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与DSA在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9-10冀乐祖胡月
冀乐 祖胡月
摘要:探究多层CT血管成像技术(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4月由DSA检验确诊的66例脑血管病患者,分别采取CTA与DSA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脑血管检查,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论:CTA和DSA两种检查方法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CTA具有无创性、方便快捷,可作为脑血管疾病后筛查的首选方法,而DSA的精准度更高、失误小,在脑血管疾病预防中使用效果可达到最佳。
关键词:CTA;DSA;脑血管疾病;应用价值
脑血管病是各种病因导致的局灶性脑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我国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开展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有很强现实意义。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某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66例被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将这些患者进行脑血管CTA、DSA检查产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按性别划分,66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33例,年齡30-79岁,平均(54.5±24.5)岁;其中33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33例为缺血性脑病患者;有22例患者因头痛、恶心、呕吐而入院,有10例患者因过度昏迷、嗜睡而入院。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实际情况,听从医生安排进行螺旋CT检查,再行DSA检查。
1.3 检查手段
1.3.1 CTA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从第一颈椎至颅顶,扫描方向均为自下而上。用高压注射器,团注85-100m1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流率3ml/s,多排CT准直和层厚均为0.75mm;将重建图像导入设备工作站,利用workstation 4.2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间隔0.5mm,120kV,250MAS;所有患者资料均由多位CT影像医师共同观察。
1.3.2 DSA 检查方法
检查前,患者需禁食6小时且禁水4小时。术前10分钟排去大小便。所有患者检查时均需注入40-120ml造影剂,从右侧股动脉处进行穿刺插管,进入主动脉弓造影。先进行颈部血管检查,确定有无颈部血管狭窄,随后把导管置于双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左、右侧椎动脉完成正位以及侧位高选择性全脑部血管造影。全过程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务必保持不动,避免影响成像清晰度。
2 结果
2.1 脑动脉瘤患者检查结果比较
检查结果采用Kappa数据中T检验分布分析,当1 2.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检查结果比较 检查结果采用Kappa数据中T检验分布分析, P<0.05,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2。 3 讨论 3.1 CTA与DS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检出率比较 CTA和DSA均是临床疾病诊断中有效的检查手段,对选取的患者检查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CTA与DSA在脑动脉瘤患者诊断上均出现有误诊的情况,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使治疗达到理想化状态。CTA与DSA相比较,CTA在对比剂应用时所需的剂量比DSA少。DSA检查手段灵活,是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的一种常规检测方法。 3.2 CTA与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效果分析 在选取的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中,CTA检出颅内动脉瘤33例,而DSA检出颅内动脉瘤有32例。用 Kappa数据中的T检验分布分析,当Kappa≥0.75时,T<5时,数据趋于一致性。说明CTA检查可以作为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颅内动脉瘤的微观和单方面诊断,DSA检查脑血管疾病则更宏观与全面。 3.3 CTA与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各自优势 采用CTA部分临床应用价值评估为奠基,引用大部分专家学者提出的见解,其见解为CTA在脑血管疾病检查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在当前同样可以得到推广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图像清晰度要求高,当前临床应用中依然以DSA作为诊断某类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虽然DSA认可度高,但是治疗价格昂贵,采用颈动脉穿刺并且注射造影剂,对患者身体造成潜在伤害。所以,CTA可作为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率先使用方法,DSA因其有创伤、价格较高、风险大等特点,最好不要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但在临床治疗时可作为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1] 曾进胜,蒲传强.我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演变与更新[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09):681-683. 指导教师:祖胡月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