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女性主义意识英译传达
2021-09-10狄俊文
【摘要】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风骤》富含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她用海棠意象表达了对女性魅力的正视,以肆意饮酒来挑战封建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并勇敢地把自己所思所行用词作记录下来。译者在对外译介这首词时,应仔细揣摩原作语言特色和艺术特色,巧妙选词实现等效,巧用增益传达意象,巧用修辞激发联想。这样才能精准再现原作的艺术风格,重塑作者为了追求女性自由和男女平等而敢爱敢恨的才女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女性主义意识;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1-0113-02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末期和南宋初年,是著名的女词人。她少负诗名,成就颇高,是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前半生生活优渥、婚姻幸福,作品多描写闺阁生活、离愁别绪; 她的后半生家道中落,历经靖康之变和丧夫之痛,生活颠沛流离,作品多忧国忧民、叹惜时事。
李清照研究一直以来是词学界的热点。有的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有的学者对李清照的词作进行比较研究,也有的对李清照的词论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成果可谓丰硕,但是对李清照本人的叛逆性格研究较少。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李清照词作的对外译介也愈来愈受到译学界的关注。目前,李清照词作的选译本不少,但是受传统词学研究的影响,这些译本都未能反映其词作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特色,不能多视角呈现“千古第一才女”的全貌。
本文以源于西方的女性主义为参照,利用文本细读和诗学分析的方法, 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为例,深度解读李清照的叛逆性格。在此基础上,作者以当代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其词作中的女性主义元素在英译中的传达问题,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李清照。
一、女性主义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产生于社会,并依据个体生存条件决定个体行为方式。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不同的意识,进而造就不同的行为方式。女性主义(Feminism)也称“女权主义”,其核心是批判对于女性的歧视、压迫和剥削,追求妇女解放和男女同等。[1]女性主义理论形式各异,但其内核与诉求统一于实现全球男女平等。在女性主义文学中,女性主义即指女性主义意识通过文学形式体现出来。女性主义意识作为女性主义的内生力量,意指女性自觉意识到其作为独立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是激发女性追求个体自由,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动机。
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于公元1100年。时值北宋封建社会时期,女性地位低下,行为举止在各个方面都受到很大束缚。但李清照却突破封建礼教,并通过写词表达自己的反抗精神。在本词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用海棠意象言说女性魅力。小小海棠道出女性魅力。“海棠”在古人诗词中经常是艳丽女子形象。北宋释惠洪《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用海棠来描绘杨贵妃醉态。苏轼也有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可以看出海棠之妖艳。而宋朝处于男尊女卑之封建社会,宋士大夫对女性偏见和歧视程度之深,认为女性本性之一就是淫。甚至认为败家、乱家也是因为女性,更不要说女子如此大胆地释放魅力。而李清照反其道而行,打破女性矜持枷锁,借用海棠大胆表现女性魅力,释放人之天性。此举直击封建礼教痛点,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与反抗。
(二)肆意饮酒挑战封建传统。一个“酒”字蕴藏着强大能量,是词人挣脱女性封建枷锁的表现。当时女性基本只在节日饮酒,其他女性比如歌妓会喝酒应酬,且都是小酌。而词人即使是“浓睡”也未能完全散去“残酒”,可见词人饮酒不少,且可能是烈酒。经统计,在词人现存40多首作品中,其中饮酒词有22首,“醉”字出现10次,同期女词人都望尘莫及,可见李清照饮酒频率之高,方式之豪迈。词人在不同生活阶段不同生活境遇中醉酒程度也有所不同,真正将饮酒作为自己解忧的手段,潇洒的生活作风打破了女性刻板印象,彰显个性形象。
(三)作诗填词对封建礼教进行讨伐。宋代士大夫虽重视女教,但采儒家妇女观,加强妇德教育,并辅以文教以更好进行妇德教育。可见当时统治者让女子接受教育也只是为了更好禁锢女性,并非出于提升女性思想,更谈不上是给予女性的独立权利。而李清照将写诗作词当作乐趣,并借此抒发感情,变被动为主动,将文教为自己服务,用以怡情,用以抒情、用以解忧,背离封建主流意识,冲破妇德枷锁,彰显女性表达意识。且其一生作品众多,并且在一众男性作家中冲出重围,在中国历史上名垂青史并流传下来,更凸显其女性主体意识。
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女性主义意识的
英译传达
本文对叶维廉译作进行分析,窥探其在传达原作女性意识的表现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
TUNE: “DREAM SONG”
Last night, scattering rains, sudden winds.
