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管弦乐队视角下的管乐声部

2021-09-10黎乃玮

乐器 2021年7期
关键词:历史现状发展

黎乃玮

摘要:中国民族器乐合奏形式自古有之,不过如今大众所熟知的民族管弦乐队起源于20世纪初。管乐声部作为民族管弦乐队的重要组成声部,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如今,管乐声部乐器组成基本定型;演出作品的数量、内容与内涵得到扩展和丰富;人员组成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管乐声部将在乐器、演奏者、作曲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管乐声部  民族管弦乐队  历史  现状  发展

中国传统乐器合奏这一表演形式,从“八音皆备”的先秦时代就已出现,而目前中国最早的吹管乐器是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吹管乐器不断出新、组合,并在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完善。不过当今大众所熟知的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形式起源于20世纪初。时至今日,管乐声部已成为民族管弦乐队“吹、拉、弹、打”①四大声部之一,并不断丰富自己在乐队中的作用。

一、民族管弦乐队管乐声部的历史发展

我国乐器合奏自古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管弦乐队这一合奏形式起源于20世纪初。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的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配器等音乐理论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1.1840年之前

乐器合奏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可大致分为“钟磬之乐”和“竽瑟之乐”。其中,“竽瑟之乐”中用的最多的管乐器为笙、竽,乐器种类并不多。

汉魏时期,中原与西北地区通商联络加强,在演奏形式、乐器种类方面出现较为明显的西域风格。该时期演奏形式主要为“鼓吹乐”和“丝竹乐”,前者使用的乐器可分为吹奏和击奏两大类,吹奏部分主要使用排箫、横笛、胡笳、角等,其中部分乐器具有西北游牧民族特色。后者管乐器主要使用笙、竽、箫这种竹制吹奏乐器。

隋唐时期边疆各民族音乐和中原汉族音乐交流频繁,出现了九部乐、十部乐这两种音乐表演形式。根据敦煌壁画《东方药师净土变》乐舞图所描绘,管乐部分有筚篥、尺八、排箫、笙、笛等乐器。唐中期出现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主丝竹,立部伎主吹打。其中立部伎所用乐器,大致有笛、笙、筚篥、排箫、竖笛等吹奏乐器。

明清时期宫廷乐队渐渐衰败,民间器乐合奏,诸如弦索乐、吹打乐、丝竹乐等合奏形式发展较快。这些器乐合奏形式之中,丝竹乐使用的管乐乐器通常有笙、笛、箫等,广东音乐作为丝竹乐下的一个类别,应用的管乐乐器更为广泛。吹打乐以管乐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管乐乐器主要有大小唢呐、笛、笙、箫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1840年之前,中国就已经出现器乐合奏形式。唐宋之前,器乐合奏以宫廷燕乐为主。唐宋之后至明清时期,宫廷音乐日益衰微,民间器乐合奏的地位日益上升。其中,管乐声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乐器种类方面,通过中原与其他地域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而不断丰富,相继出现了筚篥、唢呐这种带有西域风格的乐器。

2.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

20世纪初,中国国家政体转换所带来的文化变迁之一,是传统音乐展演场域的转化,并导致延续数千年的部分传统音乐的消逝[1](P68)。原先存在的宫廷燕乐和军队中的传统鼓吹乐逐渐退出大众视野,一些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出现改变,为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当时,我国部分大中城市陆续组建了一些民间音乐社团,上海大同乐会便是其中之一。该乐队由32人左右组成,其中管乐组笛子1人、直笛2人、排箫1人、笙2人、埙1人、篪1人、倍司管2人,一共10人。拉弦乐组二胡4人,弓胡2人,幢琴1人,一共7人。弹拨乐组琵琶4人,小忽雷2人,大忽雷2人,双清2人,中阮2人,箜篌(72丝弦)1人、大瑟(50丝弦)1人,共14人。打击乐组人数不定,据史料记载,其中包括大鼓、小鼓、海锣、小编钟、方响、薄钹、卜鱼、缶琴、巴打拉等乐器[2](P9)。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国情等方面的影响,人员编制并不固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继民间音乐社团之后又陆续出现了一些“国乐合奏”,比如1935年秋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国乐队。起初,该乐队演奏曲种主要是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之后引入北方吹打乐器,并逐步完善了这一合奏乐队的体制建设,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早将南方丝竹乐器与北方吹打乐器融合并存、混编使用的民族器乐合奏团队。1937年抗战爆发后该乐队随国民党迁往重庆,1949 年以后,一部分成员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成为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国乐队”的骨干和台湾国乐队的火种[2](P9-10)。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是现代大众熟知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创立时期。在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编制“受到了西方‘交响乐队’的影响,渐渐趋向统一”[3]。由于大部分民间音乐社团或者国乐合奏是以丝竹乐为基础发展而来,对管乐声部而言,当时的乐器种类并未定型,常用的乐器只有竹笛和笙,唢呐并未列入乐队。

