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2021-09-10张引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昭寺建筑群布达拉宫

张引

布达拉宫,坐落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是排名前十位的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为梵语“普陀”的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是松赞干布为促进吐蕃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推进与唐朝的睦邻友好关系,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据《旧唐书·吐蕃上》记载:“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楝宇以居处焉。’”

这座辉煌的建筑曾毁于战乱,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宫殿,以后历世达赖又继续扩建,占地面积为36万余平方米,共13层,高117米。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同山体融合在一起,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在我国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的背面,取材的风景图案正是布达拉宫。

世 遗 印 象

199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8届会议在泰国普吉岛举行,“拉萨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在2000年、2001年,大昭寺和罗布林卡被扩入布达拉宫世界遗产,合称“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符合世界遗产的三项标准:

标准Ⅰ: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设计、装饰和与环境景观和谐相融方面都是人类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杰作。这里包括宫堡结合的建筑布达拉宫、花园式居住区罗布林卡、大昭寺寺庙建筑。各自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色,组成西藏传统建筑的杰出实例。

标准Ⅳ: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尺度和艺术财富代表了西藏建筑的最高水平。它是政教合一的杰出建筑实例,也是当今世界的最后遗存。

标准Ⅵ: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构成世俗社会与宗教政权相统一的独特强势象征。

(一)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是东部的白宫和中部的红宫。

白宫外墙为白色,是达赖喇嘛的冬宫,共有7层。最大的是东大殿,是历代达赖进行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据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达赖转世都须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

红宫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经堂和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最主要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其中最大的是五世达赖灵塔殿。

(二)大昭寺

位于拉萨东南部的老城区中心,意为“存放经书的大殿”,是松赞干布为纪念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寺院最初叫“惹萨”,后来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为“拉萨”。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主要建筑是经堂大殿,高4层,建筑构件为汉式风格,柱头和屋檐的装饰则为典型的藏式风格。寺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三)罗布林卡

位于布达拉宫西侧约2千米的拉萨河畔,意为“宝贝园林”,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藏式风格园林。是由清朝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出资为七世达赖喇嘛建造,是历代达赖春、秋办公和生活居住的场所,俗称夏宫。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林木花草茂盛,包括喜马拉雅巨柏、雪松、文冠果和珍稀花种八仙花等在内的162种高原植物,还有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动物园。

遗 产 价 值

布达拉宫是建筑与佛教完美结合的天才佳作,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

(一)建筑艺术——石木交错,富丽堂皇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墙基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厚达2~5米,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加固。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的木质结構,具有汉代建筑风格;木质屋檐下的墙面装饰着鎏金铜饰,有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作脊饰,具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

(二)历史文物——琳琅满目,价值连城

布达拉宫收藏和保留了数以万计的文物珍品。五世达赖的灵塔造型庞大,装饰华丽;康熙皇帝的长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画轴,以及清朝皇帝御书的匾额备受关注;从佛教经典到医学、天文历算,无所不有。

(三)绘画艺术——民族特色,造型精美

布达拉宫壁画极多,仅西大殿二楼就有698幅壁画。壁画内容既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又有五世达赖生平、文成公主进藏过程,还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等,堪称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唐卡是最富有藏族特征的一个画种,是用彩缎装裱,画在绢、布或纸上的卷轴画,主要以宗教人物、宗教历史事件、教义为内容题材,具有浓郁的藏族特色。

猜你喜欢

大昭寺建筑群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启动
布达拉宫
探秘布列斯特要塞建筑群
新堡庙古建筑群考察记
布达拉宫
大昭寺,佛教徒心中的圣殿
八廓街,人文之街
西藏,一场阔别已久的重逢(1)做一名虔诚的信徙
城市客厅文化场馆建设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