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研究
2021-09-10马红霞
马红霞
摘要:口算能力在小学生逻辑解题思维的养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为了能够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口算能力,无论是教师還是学生,都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和学习节奏进行协调。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个性化发展现状,设计一些具有口算能力培养理念的教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立足学生数学口算能力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具体化的教学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策略;方法探究
引言:口算能力是一个学生在各类学科的学习中都需要进行定向培养的内容,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口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大部分的数学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优良口算能力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透过数学教材的理论知识教学,去探索隐藏在其中的数学解题规律。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在口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构起优良的数学学习品质,为今后高阶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层次化教学中增加口算能力培养理念内容
很多小学生自身是没有带着进行口算能力训练的意识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因此,为了能够帮助小学生在今后以优化逻辑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收获知识并养成优良的口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出于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目的,有意识地融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口算能力提升训练的理念。例如,在教授《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来自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要依据学生个性化数学口算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多层次的教学,首先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到复杂乘法的应用不只是在解决教材和练习册难题的领域中,能够将复杂的乘法计算法则创造性地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这才是口算能力培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体现。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融入数学口算能力培养教学理念的角度,对这种以计算为主题的教材板块进行实践改革。通过这样的教学才能够立足口算能力培养的教学角度,逐步引导学生按照教学梯度,完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口算能力的培养。
二、立足逻辑思维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口算能力
小学生受到自己成长阅历和年龄性格好动特点等的限制,对于很多数学教师设计的小学计算教学课堂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感,由于缺乏生动的教学情境,很多学生无法将教材理论知识与自己的空间想象力结合起来,如果学生更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口算能力对自己数学进步的促进作用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情境层面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把教学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贴合起来,促使小学生在教学情境的积极参与过程中对自己的口算能力进行自查反省并加以进阶。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小章节的内容时,首先,由于小数的算法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很多小学生考虑到计算的繁琐都有意避开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能够依据小数的计算相关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方向,创设一个贴合学生实践生活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抓住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的兴趣与耐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理解上的负担,从而引导他们养成优良的数学口算能力。因此,在教授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立足教材内容,营造一个与小数的乘法计算相关的生活数学情景,使得他们在教学情境的学习中,能够依据习得的数学理论知识,得到更宽广的生活化学习视野,促使他们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口算能力对自己数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三、将以口算能力培养为定位的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框架中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下的数学理论知识教学,强调对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和口算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逻辑性质的教学或者学习工具,当其与数学逻辑思维教学联系起来时,可以提升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质量。例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教授和学习都需要小学生具备成熟的计算基础,利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之后才能够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数学口算能力。为此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数加减算法的推导,帮助小学生拓宽自己的数学思维视野,可以帮助学生在可视化的思维推理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的思考习惯来强化自己在提升口算能力过程中的逻辑思维。
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较早地养成优良的口算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培养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仅仅是单纯地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学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是无法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以逻辑思维为指导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口算能力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课堂口算能力教学理念上做出革新,并且不断探求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自己班级实现数学学习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倪惠.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J].读写算,2020(30):102.
[2] 陈涛.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措施[J].内蒙古教育,2020(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