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培养文化自信
2021-09-10郭艳
郭艳
摘要:对历史文化传统经典的学习、认同和尊崇正是中学生文化自信的源泉。本文基于学校语文拓展课程中开展的一系列国学经典讲解课程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拓展课程;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文化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从未枯竭,也从不曾中断,其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一种文化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民族须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形成一点点传统,须相当丰厚的传统经过那些大智慧的人长期的经营与整合才能积淀起一点点文化。这样的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应当自豪礼敬,更应当传承发扬。
年级组开展了国学文化系列,如“说水浒”、“论语之我解”“庄子其人”等等。结合语文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学知识,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他们对古圣先贤充满仁慈和富于智慧的学说发生兴趣,以便他们将来对社会、国情和人生能够有一个正确认识,做一个有人文修养有道德尊严的地道中国人。
本文就国学拓展方面作一点探索和思考。
一、以中考必读名著为依托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
相对来说,学生对明确要求的中考必读名著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就四大名著而言,目前我们中考要求是两部:《水浒》、《西游记》。在这两部的基础上可以延伸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代经典小说或戏曲作品为主要内容进行国学教育。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既个性鲜明又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的人物形象,其中令人称道的是“三奇”。这些内容是学生在影视中都有一定的了解,也是他们感兴趣的。小说的主题是复杂的,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通过这样一些形象表达了中国人民千古一贯的反分裂求统一的美好愿望。
部编语文教材重新收录了《红楼梦》中“刘姥姥游赏大观园”,我们的拓展课内容就可以对《红楼梦》的整个故事框架、人物关系、经典章节作一些讲解。或者还可以在第五回中做做文章,详细解释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以及演绎红楼梦的曲子,希望学生阅读时能留意到小说中的诗词曲赋。
《三言二拍》、《隋唐演义》、《镜花缘》等等的加入可以有一个“明清小说系列”,分类作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都很有可读性,有丰富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不仅给学生理出整体框架,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明清小说体系,教学内容系统清晰。
二、从生活出发,用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学就其内涵而言博大精深,就其外延来说无限宽广,涉及到学术、文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首先,可以设置服饰文化为专题内容进行国学教育,沈从文先生就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从我们先祖用兽皮或树叶制作的最早的衣服,经由天玄地黄,襦裙裘铠,胡服骑射,唐装明装,最后发展到今天包括西服旗袍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从舜帝的“十二章”到明朝以后的用花纹图案来表示各级官品的历史知识和服饰文化中,告诉我们什么是“布衣”,什么是“白丁”,什么是“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以及俗语何以对官阶小或地位低的人哂之为“呒啥花头”。这些都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改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人穿在身上的衣服不仅为了御寒,也不仅为了道德的和审美的需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
再比如:通过丧葬文化的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与服饰文化一样,众多关于“死”的说法,也可以让我们从一个很特殊的角度了解到古人森严的等级制度。通过丧葬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文言课文时能更顺利一些,遇到一些常识性的语句可以少绕圈子;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状况,感受古代传统礼仪,熟悉古代的一些民族传统。
还有酒文化、茶文化等等都可以纳入课程内容。
三、关于儒、道以外的释家,学生很陌生,我们可以古诗为基础稍作一点禅诗欣赏
有些禅诗我们本来就非常熟悉,只是没把它当禅诗读。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
王维被称为“诗佛”,本篇是以动写静的佳作,表现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幽寂之境。首句写觉出桂花在飘落,起笔就突出了环境静之极,禅心闲之极;月出惊山鸟句尤为绝妙,月光似乎是忽然出来的,它的光芒只是柔柔地照射,并无声响,却惊起宿鸟乱飞,更是以动显静的卓越表现。此空静至极之境界显然正是诗人心境的显现,也是一种禅境。
四、国学拓展课在有限的时间里需使用最有效教学方式方法
每周的拓展课是国学的主阵地。不过有的课文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国学教材,例如九年级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注解简单地介绍了“格物致知”出自《大学》,此时引导学生稍微深入一点了解《大学》就显得很适时。还有入选教材的《诗经》两首:《关雎》、《蒹葭》,我们完全可以对顺势从课堂到拓展课做一组《诗经》系列。在选用材料上只能是那些最经典的东西,但尽量地使之形成一个小系统。
很多国学经典同时又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适合声情并茂的诵读,在诵读中可以增强古文语感,更可以增进对经典的领悟。经典中有很多貌似自相矛盾之处,这时仅靠逻辑思维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我們的灵性和悟性,多诵读就可能将其激活,从而达到国学学习跨越式的长进。
我们讲解国学经典,在强调诵读的同时,多做训诂和句读的释疑,淡化输入式的主观评价;遇有疑难和不好解说之处,多展示不同注家的说法,一定要避免望文生义,更不能主观推测,说明教师自己的倾向性时,也要充分解释理由,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时,积极鼓励的同时要引导他们陈述理由,不唯一,不盲从。
以满腔的热忱去感染和鼓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以更丰富多彩系统的课程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不但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国学素养,而且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每周一次的国学拓展课内容,定能春风化雨在学子们心里滋养着那颗小小的国学种子。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2000. 上海教育出版社.
[2]魏净《国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2016第三期 《西部素质教育》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