3.新中国成立之后

新中国成立之后,民族管弦乐队得以在安定的环境中发展。其中有名的乐队包括中央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前卫民族乐队。

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是我国第一个专业化的民族管弦樂团。现在大众所熟知的民族管弦乐队拉弦、弹拨、管乐和打击四大声部为基础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基本结构,便是原中国广播民族乐队在我国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率先确立和奠定的结果。上海民族乐团于1956年冬成立,它的成立,汲取了大同乐会以来“国乐合奏”的经验,以音色柔美、风格鲜明、演奏精湛而著称。前卫民族乐队成立于1955年,其乐团建制主要是山东地区民间器乐传统和军旅文化的结合。

总而言之,新中国建立之后,民族管弦乐队有了长足的发展,各个声部逐渐充实、完善。其中管乐声部经过发展、完善,乐器的组成逐步确立为唢呐、笙、竹笛三种管乐乐器为主,排箫、埙等管乐乐器为特色乐器的形式。

二、民族管弦乐队管乐声部的现状

现如今,民族管弦乐队由管乐、拉弦、弹拨和打击乐这四个声部组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其中,管乐声部经常运用竹笛、笙、唢呐这三种乐器在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四个不同的音域声部吹奏出的和声效果,使得民族管弦乐作品的整体音响产生厚度和立体感。

1.乐器配置

乐器配置方面,管乐部分基本由竹笛、笙、唢呐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会加入巴乌、箫、埙等特色乐器。其中,竹笛是中国本土旋律乐器,发音婉转动听。目前乐队普遍使用曲笛和梆笛,有部分乐队会添加新笛这种十一孔乐器。唢呐同样为旋律乐器,但音色高亢嘹亮,穿透力强。在民族管弦乐队中,高音声部和中音声部传统唢呐和加键唢呐并存,次中音和低音声部普遍采用加键唢呐。笙作为中国古老的和声吹奏乐器,发音清悦高雅。目前乐队一般使用改革键笙和大型的中音笙、低音笙。

2.乐队编制

乐队编制方面,刘文金先生于2010年提出过88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人员配置设想:

管乐乐器组(22席):短膜笛1,长膜笛2②,新笛2,高音笙4,中音笙3,低音笙2,高音唢呐2,中音唢呐4(含次中音),低音唢呐2。

弹拨乐器组(26席):柳琴4,琵琶6,中阮8,大阮6,扬琴2。

打击乐器组(6席):定音鼓、排鼓、镲类乐器等。

拉弦乐器组(34席):高胡8,二胡10,中胡6,大提琴6,低音提琴4[4]。

从以上人员配置方案中可以看出,管乐乐器组的编制占整个乐队规模的四分之一(22/88),足见管乐部分的重要地位。不过目前有部分乐队视演奏的具体情况分配演奏人员,开始为了表现演奏曲目中民族音乐、某一种或几种乐器的独特魅力来分配演出人员。

3.演出作品

谈论民族管弦乐队的情况,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演出作品。现阶段,民族管弦乐队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演奏形式。其演出的作品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形式还是内容,都努力回应当今时代普罗大众对艺术审美的要求。首先,众多演奏作品传达出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陆续出现描绘自然风光、探索人类情感等方面的民乐作品。其次,民族管弦乐的作品创作不再一味照搬西方交响化的创作方式,转而开始追求某一种或几种民族乐器独特的演奏表现形式。其中管乐声部从之前的强调主旋律、充当和声铺垫,到如今可以用来突显英雄形象的《戚继光》、描绘地方景观的《钱塘江·大潮》、传递中国形象的《中轴》等。

