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微课的开发与运用艺术
2021-09-10张建斌
张建斌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可以运用微课教学的模式,将信息化发展得以推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采用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将思维得以激发,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上课的效率提高。在初中物理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展开微课视频的设计,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与理解.因此就应该将微课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在一起,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微课;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46
引言
初中物理含有抽象的知识较多,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的特点,因此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转换能力,才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所以很多教师都喜欢结合实验课来进行辅助教学,将一些难懂的抽象物理概念,用实验进行具体展现,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提高了教学效率及趣味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相应扩充了教师教学渠道,使知识内容展现更加生动有趣,也更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因此将微课教学与初中物理实验相融合具有一定的教学创新意义。
一、选用趣味微课,引爆学生学习热情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基础学科,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精神的理解。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利用微课短小精悍、趣味生动、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等特点,充分調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微课具有以下特点:①短小精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②趣味生动,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③主题突出,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④情景真实,便于构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桥梁。以“物理大师”中的“温度”微课———冰与火之歌为例。它首先运用动画片《冰河世纪》与电影《庞贝末日》中的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观看视频,引入冷与热的前概念;其次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景,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引入温度及其测量工具,为“温度计的使用”实验埋下伏笔;再次利用精美的动画效果讲授温度计及其使用的相关知识,与传统的演示实验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温度计的使用”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扩展温度相关知识,丰富温度教学内容,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网络上有大量优质物理实验微课。选用这些微课时,趣味性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防止过度追求低俗的趣味性。物理实验微课中的“趣”侧重于新颖教学组织和知识呈现形态,“味”侧重于教师的情景渲染和教学行为的创新,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微课中,传奇般的物理发展历程、丰富多彩的物理趣闻、奇妙的物理规律探究过程、神秘的物理奥秘等,都是增强课堂趣味性的绝佳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这些绝佳素材,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妙趣横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心理趋向,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通过口述、实验演示以及板书等方式向学生讲解各种物理实验,包括实验的背景、原理以及现象等,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一个“听客”,并没有充分融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导致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下降,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应对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需要合理的运用微课,将与物理实验教学有关的内容和素材进行有机的融合,并且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观看。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在课前、课上或者课后自主的选择微课内容和播放进度,以此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获得还未掌握的实验知识,从而形成完整的实验过程,提高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并且可以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例如,教师在教学浮力实验的时候,需要准备三个不同重量的木块,分别放在水盆内,一个木块形成了漂浮、一个木块形成为悬浮,一个木块沉入了水盆底部.教师可以将整个实验过程制作成微课,并且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实验结果,并且进行模拟实验,从中找到三个木块形成不同浮力的原因,并且做出总结性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进度反复观看微课,从而更好的掌握实验内容,确定实验重点与难点。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将以往复杂、难以理解的实验过程和内容进行的划分和简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物理实验,而且强化了学生物理实验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按照微课的展示内容去进行模拟实验,也可以在头脑中形成真实的实验情形,有助于有效降低物理实验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三、通过微课详细地演示实验过程
初中物理实验的内容大多是基础的物理学概念,但是学生对物理实验还很陌生,课堂上的实验演示,受到空间和距离的限制,学生很难观察得特别清晰,而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是模仿老师操作的过程,因此,观察效果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微课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了课堂上的这一难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实验视频的微课一直设置为播放状态,而自己则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观察和指导,教师制作的微课内容,还可以将实验中的重点步骤进行放大和慢动作等处理,更好地演示教学的重点部分,不断提示实验注意事项,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
例如,在“水的沸腾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沸腾这一物理现象进行观察,但是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被温度计的变化所吸引,关注温度的提升而忘记了对水逐渐沸腾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观察。这一课的微课内容,可以将沸腾的现象进行阶段性的演示,利用视频编辑的特写、慢动作特效等处理,教师在微课中用旁白和特效文字等形式进行课程重点强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重点进行指导,而且还可以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进行充分的演示和讲解,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结束语
物理学科实验的学习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够用实验解决问题。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能够灵活地应用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教学内容更有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乐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规律,也避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生危险。微课是一种教学模式,其内容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扩展和充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利用微课的优势来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凤.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08.
[2]王小花.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9(25):252.
[3]李貌.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93):162.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