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21-09-10李雪莲
李雪莲
摘要:新课程标准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提出多维度要求,其中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价值以及人文素养的发展等。而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围绕学生的推进课程目标的落实则是教学有效性最基本的体现。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模块,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基礎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接受文化熏陶。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因此,教师应围绕阅读中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沟通,探究合理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145
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文学作品。并且,利用阅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知识掌握,还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其精神世界和内在的修养。但是,当前学生阅读的时候,往往比较重视字面意思的学习,希望通过阅读获得愉悦,没有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这也导致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改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是一门艺术。那什么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发现问题,敢于问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喜欢阅读,从中揭示一些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分享与交流,促成主问题产生,询问学生们“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究相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分组合作,交流相关方式,彼此评论。最终由老师来带领,学生们综合各个小组的想法,全方位地剖析证明,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与其同时,老师需要引领学生探究性反思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批判精神。
二、对阅读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阅读时间的安排是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身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也能使阅读效率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而在对阅读时间进行安排时,需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自身的教,对学生的学有所忽视。高效课堂的打造需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自主性,同时教师也需在一旁进行适当指导,这样才能使阅读效率得到最大程度提升。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文章内容,然后将阅读中不懂的词句打上标记,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讨论或者是班级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将自身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然后再由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对阅读时间的合理安排,往往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较好效果。
三、师生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阅读空间,综合考量后为学生提供对应辅导。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塑造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情景语境的设立,使学生与作者的相似经历相融合,唤起学生自己曾经的生活回忆和内心体会。在情景当中充分理解文章,学习氛围也相对较轻松,能够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更新成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融入语境,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获得文章主要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设置的對话主题,也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设定。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历的学生,对个人意志、民族文化、国家情怀等理解皆不同,老师要把握好文章主题方向,根据一些有意义的话题进行讨论,话题要大众化一些,让不同阅读水平的同学都能加入讨论中来,让每一个人在阅读中都能有所收获。
四、立足课本有效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
阅读知识的积累与丰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展开阅读,还可以高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而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照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兴趣爱好、特点以及教学的要求等各种方面的因素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深层理解课本中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巨大的推进力。
例如,学习《乡愁》这一课,教师依照教材给学生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作者自身的情感。在给学生教授完此课后,教师要合理地给学生拓展知识面,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作者同种类或者同样描写故乡的相关书籍。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汪曾祺先生的《故乡的元宵》以及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等优秀的文章著作,引导学生赏析作者如何来描述自己眼中的故乡,让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章后更好地分析不同作者的描写笔触,感受其表达方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储备量,有助于学生以后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一个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主要取决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浸润着文化养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主要作用。中学教师应该与学生培养和谐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中外名著、传记、散文、诗歌,让学生翱翔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学会鉴赏、品评、辩论。学校要多举办一些朗读竞赛、排练课本剧、举办学生辩论会、傳统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鉴赏能力,让学生热爱语文,喜欢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尽早解决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化,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启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71.
[2]李建军.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75.
[3]边秀平.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27.
(贵州省遵义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