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评价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2021-09-10张红
张红
摘要: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耕地,只有提升了耕地的整体质量,我国人民的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农业中的耕地质量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非常大,为了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进度。通过对耕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质量评价,才能对土地质量的变化更加了解。本文从黑山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工程出发,对耕地质量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质量评价;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一、耕地质量评价重要性
农业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口粮问题,可以说是立国之本,而耕地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耕地质量如何,会对我国粮食总体产品产生重大影响。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产量,保障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正在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的建设,致力于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奠定农业发展的基础。
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国开展藏粮千地的重要措施,通过建设比较集中化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化配套农业设施,能够增强基本农田的抗灾害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农业质量,并且提升整体的粮食产能。现在我国的耕地实际情况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耕地分布不集中比较细碎、耕地质量不好、农业环境变差等。所以,我国需要通过进行土地整改来提升耕地质量。不过,在整治土地之前,我们需要先对耕地质量作等级评价。
二、耕地质量评价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1.研究区概况
黑山县地处辽宁省,在其西边,位于锦州市东部位置,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土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千米,其辖区内有22个乡镇,四季特色鲜明,地势较平,有着肥沃的土壤和优质的耕地资源。通过对黑山县某块地区的土地进行平整和排水灌溉等研究,新增了4.51hm²的耕地面积。
2.评价方法
黑山县地处中部平原地带,一般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其指定的作物是玉米。通过对已经提前获得的资料和实地进行调查的结果,来获取到评价单元因素的属性。通常采用多种因素来综合评估某个地区耕地质量状况,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分析和等级划分,再分别对评估单元中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土地利用等指数、土地经济等指数进行计算和确定。然后计算出省级等指数的值,再将其转化为国家级等指数。最后决定了耕地考核评价单元的质量是哪一种。
(1)GIS 空间分析方法
GIS的中文全称是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在地理空间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操作,然后进行显示和分析的技术系统。这种分析法是在研究对象的地理位置和特征的空间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方法。
(2)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也被称为专家打分法,是通过邀请专家在现有的调研资料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合理的分析,来对选择的评价因素进行确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现在的应用非常广泛,使用过程简洁方便。具体操作使:第一步,邀请专家后,向他们介绍目前所需要的资料和要求,然后询问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以及理由;第二步,将各位专家的看法和意见都进行整理,然后将它们转述给各位专家;第三步,各位专家通过分析反馈回来的资料,参考其他专家的不同意见,来提出新一轮的结论;第四步,再一次综合整理各位专家新的意见,直到最后产生统一的意见。
(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结合来评价的方法,可以用来进行确定多因素的权重。在此方法的实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先将有关的资料准备好,包含之前已经确定下来的因子、因子体系、因子指标量化值代表什么意思。接下来用相关的规则对每一层次中的要素进行对比,然后建立相关的判断矩阵;后面计算出此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分析出每一层次中各个要素的相关权重,然后对结果进行检验;再计算各层次中的要素在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里的综合权重,最后再进行总的排序。
3.评价结论
经过仔细的计算,位于黑山县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完工后,将新增4.51hm²的耕地面积,省自然等分布为12等、13等,省利用等分布在10等、11等。省经济等均为10等。转换成国家级等指数之后,自然质量等级上升为10等,国家经济等为10等,国家利用等为11等。
耕地建设的省自然等分布为12等、13等、15等和16等,面积方面,13等的面积最大为456.44hm²,12等为165.56hm²,接下来是15等,为61.34hm²,最后是16等15.43hm²。省利用等分布为10等、11等、12等、13等和14等,面积依次为82.55hm²、539.45hm²、1.18hm²、70.34hm²和5.25hm²,其中11等和13等面积比较大,其余皆比较小。省经济等分布为10等、11等、12等和13等,面积依次为622hm²、1.18hm²、45.83hm²和29.76hm²,其中10等面积最大,11等面积最小,其余居中。
在完成国家质量等别转换之后,国家的自然等分布为9等和10等,面积依次为81.97hm²、616.8hm²;国家利用等分布为10等和11等,面积依次为81.97hm²、616.8hm²;国家经济等都是10等。
对于耕地质量成果,在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完工前后来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国家自然等由项目建设前的10等上升为9等地。国家利用等,由项目实施前的11等地上升至10等地,耕地质量等级在总体来看是趋于上升的。引起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1)通过施肥和翻地等操作改善了表层土质以及其有机物含量和酸碱度;2)完善了灌溉和排水设施体系,能够保障耕地进行干旱时节灌溉,水涝时期排水,对整体的灌排水平也有提高;3)通过修正田间小道,对农业生产的条件有所改善,能够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在黑山县的此次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对其耕地质量进行再一次地评估,得出的结论是此次项目工程建设符合设计预期,项目完成之后此地的耕地质量是上升的。对于项目过程中的新增耕地,后期需要加强管理,定期进行翻耕、施肥等措施, 改善土质,进而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
參考文献
[1]李志芳,沈新磊,王锐.漯河市耕地质量等别划分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09):79-84.
[2]刘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原则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20):151-153.
[3]罗钊,王震.高标准农田整治 贫困农民笑颜开[J].当代广西,2020(18):63.
[4]肖好良,唐淑铭.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上图入库问题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05):192-194.
朝阳市自然资源局 辽宁朝阳 1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