Deep sleep abates not the remaining wine.Try ask he who rolls up the blind,Thinking the begonia blooming as before.Know it?Know it?Fattening leaves' green, thinning petals' red.
从女性意识传达角度看,叶维廉先生几乎未对译文进行特殊处理,译文形式与原文形式基本对照,女性意识表现力稍弱。本文通过三方面翻译策略凸显原词女性意识。
(一)巧妙选词实现等效。翻译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话语体系的读者进行语际间有效交流的动态过程。外译传达过程中必须注意“话语等效”。据此,从背景入手,考察词中“酒”的内涵。宋元时期已经完善固态法蒸馏酒技术,且酒浓烈,饮些许便醉。而词人酣睡一夜仍未消除残酒,很可能喝的就是白酒。所以为了实现等效译者在翻译时应精确选词。叶维廉先生使用 “wine”在表达词人强烈的自由意识和豪放行为上表现力稍弱。因为“wine”指由葡萄制成的酒精性饮料,也可指其他蔬菜或水果制成的饮品,多果酒之意,无法精准表现词人的状态。而“spirits”指像威士忌和金酒一样的烈性酒,且中国白酒的译文就是 “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因此“spirits”可用来表示词人饮酒浓度之高,来表现词人不羁态度,最终达到话语等效,使读者体会到词人的女性意识。
(二)巧用增益传达意象。意象即表意之象, 是作者基于自身感觉与感知形成的概括性形象, 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翻译言语实践, 尤其诗歌文学翻译, 除科学思维, 更需诗性思维。因此必须探究原文背景,并加工创造表达原文隐含之词意。“海棠”可以视为词人表现女性魅力的意象。那如何翻译“海棠”,在此使用既增益显化词人隐意,又添加词语却不背离原词含义?可使用 “coquettish begonias”,来传达海棠的意象。“coquettish”指女性释放性魅力,使用此词显化了海棠的形象,展现词人对女性魅力的正视。叶维廉先生在译文中使用“begonia”,虽符合海棠语义,但感情色彩较弱,在诠释女性主义意识程度上稍弱。
(三)巧用修辞激发联想。翻译中语言意义不仅仅是概念内容,也包括译者对场景的构造化即识解过程。语言单位只有通过在语境中的主体识解才能获得具体的、逼近完整的意义。所以 “绿肥红瘦”这里不能仅识解为绿叶茂盛,娇花枯萎,必须透视词人意图并对照时代背景。古时 “红袖”“红粉”一般用来代指女子, “红楼”代指女子闺楼, “红妆”代指女子妆容, “红颜”代指男子知己。后又有“红粉佳人”“红颜薄命”等转喻词使用“红”代指女性。
《梦梁录·娶妇》中有记载新娘婚服是红色。《宋史·舆服志》记载新郎婚服为绿色。结合词人平权意识及时代背景,“应是绿肥红瘦”隐喻男女不公的社会境遇。叶维廉直译“肥”“瘦”,无法激起讀者对男女不平等的联想。因此可运用拟人,使用“emaciated” “vigorous”形容红和绿的拟人状态,使读者联想到男女不平等的境遇。
综上所述,李清照以其豪放不羁的生活方式,细腻而强烈的表达,朴素而生动的词作呈现出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意识,成为封建社会中反抗社会压迫、追求女男平等的代表。为更好地推进文化走出去,译者应准确把握词作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同时,在翻译中准确选词实现等效、巧用增益传达意象、使用拟人激发读者联想,以传达词人女性主义意识,更好对外展现李清照立体叛逆的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方建新.中国妇女通史·宋代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
[2]郭和英.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透析安娜悲剧及对现代女性启示[J].科教文汇,2008,(1):157-158.
[3]刘荔,包通法.论翻译中的诗性思维[J].上海翻译,2017,(02):6-13.
[4]宋书玉.蒸馏酒的起源[J].酿酒科技,2007,(11):72-74.
[5]谭业升.翻译能力的认知观:以识解为中心[J].中国翻译,2016,(5):15-22.
[6]夏之放.文学意象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
[7]易叡.中国各朝代婚礼文化[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8]叶维廉.Chinese Poetry: An anthology of Major Modes and Genres[M].Duke University Press: Durham and London,1997.
[9]祝朝伟.翻译的话语等效与对外话语传播体系创新[J].中国外语,2020,17(02):4-12.
[10]张辉.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M].北京: 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
[11]赵丽江.政治学(第2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狄俊文,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