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共青团建设中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2021-09-10贺佳欢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高校各级团委应该准确把握团员青年的群体特征,掌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困境,有的放矢;在内容构建上,应该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团干建设,推进课堂思政,加强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路径选择上,应在多方面建立良性工作机制,激发团员青年活力,增进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共青团建设;意识形态;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视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必须要为青年一代提供精神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而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尤其是广大的团员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所以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极为重要。
一、高校共青团建设中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困境
有数据统计,高校中98%以上为团员,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这些“后浪”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所以准确把握团员青年的群体特征,掌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困境,对于开展高校团建中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意义重大。
当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当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当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概念化、功利化认同现象,具体现实困境如下:
(一)西方多元文化对团员青年价值观念的冲击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广大的团员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在意识形态较量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些主要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向广大青年宣传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意识形态造成较大的影响。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长期性、进攻性和隐蔽性,而很多团员青年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被麻痹、被拉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主流意识形态共存的还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比如无政府主义等,他们有的伪装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合理内容,企图争夺舆论阵地,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误导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从而误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网络信息文化对于团员青年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信息爆炸时代,网络给了青年大量的正能量;同时,网络也会传递大量的非主流信息,这会影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此外,从紧张的高中生活到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许多人放纵时间管理,大量青年网民患上了网络依赖症,上网占据了学生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严重影响到学业水平的提升。网络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对于高校共青团的建设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高校、家庭教育对于团员青年疏于管理
许多高校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却没有与时俱进,仍然残留着过去的僵化与刻板。在意识形态教学内容上,理论性太强,课程内容空洞;而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借助于新型的社交媒体、传播媒介,凭借其娱乐性、猎奇性抢占了大学生的大量业余时间,从而蚕食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果。所以要改變思政课与专业课 “两张皮”、理论课与实践课 “两张皮”、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 “两张皮”现象。
进入大学后,父母管束相对较小,这也给了团员青年更多放飞自我的机会;其中一些团员青年初生牛犊不怕虎,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好奇,若不能及时且正确的导引,则可能误入歧途。高校、家庭若不能协同合作,则会使其偏离主流价值观。
二、高校共青团建设中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4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时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所以在团学工作上,各级团委应始终坚持重在行动、思想先行,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忘初心,积极开展党团理论知识专题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学风教育和校园文明教育等主题活动,引导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加强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重视青马工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在工作实践中,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此外,共青团应该大力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教育,积极开展“推优”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然后党员带动团员,良性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作中,共青团应该始终坚持培育“四有”新人的工作原则,引导广大青年把学习与个人品德统一起来;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统一起来。这样就能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避免在青年时期精神缺钙,并积极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也能够顺理成章地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二)加强高校各级团干部队伍建设
要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而团干部队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大力加强从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团干部队伍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宣传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使之能力素质适应工作需要。
在工作中,高校各级团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团组织要多关注青年,善于发现人才、关爱人才、锻炼人才,发掘青年团员的积极性;注意发挥团的专职干部的骨干作用。团干要充分意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一定要具有情感依赖的,这就要做到和青年团员打成一片,深入同学,力所能及的解决同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任何时候,团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在党和共青团的周围;能够引领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处理突发事件或网络不良信息时抢占先机,增强话语权,为维护学校形象尽责出力。只有提高了团学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发展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思政感化团员青年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但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是,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堂缺乏兴趣,这和学校教育和教育管理有关。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从不愿花时间和学生深入聊天,从未在课堂上开展课堂互动,这就很难把准思政课堂的脉;在实际教学中,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结合度不紧,课程思政严重缺位。
所以由思政课堂转变为课堂思政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所以各科教师应该应该和学生同频共振,同步发展,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应无形地传输着主流意识形态,润物细无声,逐渐地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校共青团建设中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都在宏观上和具体措施上指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
(一)要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筑牢网上思想引领主阵地
各级团委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
1.重视“网络共青团”工作。各级团委要利用好“微型党课”、新媒体等新模式、新手段进行思想宣传和教育。校团委可以在校园网首页开设团学风采主页,每学期都根据政治学习、活动开展等情况发布新闻稿,各级学生会可以利用官方微信、微博、QQ等公众号也及时推送各类稿件和活动通知,及时将共青团中央的最新精神传达给团员青年,完善共青团新媒体学习栏目,可以将共青团书籍及时上传,开设共青团微学习平台,让微学习成为共青团干部学习的“掌中宝”。 要积极组织学院各班团支部参与“青年大学习”,各班团支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网络平台、截图打卡、分组学习等形式参与学习。
2.重视多媒体的运用。为了把握社会发展新常态,掌握团员学生思想行为新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传播作用来提高凝聚力和影响力,各团支部都应该设有微博、微信等官方账号,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制作分享新媒体产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内容从国家大事到班级小事,通过分享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高雅艺术和民族文化,树立当代青年团员的文化自信,增强情感认同。
3.网上智慧共青团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校团委应该统一部署,执行年度团籍注册制度,按时收缴团费,注册团籍,完善团建工作;在学期将要结束时,执行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各团员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在个人自评的基础上,团支委会再次进行测评,综合得到评议结果,以此来激励所有团员不断进步,并且及时完成毕业生的组织关系接转,促使整个学校的智慧团建工作有条不紊。依照学校及学院团委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学院網络共青团建设由团委负责人把关把控,坚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网络共青团意识形态动向,为广大团员青年创造纯净的网络空间。
(二)红色文化精神引领团员青年知识学习
重塑民族优秀文化,宣扬时代主流文化,并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是如今高校思想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不仅要抵御对洋文化的盲目推崇;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树立自己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突破当代大学生的狭隘思维,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知。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团员青年能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从而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比如为激发学生爱国传承热情,坚定文化自信而举办的“青年红色文化节”,目的是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增强学院影响力,展现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独特魅力。通过红色文化节这个窗口,向全校师生传播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让大学生在积极参加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真实生动的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传承的热情,增强师生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三)实践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所以各级团委要注重引导团员青年知行合一,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高度结合;要在实践中学真知、悟道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才干;要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助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质量和水平。学院团委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立足专业特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先进的文化引导团员青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如文体竞赛、创新创业、红色文化三下乡、各类志愿者活动等。
综上,高校各级团委要摸清掌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困境,有的放矢;在内容构建上,应该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团干建设,重视课堂思政,加强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团员青年的国际意识和大局观念,引导青年理性爱国,坚持弘扬主旋律,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意识,采取积极措施抵御和防范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活动,防止被渗透、被利用;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应在网络平台建设、红色文化引领知识大学习、实践教育等方面建立良性工作机制,激发团员青年活力,增进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侯惠勤.侯惠勤自选集[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600。
[2].何玮.网络治理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发展路径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1):13—15.
[3].刘迪.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及运行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2):118—120.
作者简介:贺佳欢(1991—),女,安徽宣城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