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听障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2021-09-10徐琼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学习困难身心健康

徐琼

摘  要:听障学生是指听力方面有一定障碍的学生。先天的听力缺陷和后天的听力损伤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某些变化。教师了解和掌握听障学生的身心变化,可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使其形成较为健全的心理人格,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听障学生;学习困难;身心健康;无障碍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033-03

一、听障学生的身心特征

听觉是人类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听障学生由于听力受损,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但是听障学生的其他健全感觉,例如嗅觉、触觉、视觉等,会弥补听觉障碍带来的影响[1]。相较于其他感觉而言,视觉补偿作用最大。通常情况下,听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对事物进行观察。越是听力损失严重的,越需要以目代耳,来自视觉、触觉、振动觉等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相比语言教学材料,彩色绘本、活动教具传递的内容更加有效,因为语言材料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的韵律、声调和感受是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所以不太容易记忆和理解,再现也不够完整。

跟普通学生相比,听障学生获取信息少了最简单直接的“听”这一渠道,直接导致信息接收不平等,类似于传播学中的“知识鸿沟”。知识鸿沟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能更快地获得信息。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他们就相当于该理论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速度慢、内容不全面。

二、听障学生学习中的主要困难

(一)心理因素方面

首先,听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依赖心理。因为自身无法接收外界声音的关系,缺少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主要依靠视觉获取外界信息。长此以往,会形成固有的思考模式,在考虑有关问题时较为直观,不能够对某一问题发散思考,举一反三。以数学为例,听障学生习惯于应用教材公式进行解题,对教材例题中的解题方法进行套用与复制。长此以往,解题手段越来越依赖于例题与教材,一旦脱离教材将会导致自身解题思路被打乱,无法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当中。

其次,听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自卑心理。无论是学习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缺陷带来的痛苦,还要承受部分因社会上异样眼光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产生自卑心理[2]。听障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攻克学习方面的困难,还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听觉方面的劣势,听障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听懂、理解老师的语言内容,导致对问题的反馈比较滞后,学习掌握情况方面比他人落后,易产生不自信、态度消极的负面情绪。

最后是迷茫心理。迷茫心理存在于每个人的不同阶段,不论是普通学生还是听障学生,在对学习内容不理解或处于人生选择交叉口的时候,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充满迷茫。听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学习进度与效率和普通学生相比有明显差异,他们对学科知识系统缺乏足够理解,不能完整地理解这些知识,这在遇到难点时表现为找不到突破点。时间久了,听障学生会对学习产生畏惧,慢慢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迷茫。

(二)生理因素方面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运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辅助教材内容,将语言作为主要输出方式,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促使学生学习难度得以降低。但是对于听障学生而言,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够依靠眼睛接收信息,存在一定片面性,无法有效地全面把握相关知识。普通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沟通交流的方式查漏补缺,但对听障群体而言,自身缺陷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学习进步。

三、应对策略

柳树森老师编著的《全纳性教育导论》一书中说道,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即不仅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3]。全纳教育强调的平等不是追求绝对的平等,而是强调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的学习方法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况来调动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克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自卑、迷茫、逃避等负面心理,培育健全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将“听不见的声音”转化为“看得见的音符”,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4]。

(一)无障碍教学

“无障碍教学”实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一種理想化的状态。具体是指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全方位发展之下,利用不断发展进步的科技手段,达成“无障碍教学”和“无障碍学习”。“无障碍教学”是指无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之间的障碍、无教学互动的障碍、无教学创新的障碍等;“无障碍学习”包含无知识认知障碍、无学习兴趣障碍、无学习方法障碍等,可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和传输方式,消除因经济水平、教学资源、师资水平等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

“无障碍教学”项目起源于1988年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和IBM华生实验室开展的一个联合研究项目。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将语音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例如手语、唇语,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来获取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这类方式存在复杂与延时的缺点。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可以作为听障教学的有效工具[5]。“无障碍教学”模式可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将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讲的内容全时、快速、准确地同步译制成文字,输出给学生,加快学习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教学障碍。

(二)文字+图像教学模式

“文字+图像”模式可以称作信息图InfoGraphi模式,主要借助图像的张力让生硬的数据和晦涩的知识点显示出趣味性和生命力,让阅读者轻松地阅读和理解,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积极性和兴趣。图像的展示弥补了一定的视觉刺激,图文并茂的课件或读本,阅读起来更加轻松和易理解。

首先是 PPT教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文字加图片或视频的教学模式就是PPT课件的展示,运用一定的图片解释相应的文字内容,将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制作成视频,更具趣味性和说服力,还可以形象地展现在课堂上无法实际操作的内容。PPT教学能较直观地展示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和文字的解释,学生易于理解,教师易于讲授;视觉化的内容更加充实饱满,画面展示具有连续新,往往是一个画面紧接着另一个画面,内容的叙述更加充足、生动。课后听障学生还可拷贝视频材料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对于难点重点可以暂停,然后思考,进而完美掌握知识点。

其次是绘本教学。绘本即图画书,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只是讲故事,学知识,还可以全面帮助学生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人类的所有文明都具有图画叙事的传统,文字也起源于图画,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都存有历史留下的图画:如岩画、陶器绘制、壁画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用图画叙述事件的记录。总体而言,这些插图,都具有说故事的能力。绘本所具有的叙事特点,能够较为完整地讲述一个或多个知识体系,对听障学生而言,相比单一的文字叙述,通过绘本能够更加完整和准确地理解其内容所表达的感情、情景、意义等,对理解知识、培养健康的心理态度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6]。

最后是场景式。场景式教学即借助多媒体资源,以情景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能力的内外因素,把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育,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以《骆驼祥子》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安排学生分配文中角色,学生以教材为蓝本,融入自己的见解,让沉闷的讲台变成灵动且有互动的“舞台”。学生在表演中掌握了基本知识,场景的设置补充了语言的缺憾,让听不到的声音被看到、被感知。

四、结语

听障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缺陷,较同龄人相比,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遇到困难,要达到目标需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生理缺陷这一客观存在的因素难以改變,健康的心理态度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配合,塑造其健全的社会人格,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教育者而言,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关注听障学生学习成绩外,还要注重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去尝试,去沟通交流,与社会接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差异,耐心引导,拉近师生的距离,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琨. 浅谈听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应对措施[J]. 新课程(中学),2019(07):23.

[2] 崔建华. 听障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与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9(13):36-37.

[3] 杨惠英. 浅谈针对听力障碍学生的教学方法[J]. 中国教师,2014(18):42-43.

[4] 吴铃. 聋人书面语学习困难的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7(05):33-37.

[5] 孙继红,田舒徐,刘宇清,等. 基于移动终端的听障儿童手语故事教学探讨[J]. 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5(07):58-63.

[6] 刘云艳,刘婷,周涛. 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J]. 学前教育研究,2011(08):50-54.

(荐稿人:董亮,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学习困难身心健康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高听障学生注意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