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走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
2021-09-10吴杰
吴杰
【摘要】蹴球运动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特色,还具有娱乐性、技巧性和观赏性的特点。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加强蹴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有效发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因此,本文首先对蹴球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走进校园;可行性
引言
蹴球源于踢石球,与古籍中记载的蹴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将蹴球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纳入小学体育教学体系中,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非常积极的实际意义。
一、蹴球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1.活动场地简单
蹴球的活动场地是10*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边线设置导板。场地角落设有4个半径为50厘米的扇形区域,逆时针编号为1、2、3、4;比赛场地中间有两个同心圆用于停放“死球”;较大的半径为2.4米,即所谓的中圈(发球区发球需通过中圈)。蹴球直径10cm,重量920g。球的颜色为红蓝两色,1号和3号为红色,2号和4个是蓝色的。通常一种颜色的球属于一名球员,在蹴球运动中通常需要相同数量的运动员。由于设备损耗几乎为零,所以这项运动很容易练习和推广。
2.技术特点
蹴球运动分为三部分:瞄准、靠球、蹴球。蹴球运动是右脚向前伸展以靠近球,脚掌固定在地面上,左膝关节微屈,承受身体重量,全身呈后仰姿势,通过目视观察使球与右脚尖成一条直线;搁在球上的肢体重心前移,上支脚左脚在右脚左侧后方,脚趾外展,与脚掌成45度角,并且膝关节微微弯曲,重心下落,右脚着地。确定三点在一线时,轻轻地将球从脚后跟推出,沿着大腿与小腿的直线运动将球推出,同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运动基础设置不同的比赛方式。
3.娱乐性高
蹴球是一种非体力的比赛,以智谋战术为特点,不需要剧烈的体力活动,实现追求自由和高尚文明的品位。将蹴球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知识,促进自身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且蹴球运动是一项娱乐性较高的运动,学生在运动中不会感觉到枯燥,保持较高的娱乐性,帮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4.有效提升身体素质
虽然蹴球练习不是很激烈,但它们需要大量的肌肉、关节和神经运动。首先是视神经:通过蹴球系列的运动,学生的视觉功能不断改善。其次蹴球动作主要由下肢进行,使下肢的关节和肌肉得到锻炼,从而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通过关节的作用使骨骼和肌肉充满活力。再次蹴球需要适度的力量,稳定的协调性。此外,蹴球时的多次深蹲和接球,对人体上下肢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以及大脑和全身的血液流动都有很好的作用。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走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
1.重视蹴球教学,加大资金投入
学校要加强蹴球运动的教育价值,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训练设施,保证蹴球运动课程的顺利进行,还应引进传统民族体育器材。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的比重,既能充分发挥蹴球的作用和价值,又能使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发展,鼓励学生全面成长,提高学生运动成绩。
2.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打下基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学校要认清自身现实,把学校建设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使体育真正成为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承者。像蹴球这样的运动,不仅见证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积淀,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体育的精神,但是,这项运动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和魅力。学校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构建扎实的教学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民族文化,加深现代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认识和关注。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教师,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更多人才,以有效开展蹴球教学,改善目前教学紧张的局面。
3.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和合作意识
蹴球也可以称为团队运动,在比赛过程中,需要队员的配合与协调,让队员通过合作达到目标,也让学生有更大的合作意识。为此,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同时,蹴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以加强基础锻炼的方式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使他们拥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深入研究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感,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还能够有效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保证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经久不衰。在蹴球教学中要重视蹴球教学,加大资金投入、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打下基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宽,徐飞,邹泽豪,辛鑫,蔡楠萍,陈浩.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策研究[J].武术研究,2019,4(04):117-121.
[2]金南,何茂玉.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5):35-37.
[3]田龙.高校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应用评价——基于文化传承视角[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