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工厂,其他工厂都停工停产,这就造成整个市场经济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虽然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开始慢慢的复工、复产、复课,但是从全球的疫情防控情况来看,新冠状病毒依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的蔓延。截止到2021年的2月25日,全球累积确诊人数为24,724,929人,总死亡人数已经高达2,521,354人。新冠状病毒作为一种传染性的客观实在,会随着人口的流动而进行传播。想要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工作,还要对疫情进行严格的控制,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因此针对新冠状病毒疫情的控制应该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本国的疫情情况去做出针对性的防疫对策。

二、新冠疫情期间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情绪波动大,容易焦躁

在新冠疫情期间,高校学生的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跟疫情刚刚爆发想对比,学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明显减少,但是学生的心理情绪波动仍旧比较大。在调查中,9.8%的学生表示愉快,15.50%的学生表示自己容易暴怒,8.11%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冷漠,还有65.8%的学生表示受到疫情影响,对出行比较恐惧,担心自己的自我保护工作不到位,尽管已经戴了口罩,做了防护措施,但是仍旧会担心自己会被感染。尤其是出现发烧、感冒等症状的时候,就会特别的害怕。还会觉得自己的发烧症状符合新冠肺炎的症状,多次的在网络上查找关于新冠肺炎的症状。

(二)学业受到影响

在新冠疫情期间,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22.7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增加,45.3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大大降低,31.8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跟以前一样,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如图2。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被大大的分散,主要关心什么时候开学,在回学校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危险,自己的安全有没有办法得到保障。一些学生表示,由于疫情原因开设了网络在线课程,但是由于是在线学习,学生的自控能力大大的降低,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没有心情学习的情况,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

(三)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

在调查学生中,22.79%的学生表示疫情对就业没有太大的影响,77.21%的学生表示疫情对就业影响特别大。近几年来,由于经济下行等因素,大学生就业本就十分困难,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874万人,跟2019年相比增加40万人,再加上受到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影响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变得越发严重。现阶段,春季招聘已经到来,不过因为疫情原因,许多企业经济不景气,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招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大大减少,毕业生就業压力也越来越大[1]。一些学生表示,在疫情出现之前已经跟用人单位达成合作,不过由于疫情原因,用人单位开始裁员,面试计划也随之出现变更,就业变得十分困难。

三、新冠肺炎期间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冠疫情期间,学校辅导员及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发现学生的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首先,高校需要将心理咨询加入党建思政工作当中,将心理咨询跟思政教育以及学生的就业指导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负面情绪。其次,学校要举办多元化的网络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减少焦虑、害怕等情绪的出现,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活动当中,对学生起到激励的效果,例如新冠疫情防控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抗疫情,走进社区活动等等。最后,在之后的高校教育当中,应该开设关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去设置具体的公共危机处理课程。

(二)创新教学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高校的教育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冲击,高校教师需要以这次疫情为契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将信息技术跟教育教学深度结合在一起,实现高校学习模式的创新变革。高校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教学的操作模式,通过“智能+教育”的形式,使得MOOC、智慧树等优质课程平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代表性强、数量充足的在线课程资源,提升所承担课程建设水平,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打造课程教学新形态,确保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2]。除此之外,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当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有效的监督、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约束,确保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

(三)关注重点群体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等问题,应该是学校关注的重点。首先,高校应该选择多元化的手段,确保学生的毕业答辩、毕业鉴定等工作不受到疫情的影响,正常的开展。将毕业生招聘、签约等期限进行延长,已经毕业但是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可以把户口以及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机会。其次,高校应该努力促进网上就业活动的有序进行,利用视频面试、空中双选等方式,确保春季校招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打破签约“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3]。除此之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学校中的特困生,帮助他们解决由于疫情在学习以及生活当中出现的经济困难,通过建立特困生档案,实施贷学金、资助金、奖学金、缓减学杂费制度,以及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进一步解决好特困生在疫情期间的特殊问题,例如可以增加疫情志愿者岗位,扩大勤工俭学的岗位数量[4]。

综上所述,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让学生普及关于新冠疫情的相关知识,构建有效的保护机制,避免学生群体出现过度应激反应,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学习、就业等不会受到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史慧玥, 焦丽颖, 高树青,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变化趋势探究[J]. 心理学探新, 2020(002):105-110.

[2]胡静敏, 陆云, 朱娜. 居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生活方式及学习能力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J]. 心理月刊, 2020(17).

[3]宋敏, 梁志勇. “戰疫”行动中的工作团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学生工作管理团队的组建与运营[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010):73-73.

[4]张平.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专业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压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满意度的关系[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38卷24期, 142-145页, 2021.

[5]李玮, 赵娜, 艾华,等.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学生应急管理模式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 中医教育, 2020(03):23-26.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毕业生肺炎新冠
来势汹汹的肺炎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