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思政”的几点思考
2021-09-10李玉梅
李玉梅
基金项目:基于移动学习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微课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上项目, M2020175)
摘要: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学生的社会认知、思想意识、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开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样的变化逐渐暴露出思政教育在教学质量上的弱化状态,对学生的成长较为不利。为了让思政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学校要较为全面地对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进行研究,寻找切入点与思政教育完美结合,引入“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并做到相应的创新,同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契合,通过实践教学将思政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关键词: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实践路径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课题。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应借助互联网传播快、形式新、受众广的优势,普及推广“互联网+思政”工作模式。
一、抢占网络阵地,延伸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強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与学校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当下学校改进的新方向,即采用网络的思政教育方式,以此来抢占网络阵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将思政教育进行延伸,通过多种实践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使之规范自身的行为。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对手机有着一定的依赖性,这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载体,同时也要求学校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做出转变。运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在满足学生对自我个性展现的同时又能将思政内容渗透其中,将教育视为服务,迎合“微时代”趋势。学校凭借先进的理念,紧抓网络这一载体,对思政教育做到共享和开放,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递思政内容,在实践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明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信息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可以通过网络言论伤害他人。学校对当下学生的生活情况较为关注,掌握其碎片化的时间与互联网的便利性结合,在校园网中增设相应的教育平台,同时鼓励教师建立相应的班级群等,借助崭新的传递观念和多样化角度在平台分享我国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受到思政内容的感染,继而通过网络缩短学生与思政教育间的距离,使每一位学生都近距离地感受思想政治教育,也看到其独有的价值,产生一定的凝聚力。为了更好地贴近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可在“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模式下进行创新,开设红歌传唱、著作阅读、校园实事等多个平台窗口,让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随时观看,使之了解到真实且有着教育意味的内容,对社会关注的时事动态进行及时了解,同时也满足了对理论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生活行为,清楚辨析社会现象和世界趋势,不再盲目崇拜和追求,看到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明确作为一名学生目前应该做什么,又该如何去做。学校要对网络窗口的各个栏目进行及时更新,可以邀请优秀的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将自身的理念和事迹进行传递,凭借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在网络窗口留言,随时表达看法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也可将这些有着个人特点的言论用文案的方式融入日常的授课中,用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内容来对其进行教育,加强“互联网+思政教育”的作用。
二、大学“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1.共创良性育人的“互联网+思政”生态环境
目前,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组织脱节、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推进“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首先需要解决与互联网相关的硬件设施建设。与大学生群体中科技产品和智能设备高度普及的状态相比,校方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备的状况在全国普遍存在。更重要的是,部分高校对以“互联网+”的形式推进思政教育的意识准备不足。对此,高校不仅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使硬件设施和组织建设齐头并进,还要以观念作为行动先导,在思想意识方面充分动员,清楚认识到争夺网络平台这块阵地对大学思政教育在战略上的重要意义,统一认识、集中力量。
2.打造各种形式的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渠道更加多元。在信息传播方面,自媒体具备“去中心化、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内容良莠不齐”等特点,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思政工作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及高校的应急处置机制都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正视这些客观事实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对思政工作的推进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对学生也具有更切身、更强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因此,在学校指导下,充分吸收学生中的积极力量,经过对学生关注热度的调研,打造各种形式的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将有利于削减价值多元化和信息碎片化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鉴于此,学校应继续打造诸如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的平台,并积极进行管理维护。在内容上,要力求多样活泼,更贴合学生校园生活、学习经验,寓思政教育内容于日常讨论之中。
3.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在当今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兴起的情况下,打造并维护好思政教育工作平台可是说是日渐常规化、普遍化的活动,必须在组织上做好安排。在团队成员方面:一是要确定指导角色,由校级领导把关,专门领导分管。二是应当从教师中选拔骨干力量。不只是思政教师,更要使更多的辅导员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角色。在大学校园生活中,辅导员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枢纽,是感觉的神经末梢,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最详尽的把握。三是应当在学生中培养选择思政教育的意见领袖参与到思政平台内容制作和维护中,并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融入思政工作之中,进而使思政教育更好地深入到学生中间。
参考文献:
[1]闫瑞琪.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方式探索[J].山西青年,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