三、民族管弦乐队管乐声部的发展

一支民族管弦乐队要想演出成功,不仅需要各演奏者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民族音乐作曲家不断创作出适合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有鉴于此,笔者站在管乐声部的角度,通过乐器、演奏者、音乐创作这三个角度,提出对民族管弦乐队的展望。

1.传统管乐类乐器的改进和创新

对传统管乐类乐器的改进和创新,在民族管弦乐队成立的初期就开始进行了,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但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乐工作者手中的传统乐器仍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笔者认为,中国管乐乐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中国传统管乐乐器在改良后可以方便地吹奏半音,但仅能做到按孔发音,无法做出抹音、弹指等技巧。笔者建议,在以后的乐器改进与创新中,既要做到便捷、准确地吹奏半音,也要尽可能地保留原先传统乐器指法技巧所能带来的音响效果。

第二,中国的传统管乐乐器设计朝体系化发展。现如今,各个乐器制作厂家之间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公开最新的乐器改进创新成果。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管乐乐器的改进和创新脚步不一、参差不齐。笔者建议,在以后的民族传统管乐乐器改进和创新中,各个乐器厂家应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尊重各个乐器制作厂家个性的基础上制定出管乐生产、制作的共性标准。

第三,借鉴西方乐器的形制来改进或创新中国管乐类乐器。在乐器的改良与创新方面,民族音乐工作者应当抱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态。对于西方乐器,既不能抱有全盘接受的心态,也不能为了一味强调民族性而对西方乐器发音、制作等方面的优点视而不见。

2.管乐类乐器改进后演奏人才的培养

改进、创新后的传统管乐类乐器需要有演奏者进行实际演奏和相应教学来推广,否则新改进的传统乐器只会成为一个供人观赏的花瓶,惊艳世人一段时间过后最终被世人所遗忘。以竹笛为例,现在的竹笛主要以六孔竹笛为主,但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民乐工作者们曾陆续发明出七孔笛、九孔笛、十孔笛,甚至加键新笛。但很少有哪一种新发明的竹笛能够取代六孔竹笛,从而成为中国流行传统管乐乐器。推而广之,那些新改进的乐器,就算设计得再巧妙、制作得再科学,没有会用的演奏人群和科学的教学流程,也只能抱憾退出人们视野。因此,笔者建议,新改进、创新出来的乐器,如果经实践证明科学有效,就应尽快建立相应推广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乐器批量化制作、指导教材编订、相关演奏人才培养等方面,尽可能做到新改进的乐器能有演奏者进行使用和推广。同时,也可以考虑将民族管乐乐器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在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同时,间接培养使用新改进乐器的演奏人才。

3. 加强民族管弦乐队乐曲的创作

民族音乐的创作与民族管弦乐队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曲工作者们创作乐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出质量。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近乎所有作曲专业的学生学习、接受的是西方作曲体系。中国民族现当代乐曲的创作中固然会用到西方的和声、复调作曲方式,但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形制、音色的不同,决定了西方的配器方法对民族乐器并不适用。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某些民族作曲人士在作曲时搞不清民族乐器的音响特色,把西方乐队配器方法生搬硬套在民族乐队之上。笔者建议,应尽快整理民族管弦乐队管乐部分主要乐器的配器方法,同时在各大院校推行并在日后逐步添加整理诸如埙、箫等特色乐器的配器方法。结合西方的和声、复调作曲方法,最终形成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管乐乐器配器法。

四、总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民族管乐器自古有之,并在历史发展中与其他种类乐器组合出富有特色的合奏形式。民族管弦乐队中的管乐声部作为有别于西洋管弦乐中铜管类和木管类的独特部分,在音色音域、演奏技巧等方面能让世界观众感受到独具特色的魅力。随着“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传统必将走向繁荣昌盛。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中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中国音乐、喜欢上民族管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期待着民族管弦乐发展将迎来一个蓬勃的新时代。

注释:

①这里指民族管弦乐队的四个声部,分别指代管乐声部、拉弦声部、弹拨声部和打击乐声部。

②短膜笛即梆笛,长膜笛即曲笛。

参考文献:

[1]钱建明.中国民族乐队建制研究(1950—2005)[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2]周晓曼.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形成与发展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2:9-10。

[3]王建元.对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编制多元化与创新的思考[J].音乐探索,2003(4)。

[4]刘文金.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创作、编制[J].演艺科技,2010(11)。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

猜你喜欢

历史现状发展
区域发展篇
新历史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