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021-09-10陈红荷
陈红荷
摘要:小学是学生的德育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实践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优化,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针对性地应对策略,从而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中完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
引言:
小学生初次接触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由于其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对此学科传达的内涵及意义有时候无法理解,这便会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生活、社会经验较少,心灵如同净土,撒下什么样的种子便会结下什么样的果实,可塑性较强,如果此时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便能够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无形之中便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次重点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方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校存在较为严重的课时安排问题,对本门课程排课过少,或存在明显的挤占现象,导致教师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
部分学校还存在教师队伍不固定问题。道德与法治课应由接受过思政专业训练的教师充任,且拥有稳定的专职教学团队。但现实中,部分学校存在由诸如语文、数学等课程教师兼任本课程授课的情况,专职教师寥寥。更缺乏可供专职教师提升业务能力的平台,导致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本应在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沦为形式。
(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不足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更利于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内涵,并在进一步思考和探究中学会借助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开展教学中,由于教师讲解的知识过于理论化,学生们大多数在课堂中理解基础知识,加上后续引导中,学生们在学习基础知识后无法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途径应用理论知识。长此以往,教学的效率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教师钻研教材,抓好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目前本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学能力。
第一,钻研、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遵循,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指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设置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个领域,根据学习难度的不同,采取螺旋上升的编制方式,具备很强的针对性、系统性。教師要钻研、吃透教材,就是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理念,具备全局意识,并扎实做好每一节课的课程安排。
第二,做好教案编制及教学规划。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贯彻着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师编制教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明晰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习到哪些知识,得到哪种收获;(2)把脉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即学生,把脉教学对象即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图、学习动向、认知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教案的编制。
(二)借助网络大环境,借鉴优秀资源
在网络时代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需要充分借助网络大环境的优势,寻找更加合适的资源。同时,教师借助网络技术,还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并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探索,从而展开精准化的教学指导。通过结合网络中优秀教师的资源分析,并主动契合实际融入多种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可以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在结合信息技术分析、探索之后,还可以寻找有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并展开精准化的教学设计,继而契合学生成长的需求进行科学的指导,完善教学的素材。
例如,在讲解《生活离不开规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借助网络技术,分析班级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基础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探索。在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先从一师一优课或者微课等优质教学资源平台中收集高质量的教学设计。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和自身的素养,选择与生活中规则有关的优质资源素材,对学生进行精准教学引导。在借鉴多种内容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打造开放式课堂,传承传统文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此,教师可通过开放式的课堂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让学生对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更加了解,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层次挖掘,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打破固化知识体系,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民间艺术有充分的了解,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整理各个民族的艺术形式,可以是诗歌、手工艺品、绘画、戏剧等不同的类型,使学生感受传统民间艺术所带来的美感与震撼,进而激发民族认同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视野以及知识面更加开阔,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论:
对于小学生而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道德以及法治观念的培养同样也不能忽视。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此学科的重要作用,以教学目标、内容为依据,将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正确道德、法治理念的形成,进而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柯敏.试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26):31-32.
[2]夏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36):31.