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1-09-10穆阳蕊吕国辉

科技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穆阳蕊 吕国辉

摘要: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相遇开始,对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然后详细说明了其融合的必然性和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优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引言

马克思主义最早时期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大量批判性实践不断继承和研究吸收了现代人类关于研究现代自然科学、思想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众多优秀成果理论基础之之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于1911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胜利时期首次正式传入当代中国,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断紧密结合当代我国社会实际和当代国情不断探索。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新的变化。

1.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遇

文化是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纵观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年累月,这些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在一次次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更新、融合。

中国从古至今,经历了古代中国的原始社会、奴役君主制度统治社会、封建制度统治社会、半封建君主制度统治社会、半封建统治制度殖民地制度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等多个历史阶段。在这些历史阶段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具有了完整的形态,其中主要内容包含了民族语言、思想观念、礼仪制度体系、思考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取向、道德职业情操、人际交往行为方式、生活中的行为和管理方法、宗教信仰、文化传播艺术、科研创新技术等各个不同层面。在这其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并且被视为引领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文化。它对其他不同层面文化发展和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逐渐传入了中國,与引导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碰撞,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都随之产生了变化。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当时的现实问题得以解决、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正向发展,让传统文化迈向了新纪元。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处在传统文化基础地位的思想观念,与马克思主义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和同源性,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历史上生根和发芽的过程十分顺利,很好地结合了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伟大理论命题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马克是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一些密不可分、难以割舍的联系,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这个议题一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同源性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先贤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说法,并逐渐成为主流,同时这与在不同民族不同时间的马克思主义有着相似的同源性;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以人为本的说法,在经历过百家争鸣的时代后,我国流传下来的文化,无论是儒、道、墨家思想,他们共同理想的社会形态都是希望天下百姓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从俄罗斯十月革命之后,开始逐渐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完全代表了广大百姓最基本的诉求。

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其社会的主体仍旧是普罗大众,由于马克思主义其思想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一致,所以才可以在近代中国,使其理论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因此才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胜利,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人的自由发展理论具有极强的契合度,并且这种人性的本质上,也具有极强的同源性。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共融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先贤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著名思想,强调了“知行合一”。也有后来近代伟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足见“知”和“行”的相对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更是基础中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融性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在这种高度同源性下,发展迅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来看,都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性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发展多年,我们不难总结出其实二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必须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块传承悠久、兼容并包的土壤上才能更好地发展。而且我国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向来是经过批判性的继承,与时俱进地发展,有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有力指导,才能使得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更多元、更符合时代、更前进,为我们更好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添砖加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是互相联系和依赖的。。

另一方面,二者又存在着对立性。马克思主义做出本土化改变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外来的文化,于传统文化而言是一种冲击。虽然二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共融性,但也存在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向蔡元培老师说过的那样,兼容并包、求同存异。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相互促进,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发展方向

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本身来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结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过程当中,根植于中国人民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的特性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就此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伟大的理论和极具指导意义的著作。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这一过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着现代化不断改进并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改造后融入中国文化的一个过程。当前,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有着威权和独特的文化地位,并且引导着中国一步步地取得令世界关注和广泛赞誉的成绩,带领着中国逐步地走向繁荣。但是中国民族优秀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相互融合,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从科学技术上,都不是非常简单的相加,而是呈现出一种有机结合的发展态势,并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社会作风。

当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系列正确路线和大政方针的正确带领下,我国不管无论是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是到人民幸福生活水平等各个社会层面均正在不断取得新的巨大进步。

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完美融合也恰恰正是实现中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紧紧围绕跟上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刚性所需。

中国向着现代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传统文化必将向着现代化进发,而能否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制约的作用。无论哪一种情况,本质上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马克思主义走向中国化的当下,一系列新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政治指导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才能走向康庄大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一直以来都处于一个不断地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要求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了高度的相互融性、同源性,促使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而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建设中国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中国传统文化得发展之路的具体形态以及面貌也越来越清晰,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共同发展,相互作用,才是未来我们所要不断坚持和修正的正确道路。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不会有失偏颇,中国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也才能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和执行我党正确的社会主义理论方针的指导和带领下,更好、更多元的發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唐小茜.中国文化的传统发展道路.《经济管理者》[J]. 1003-2738(2011)

【2】 杨静艺,杨永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法治与社会》[J]. 2020年第十期

【3】 吴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转型.《江西社会科学》[J]. 2007年第5期

【4】胡青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教工》[J]. 2020年第31期

作者简介:穆阳蕊,199703,女,汉,吉林省长春市,学生,研究生,长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猜你喜欢

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