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的实践
2021-09-10张冬亮
张冬亮
摘要:对于新课程理念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四年的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课本没载体,结合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旨在激发学生们的思维逻辑水平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科学教学;研究性学习
引言
由于课程标准化的要求,提出“自主、合作、探究性”三个方面来推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对于这种新理念的教学方法而言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主管能动性,能够独立自主的去学习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逐步被众多学校所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运用到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当中,随着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运用与发展的同时教师也总结出特点与规律,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相互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的走进学生们的内心,明白学生的需求。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水平。
一、科学的重要性
(一)小学科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育的研究性可以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大多数小学科学课本的内容更贴合现实生活,课本内的故事也可以很好的与生活现象所呼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生活。例如、在学习《天气》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对该章节提问问题,来引导学生“天气是如何变化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以生活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穿插到生活当中,使学生能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进一步的体验生活从而积累生活经验。
(二)拓展思维与周围事物产生联系
科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整体,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都存在它的影子,为此帮助学生学好科学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科学就是早期的一座大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攀登山峰的事情就需要教师的细心的引导和适当的推广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的转化与抽象思维的具体化都是早期低年龄段学生所不具备的能力,为此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能力是早期学习很重要的一种思想。比如,在学习植物的时候,面对“大树与小草”的不同与相同点,不同点学生们一下就能过回答出来,而相同点却不知道如何回答。教师可以加以引导,适当的去举例子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于大树与小草都生活在土壤里、都有绿色的叶和都需要水分与阳光等众多相同点,这种引导的学习方式不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熟悉感还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1]。
二、目前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管理与监督机制
由于研究性学习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点,一切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例如课题的选择、教学方案的实施更多数应该由学生来主导,但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理,由于心智的不足和理解能力欠缺的局面,对于课本内容中的概念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导致在科学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几乎完全依靠教师的实施,没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同时教师对于探究性的学习模式的实施中不能完全的自由发挥,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来授课。例如、一言堂、互动性较差、灌输型教学等教学模式,一旦回归以往的教学模式则会导致探究性学习模式流于表面,学习效果变差,学生们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得不到较好的激发。
(二)忽视了学生群体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大多数需要小组合作来进行教学,这种探究性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以往教师一味的灌输的模式,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探究性合作学习的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通过学生们的互相交流和探讨,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迁移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层面、使产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等从而全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在数学的课堂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过对于知识点的环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亲身的体会到情境,并通过场景的感悟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整体的提升。例如、学生在学习“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这一段知识点时,教师在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该知识点的片段采用视频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待视频播放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课本中的知识差异和运用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科学无时无刻存在我们的身边” 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学科学教学采用研究性的学习策略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课题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为此这个课题需要简单易懂就好,小学生研究的课题应该针对生活中所能看见的事情和身边能够遇见的关于科学的问题。在目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拔高。因此,在课题的的选择上需要注意,课题的选择是否对学生有利,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课题的选择还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客观条件[1]。
(二)创设探究性教学环节
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课本当中具有许多有趣的元素和知识,这些知识都能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欲望。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课程进行提前准备和设计,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结束语:
研究性的学习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产物,虽然研究性的学习更加强调的是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于学生而言,课题的选择的好与不好,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于课题的反应程度。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研究性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學生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冯新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 (10): 120.
[2]泽仁曲西.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学周刊,2017 (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